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多糖片剂的制剂工艺研究
目录
1 引言 1
2 多糖药物应用概况 1
2.1 片剂的特点 1
2.2 中药片剂的分类 2
2.3 片剂制备方法 2
2.4 质量检查 4
3 实验与结果 5
3.1 试剂与仪器 5
3.2 压片工艺方法优化 6
3.3 片剂处方优化 9
3.4 最佳制剂工艺 11
3.5 片剂质量检查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多糖为十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糖聚合物。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现了数百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1]。但是相关报道[2-4]大多是有关多糖药理作用方面的,对于多糖药物临床制剂的阐述出现较少。
2 多糖药物应用概况
近年来,临床上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多糖药物,主要用于抗肿瘤、抗风湿、抗消化道溃疡和增进免疫功能等方面[5]的治疗。目前,可以从来源角度,将应用于临床的多糖药物分为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6]。其中,动物多糖类药物主要包括硫酸软骨素、肝素、透明质酸等;植物多糖类药物主要有黄芪多糖、褐藻多糖硫酸酯等;微生物多糖类药物则包括真菌多糖,如紫芝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灵孢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等,和细菌多糖,如葡聚糖、荚膜多糖等。目前,药典中收录的多糖药物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和胶囊剂。本文将基于王不留行多糖胶囊剂的前期研究,开展王不留行多糖片剂的制剂工艺研究,为王不留行新药制剂工艺开发提供科学研究基础。
2.1 片剂的特点
片剂是指将在药物加入适宜的辅料混匀起来,或者用其他方法制成的片状的剂型[7]。药典中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载的多糖药物片剂有硫酸软骨素钠片,右旋糖酐铁片[8]。
把多糖药物制成片剂剂量比较准确,服用方便;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好;质量稳定;方便服用、携带、运输和贮存;可以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可以进行机械化生产,成本低,产量大。
但是片剂也存在一些缺点。相对于其他固体制剂而言,片剂的溶出度较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久了含量下降;幼儿及昏迷病人不宜吞服。
2.2 中药片剂的分类
中药片剂按原料处理的方法可分成四种类型,即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片和提纯片。
全浸膏片,是指用适当的方法和溶剂,将药材提取制成浸膏,用全量浸膏制成片剂。
半浸膏片,是指把一部分药材细粉与稠浸膏混合起来制成片剂。如牛黄解毒片等。
全粉片,是指把处方中全部的药材粉碎成细粉,加适宜的辅料而制成的片剂。如安胃片、参茸片等。
提纯片,是指将处方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单体或有效部位,用此提纯物细粉作为原料,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片剂。如正青风痛宁片、北豆根片等[9]。
2.3 片剂制备方法
2.3.1 制粒压片法
大部分的片剂需要先制成颗粒后才能进行压片。制粒压片法制片的关键在于颗粒的制备,关系到片剂质量的好坏和可否顺利地进行压片。把药物制成颗粒后压片,可以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减少药片的松裂,避免粉末分层、细粉飞扬。因此,应该根据药物性质和其他要求,制成具有一定大小、松紧适宜的颗粒。采用制粒压片法进行压片,可以改善压片物料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2.3.1.1 湿法制粒
适用于不能粉末直接压片,而且遇湿热不起变化的药物的片剂制备。
(1)含水量的影响
为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制成湿颗粒后应该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60℃-80℃。应该逐步升高干燥温度,防止迅速蒸发颗粒表面的水分,形成干燥的硬壳,使颗粒内部的水分无法散发出来。干颗粒中含水量对中药片剂的成型及片剂质量影响很大,一般为3%-5%,含水量过高会产生黏冲的现象,含水量过低容易出现顶裂的现象。
(2)颗粒松紧、粒度的影响
片剂的物理外观与干颗粒的松紧有关,干颗粒以用手指轻捻能碎成有粗糙感的细粉为宜。颗粒过硬、过紧,压片容易产生麻点,崩解时间就会延长;颗粒太松容易碎成细粉,压片时会产生松片。
干颗粒应该由粗细不同的颗粒组成,一般干颗粒中以有20-40%的能过20-30目的粉粒为宜,并且没有能通过100目的细粉。如果粗粒过多,压成的片剂重量差异大;而如果细粉过多,则可能产生松片、裂片及黏冲等现象。
2.3.1.2 干法制粒
适用于不使用润湿剂或液态黏合剂,制成颗粒进行压片的方法。物料不经过湿热的处理,可以提高不稳定药物的产品质量,节省工时。但是干法制颗粒需要使用特殊设备,各种物料的性质不一,使干法制粒操作比较困难。在中药片剂生产中,除干浸膏直接粉碎成颗粒应用稍微多外,只有少数使用此法。
药物+辅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压片 混合 整粒 粉碎 压块
2.3.2 粉末直接压片(Direct Powder Co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mpression)
粉末直接压片是将适当的辅料加入药物粉末中混匀,然后直接压片的方法。适用于可压性、流动性、润滑性好的粉末。可以省去制粒、干燥等工序,缩短工艺过程,有利于自动化连续的生产;生产过程中没有湿热过程,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片剂崩解后是药物的原始粒子,有利于药物溶出,提高药效。
(1)流动性的影响
如果粉末流动性差,粉末直接压片中会发生片重差异大,容易造成裂片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优良的药用辅料,来改善压片原料的性能[10]。
(2)压片机械性能的影响
粉末直接压片时,加料斗中的粉末流动速度可快可慢,从而使得片剂具有较大的重量差异。生产上利用振荡器,使上冲转动产生动能来撞击物料,使得粉末均匀地流入模孔。由于粉末中存在较多的空气,容易产生顶裂的现象[11],可以适当地加大压力,改进设备,减慢车速,使受压时间延长的方法来克服。
2.3.3 压片机械
2.3.3.1 单冲压片机
单冲压片机是一种小型台式电动连续压片的机器,也可以手摇压片。主要由冲模系统、转动轮、三个调节器和加料斗以及一个能左右移动的饲粒器四部分组成。由于是单侧加压,压力分布不够均匀,容易导致裂片,而且噪音较大。
单冲压片机下冲的冲头由中模孔下端进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使用饲粒器向中模孔中填充药物,颗粒填满模孔后,上冲的冲头从中模孔上端进入中模孔,并下行一定的距离,将粉末压制成片;随后上冲抬起,下冲上升到与模孔上缘相平的位置,将药片顶出中模孔,从而完成一次压片过程;下冲下降到原位,如此反复。
0.30 g及0.30 g以上 ±5.0%
取所制得的片剂 20 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每片的重量之和除以20,得片剂的平均装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均未超出重量差异限度;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片剂不多于 2 片,且均未超出限度 1 倍,均判为符合规定。
表6 粉末直接压片片剂质量
王不留行/g 成型性 硬度/N 脆碎度
1 引言 1
2 多糖药物应用概况 1
2.1 片剂的特点 1
2.2 中药片剂的分类 2
2.3 片剂制备方法 2
2.4 质量检查 4
3 实验与结果 5
3.1 试剂与仪器 5
3.2 压片工艺方法优化 6
3.3 片剂处方优化 9
3.4 最佳制剂工艺 11
3.5 片剂质量检查 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多糖为十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糖聚合物。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现了数百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1]。但是相关报道[2-4]大多是有关多糖药理作用方面的,对于多糖药物临床制剂的阐述出现较少。
2 多糖药物应用概况
近年来,临床上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多糖药物,主要用于抗肿瘤、抗风湿、抗消化道溃疡和增进免疫功能等方面[5]的治疗。目前,可以从来源角度,将应用于临床的多糖药物分为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6]。其中,动物多糖类药物主要包括硫酸软骨素、肝素、透明质酸等;植物多糖类药物主要有黄芪多糖、褐藻多糖硫酸酯等;微生物多糖类药物则包括真菌多糖,如紫芝多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灵孢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等,和细菌多糖,如葡聚糖、荚膜多糖等。目前,药典中收录的多糖药物剂型主要有注射剂、片剂和胶囊剂。本文将基于王不留行多糖胶囊剂的前期研究,开展王不留行多糖片剂的制剂工艺研究,为王不留行新药制剂工艺开发提供科学研究基础。
2.1 片剂的特点
片剂是指将在药物加入适宜的辅料混匀起来,或者用其他方法制成的片状的剂型[7]。药典中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载的多糖药物片剂有硫酸软骨素钠片,右旋糖酐铁片[8]。
把多糖药物制成片剂剂量比较准确,服用方便;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好;质量稳定;方便服用、携带、运输和贮存;可以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可以进行机械化生产,成本低,产量大。
但是片剂也存在一些缺点。相对于其他固体制剂而言,片剂的溶出度较差;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久了含量下降;幼儿及昏迷病人不宜吞服。
2.2 中药片剂的分类
中药片剂按原料处理的方法可分成四种类型,即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片和提纯片。
全浸膏片,是指用适当的方法和溶剂,将药材提取制成浸膏,用全量浸膏制成片剂。
半浸膏片,是指把一部分药材细粉与稠浸膏混合起来制成片剂。如牛黄解毒片等。
全粉片,是指把处方中全部的药材粉碎成细粉,加适宜的辅料而制成的片剂。如安胃片、参茸片等。
提纯片,是指将处方中药材经过提取,得到单体或有效部位,用此提纯物细粉作为原料,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片剂。如正青风痛宁片、北豆根片等[9]。
2.3 片剂制备方法
2.3.1 制粒压片法
大部分的片剂需要先制成颗粒后才能进行压片。制粒压片法制片的关键在于颗粒的制备,关系到片剂质量的好坏和可否顺利地进行压片。把药物制成颗粒后压片,可以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减少药片的松裂,避免粉末分层、细粉飞扬。因此,应该根据药物性质和其他要求,制成具有一定大小、松紧适宜的颗粒。采用制粒压片法进行压片,可以改善压片物料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2.3.1.1 湿法制粒
适用于不能粉末直接压片,而且遇湿热不起变化的药物的片剂制备。
(1)含水量的影响
为了防止结块或受压变形,制成湿颗粒后应该及时干燥。干燥温度一般为60℃-80℃。应该逐步升高干燥温度,防止迅速蒸发颗粒表面的水分,形成干燥的硬壳,使颗粒内部的水分无法散发出来。干颗粒中含水量对中药片剂的成型及片剂质量影响很大,一般为3%-5%,含水量过高会产生黏冲的现象,含水量过低容易出现顶裂的现象。
(2)颗粒松紧、粒度的影响
片剂的物理外观与干颗粒的松紧有关,干颗粒以用手指轻捻能碎成有粗糙感的细粉为宜。颗粒过硬、过紧,压片容易产生麻点,崩解时间就会延长;颗粒太松容易碎成细粉,压片时会产生松片。
干颗粒应该由粗细不同的颗粒组成,一般干颗粒中以有20-40%的能过20-30目的粉粒为宜,并且没有能通过100目的细粉。如果粗粒过多,压成的片剂重量差异大;而如果细粉过多,则可能产生松片、裂片及黏冲等现象。
2.3.1.2 干法制粒
适用于不使用润湿剂或液态黏合剂,制成颗粒进行压片的方法。物料不经过湿热的处理,可以提高不稳定药物的产品质量,节省工时。但是干法制颗粒需要使用特殊设备,各种物料的性质不一,使干法制粒操作比较困难。在中药片剂生产中,除干浸膏直接粉碎成颗粒应用稍微多外,只有少数使用此法。
药物+辅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压片 混合 整粒 粉碎 压块
2.3.2 粉末直接压片(Direct Powder Co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mpression)
粉末直接压片是将适当的辅料加入药物粉末中混匀,然后直接压片的方法。适用于可压性、流动性、润滑性好的粉末。可以省去制粒、干燥等工序,缩短工艺过程,有利于自动化连续的生产;生产过程中没有湿热过程,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片剂崩解后是药物的原始粒子,有利于药物溶出,提高药效。
(1)流动性的影响
如果粉末流动性差,粉末直接压片中会发生片重差异大,容易造成裂片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优良的药用辅料,来改善压片原料的性能[10]。
(2)压片机械性能的影响
粉末直接压片时,加料斗中的粉末流动速度可快可慢,从而使得片剂具有较大的重量差异。生产上利用振荡器,使上冲转动产生动能来撞击物料,使得粉末均匀地流入模孔。由于粉末中存在较多的空气,容易产生顶裂的现象[11],可以适当地加大压力,改进设备,减慢车速,使受压时间延长的方法来克服。
2.3.3 压片机械
2.3.3.1 单冲压片机
单冲压片机是一种小型台式电动连续压片的机器,也可以手摇压片。主要由冲模系统、转动轮、三个调节器和加料斗以及一个能左右移动的饲粒器四部分组成。由于是单侧加压,压力分布不够均匀,容易导致裂片,而且噪音较大。
单冲压片机下冲的冲头由中模孔下端进入中模孔,封住中模孔底,使用饲粒器向中模孔中填充药物,颗粒填满模孔后,上冲的冲头从中模孔上端进入中模孔,并下行一定的距离,将粉末压制成片;随后上冲抬起,下冲上升到与模孔上缘相平的位置,将药片顶出中模孔,从而完成一次压片过程;下冲下降到原位,如此反复。
0.30 g及0.30 g以上 ±5.0%
取所制得的片剂 20 片,分别精密称定重量,每片的重量之和除以20,得片剂的平均装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均未超出重量差异限度;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片剂不多于 2 片,且均未超出限度 1 倍,均判为符合规定。
表6 粉末直接压片片剂质量
王不留行/g 成型性 硬度/N 脆碎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