川芎提取物通过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摘 要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抑瘤机制。方法乙醇提取川芎嗪,建立裸鼠移植性肝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川芎嗪低剂量组(5mg/kg)、川芎嗪中剂量组(10mg/kg)、川芎嗪高剂量组(20mg/kg),给药20天,摘取小鼠体内肿瘤测量重量和体积,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5mg/kg显著性抑制肿瘤重量和体积,川芎嗪10mg/kg与川芎嗪20mg/kg极显著性抑制肿瘤重量和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20mg/kg肝脏组织中细胞坏死凋亡最多;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10mg/kg与川芎嗪20mg/kg极显著性抑制血清中VEGF含量。结论川芎嗪对肝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
目 录
1 概述 1
1.1 川芎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1.1 挥发油 1
1.1.2 生物碱 1
1.1.3 酚类及有机酸类 1
1.1.4 苯酞类 2
1.1.5 其他 2
1.2 川芎的药理作用 2
1.2.1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2
1.2.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
1.2.3 对泌尿系统中的作用 2
1.2.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3
1.2.5 抗炎镇痛作用 3
1.2.6 抗氧化作用 3
1.2.7 抗肿瘤作用 3
1.3 川芎嗪抑制肝癌血管生成的研究概况 4
1.3.1 川芎嗪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1.3.2 VEGF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5
1.3.3 川芎嗪通过VEGF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5
2 实验 7
2.1 实验材料 7
2.1.1 实验动物 7
2.1.2 实验药物 7
2.1.3 主要试剂 7
2.1.4 主要仪器 7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7
2.2.1 乙醇提取川芎嗪 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2 建立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 8
2.2.3 给药 8
2.3 检测相关指标 9
2.3.1 移植瘤重量及体积 9
2.3.2 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 9
2.3.3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VEGF蛋白水平 9
2.4 数据处理 9
3实验结果 10
3.1 接种裸鼠体内活细胞数情况 10
3.2 川芎嗪对小鼠肝癌的抑瘤作用 10
3.3 川芎嗪对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10
3.4 川芎嗪对小鼠血清中VEGF蛋白的影响 11
4讨论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1概述
川芎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其味辛,性温,在疏风止痛、活血化瘀、行气开郁方面有着比较好的作用[1]。临床应用中,诸如抗氧化作用、泌尿以及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通过使用中药川芎得到了比较好的疗效,川芎不但是常用汤剂配方饮片,而且是许多中成药的原料。经过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中包含许多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川芎内酯、川芎嗪、阿魏酸钠等,而在这多种化学成分中,川芎嗪作为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属于酰胺类生物碱,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等作用[2]。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疾病,它在人体内一旦发生增值、迁移必须采用手术或者药物进行控制,肝癌血管生成是发生肝癌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具有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肝癌血管生成被证实有VEGF以及受体的参与,给予肿瘤血管生成的营养供给[3]。HCC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世纪70年代,Judah Flokman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理论,目前已经证实肿瘤患者体内存有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VEGF是最强的一种[4]。本论文通过建立BALB/c小鼠肝癌动物模型,利用模型来观察药物通过VEGF对血管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肝癌的影响。
1.1川芎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1.1.1 挥发油
钟凤林等[5]对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川芎进行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其中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蛇床内脂、新蛇床内脂、洋川芎内脂、3丁基苯酞、3亚丁基苯酞,另外还有香会烯、ɑ蒎烯、月桂烯等多种萜类及多种脂肪酸酯。
1.1.2 生物碱
北京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川芎中分离得到了川芎嗪、黑麦草碱、L异亮氨酸L缬氨酸酐、1β丙烯酸乙酯7醛基β咔啉、1乙酰基β咔啉、L缬氨酸L缬氨酸酐、三甲胺 、胆碱、尿嘧啶。
1.1.3 酚类及有机酸类
川芎的酚性部位还有阿魏酸、瑟丹酸、大黄酚以及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咖啡酸、原儿茶酸、亚油酸等,现代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1.1.4 苯酞类
川芎中的苯酞类化合物可分为三大类型: 烷基苯酞、羟基苯酞和苯酞二聚体。到目前为止共从川芎中分离到45个苯酞类化合物,这其中也包括新川芎内酯 、3丁基苯酞、3亚丁基苯酞等。
1.1.5 其他
川芎中还有一种萜类化合物匙叶桉油烯醇,另外还有β谷甾醇、蔗糖和一种脂肪酸甘油酯、5羟甲基3甲氧基4羟苯基8氧杂环双(3, 2, 1)辛3烯2酮,以及胡萝卜苷,而且也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萜酯类化合物川芎三萜。
1.2 川芎的药理作用
1.2.1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川芎的应用比较多,比如脑供血不足、脑栓塞等,而且作用也比较显著。冠脉流量在阿魏酸哌嗪的作用下,会明显的增加,因肾上腺素引起的动脉条收缩,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还能拮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丙二醛生成,从而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川芎嗪能降低全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的形成。
1.2.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于血脑屏障,川芎嗪能够快速通过,因此,当中枢神经缺血损伤时,川芎能够起到对抗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学习记忆、抑制癫痫发作,川穹嗪具有比较好的保护作用。
1.2.3 对泌尿系统中的作用
肾脏缺血之后,会导致急性肾衰竭产生,川芎中的川芎嗪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肾脏功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凋亡信号处于肾组织细胞内,凋亡信号转导时,川芎嗪可以起到调控的作用,从而产生抑制作用。1.2.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氧自由基释放会对细胞膜产生一定的损害,并带来肺损伤,对此,川芎嗪有着比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保护细胞膜,降低肺损伤,对于吸烟所致的肺损伤,川芎嗪同样具备一定的缓解作用。肺水肿的内皮素与一氧化氮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通过川芎嗪,能够将动态平衡恢复,并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改善缺氧状态,保护肺血管。
1.2.5 抗炎镇痛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8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