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菊花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附件)

摘 要目的 检测并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不同。方法 主要采用体外抗氧化模型DPPH法对不同品种菊花的抗氧化活性测定和比较,得出菊花总黄酮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贡菊(安徽黄山)、杭白菊(浙江桐乡)、亳菊(安徽亳州)、滁菊(安徽滁州)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66.45、557.28、633.13、805.61(ug/mg),其总黄酮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滁菊>贡菊>亳菊>杭白菊,通过T-AOC实验发现,贡菊的T-AOC能力最高,滁菊次之,杭白菊和亳菊稍差通过DPPH实验发现,不同品种菊花清除DPPH自由基的强弱依次为:滁菊>贡菊>杭白菊>亳菊。结论 不同品种菊花总黄酮含量差别较大;其抗T-AOC的能力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也不同;不同品种菊花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总黄酮含量越大,抗氧化活性能力越强。目 录
1 概述
1.1不同菊花品种概述 1
1.1.1杭菊 1
1.1.2亳菊 1
1.1.3怀菊 1
1.1.4滁菊 1
1.1.5贡菊 2
1.2化学成分 2
1.2.1挥发油 2
1.2.2黄酮类化合物 3
1.2.3氨基酸 3
1.2.4微量元素 3
1.2.5酚酸类化合物 4
1.3药理作用 4
1.3.1抗炎作用 4
1.3.2抗病毒作用 4
1.3.3抗菌作用 4
1.3.4抗氧化作用 4
1.3.5抗肿瘤作用 4
1.3.6对心血脑管作用 5
1.3.7对胆固醇代谢影响 5
1.4菊花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5抗氧化活性方法概述 6
1.5.1 FRAP法 6
1.5.2 ABTS法 6
1.5.3 DPPH法 7
1.5.4 DCFHDA法 7
1.5.5 TOSC法 7
1.6菊花的开发与利用 8
2 实验部分
2.1材料 10
2.1.1实验仪器 10
2.1.2试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性方法概述 6
1.5.1 FRAP法 6
1.5.2 ABTS法 6
1.5.3 DPPH法 7
1.5.4 DCFHDA法 7
1.5.5 TOSC法 7
1.6菊花的开发与利用 8
2 实验部分
2.1材料 10
2.1.1实验仪器 10
2.1.2试剂及药材 10
2.2方法 10
2.2.1菊花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 10
2.2.2线性关系考察 10
2.2.3菊花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 11
2.2.4菊花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12
2.2.5菊花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12
2.3结果与分析 13
2.3.1菊花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14
2.4讨论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9
1 概述
1.1不同品种菊花概述
1.1.1杭菊
杭菊分白菊和黄菊,又名小白菊,原产地在桐乡,该地方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株高约100~150 cm,茎直立,叶互生,羽状缺裂,秋季才开花,顶生,头状花序,花的颜色有白、黄,小轮花径大约有2~2.5 cm。扁球形,径2.5~4 cm,中间有深色花心,经常很多个相连,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结,通常没有腺点。状花比较多,外露。它的种植历史久远杭白菊具有解毒清热、平肝明目、疏风清热的疗效,是日常饮用茶的主要料品,味甜,药食同源,可作养生保健食材,因此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经济价值比较高。采收盛开的花朵,经过烘焙后可以作香料、药用,冲泡菊花茶可以当做养生保健饮料;除此之外,也可为观花植物。它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的作用。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因此备受养生爱好者的青睐。菊花种类很多,以杭菊、亳菊、滁菊、怀菊最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称。它们在健康功效方面也各有所长。
1.1.2亳菊
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亳菊一是观赏价值很高,其多为类白色或黄白色,适合作为观赏植物大面积种植;二是经济价值可观,正常情况下,每亩可收入4300元左右,比种植其它农作物利润相对较高。
1.1.3怀菊
怀菊于北纬34°48′~35°30′,东经112°02′~113°38′地生长,主产于焦作市行政辖区的沁阳市、孟州市、温县、博爱县、修武县等地。同滁菊功效相似,它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作用。也擅长平肝明目。但服用怀菊可能引起过敏,因此饮本品时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服。
1.1.4滁菊
滁菊主要产于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正宗滁菊株高80~90 cm,主茎直径0.5~0.9 cm,呈紫绿色,花盘直径4~5 cm,花蕊直径l.0~1.5 cm,金黄色,花瓣135~138片、玉白色,单片长1.5~1.7 cm,宽0.2~0.4 cm。滁菊偏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可将滁菊、决明子代茶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菊花可作枕头,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属肝阳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药枕。它的功效与作用的独特主要源自于其高含量的成份。滁菊的功效与作用中效果表现最强的就是降火。滁菊疏散风热的效果极佳,如果出现了嗓子发干、头发昏等“热伤风”症状时,喝一些滁菊就可以缓解喝多。滁菊的功效对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的电脑上班族也起到了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检测表明,滁菊主要成份有黄酮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和微量元素类等。由于锌、硒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可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肌体衰老,从而起到延年益寿、养颜美容的功效。由于滁菊的品味和盛名,在我国名医中有可以滁菊代替其他菊花,而其他菊花不能代替滁菊的行规。
1.1.5贡菊
黄山贡菊也成“七月菊”,又称徽菊。与滁菊、亳菊和杭白菊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菊,其采摘于黄山山脉,对抗感冒、抗病毒、目赤肿痛、高血压等都有一定治疗作用。贡菊中,菊花维生素A含量丰富,有醒脑提神、明亮双目的疗效,贡菊还可以清热去火。
1.2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现状
1.2.1 挥发油
经学者研究发现,挥发油也是菊花的有效成分[12],它具有特殊浓郁的芳香气味,其主要结构为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3]。如樟脑、龙脑、β马榄烯、α姜黄烯、薰衣草醇等[45]。中外学者对不同品种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品种间差别极大。有研究发现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即亳菊、怀菊、滁菊和杭菊中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滁菊中含量高;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类成分。黄保民[6]等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怀菊花及大怀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从大怀菊中鉴定了27个化合物。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有,采摘时间、菊花品种、菊花的加工等。
1.2.2 黄酮类化合物
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棉花皮素五甲醚、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橙皮素、刺槐素、橙皮苷、刺槐苷、金合欢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0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