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种群棉蚜的动态及其对黄瓜的利用能力(附件)

南京地区的棉蚜种群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研究已确定可划分为棉花型和瓜型两大类。在夏季,自然迁入的棉蚜种群最初主要选择瓜类作物,且在西葫芦上的数量最大,其次是黄瓜和南瓜,几乎没有棉蚜会选择棉花。与此同时夏季种群在西葫芦上的数量最大,其次是南瓜和黄瓜,而在棉花上的数量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在室内只有棉花和黄瓜寄主植物共存的条件下,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依然不能互换寄主,棉花型棉蚜不能在黄瓜上建立种群,而瓜型棉蚜也不能在棉花上建立种群。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5
1.1供试寄主植物和蚜虫5
1.2寄主转接试验5
1.3自然种群的田间调查5
1.4数据分析方法 6
2 结果与分析6
2.1田间棉花上棉蚜对黄瓜的利用能力6
2.2夏季不同作物上棉蚜种群动态7
3 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 10
自然种群棉蚜的动态及其对黄瓜的利用能力
引言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常在农作物的幼嫩部位取食,其吸取植物汁液的同时会传播病毒病,尤其是棉蚜能分泌蜜露,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各种病菌的生长,加大了农业上的经济损失[10][12]。棉蚜在我国三大棉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北方棉区为害较重,长江流域棉区为害较轻。近年来,在我国新疆各个地区陆续有棉蚜引起的重大灾害发生[2][8]。 虽然棉蚜寄主范围广泛,据记载已发现的寄主植物有74科285种,但在农业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还是棉花和一些瓜类作物,如黄瓜、西葫芦等。已有研究表明,棉蚜一般营全周期的异寄主生活史,也存在不全周期型[14],在我国一般认为棉蚜营全周期异寄主生活史,但也有研究者发现存在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史的棉蚜种群[4]。
影响棉蚜种群动态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天敌、不同品种寄主以及蚜虫的体色。对于棉蚜的种群动态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针对于外界环境因素对种群动态的影响。Parajulee等研究了在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播种日期下棉田中棉蚜的种群动态,并指出适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植和高密度条件下棉蚜数量显著提高[15]。Hosseini等发现在高氮素水平下会缩短发育时间并且平均每头母蚜能够产生更多的后代[13]。Timothy等指出不同灌溉水平也能影响棉蚜的种群动态变化[16]。董应才等发现二次危害时,棉蚜的发育速度变慢,种群难以扩大[1]。近年来,对棉蚜种群动态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像天敌、种间竞争、干旱、高温、叶片水含量、不同初始密度虫量等对种群的影响[5]。
棉蚜对不同寄主的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例如新疆地区存在专化于瓜类作物的瓜型蚜和专化于棉花的棉花型棉蚜[6]。刘向东等曾针对南京区域内的棉蚜种群开展了一系列调查,最终将南京的棉蚜种群同样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棉花型和瓜型。[5]另外,Guldemond发现黄瓜上的棉蚜无法在菊花上建立种群,菊花上的棉蚜种群也不能在黄瓜上繁殖后代。[11]不同寄主专化型的棉蚜,其形态结构有时会存在明显不同差别但最主要的还是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利用上的差异。刘向东等测定了不同寄主植物上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实验表明,棉蚜对其原寄主有较强的选择性。[5]曲爱军等研究了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气味是否对棉蚜有引诱能力,实验人员利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的选择差异,最终实验发现,棉蚜倾向于选择其寄主植物,而对非寄主植物不敏感,有些非寄主植物甚至会排斥棉蚜取食。[7]郑彩玲等测定了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在几种寄主植物上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两种专化型棉蚜相互之间不能转接,它们都能够在西葫芦和木槿上存活,并且棉花型棉蚜比瓜型棉蚜对木槿的利用能力强,而瓜型棉蚜比棉花型棉蚜对西葫芦的利用能力强。但两种类型的棉蚜都不能在大叶黄杨、车前草上存活并建立种群。[9]
棉蚜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每年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田间棉蚜可以从一种作物快速的转移另一种作物,由于棉蚜的快速进化,因此有可能很快地获得利用新寄主的能力。因此开展不同夏寄主棉蚜对黄瓜利用能力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不同寄主上棉蚜的增殖速度,另一方面可以为防治主要蚜虫种群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寄主植物和蚜虫
供试植物:西葫芦,棉花和黄瓜均在恒温养苗室内(24℃, L:D=14:10, RH=75%左右)用珍珠岩栽培在塑料杯中,出苗后长至34片真叶时用于接虫试验。其中棉花、黄瓜和西葫芦品种分别为宁杂棉23号(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露丰1代杂交种(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和西葫芦品种为抗早青一代。
田间调查区组植物:棉花、黄瓜和西葫芦品种与室内供试植物相同,而南瓜品种为日本密本南瓜。
供试棉蚜:在牌楼实验基地采取棉花、黄瓜和西葫芦三种蚜虫种群分别在室内棉花、黄瓜和西葫芦上饲养。
1.2寄主转接试验
将三种寄主种群的棉蚜分别转接在离体的黄瓜叶片上饲养(表1)。叶柄用吸满水的棉絮包裹保湿,并放于9mm的培养皿中。每种转接试验前接无翅成虫1020头, 置于室内透明塑料罩内饲养(24℃, L:D=14:10, RH=75%左右), 待12h后挑去成蚜, 记数并保留仔蚜, 以该仔蚜做为转接的起始蚜数量, 以后每天观察记录起始蚜的存活情况及产仔量, 同时将所产仔蚜剔除, 直到所有起始蚜死亡为止。每种转接重复3次。
表1寄主植物的组合方式
寄主植物
接入棉蚜类型
试虫所接叶片
棉花
棉花型棉蚜
黄瓜叶片
西葫芦
西葫芦型棉蚜
黄瓜叶片
黄瓜
黄瓜型棉蚜
黄瓜叶片
1.3自然种群的田间调查
四种寄主植物品种于5月26日载种,试验区分为十六个小区,棉花、黄瓜、西葫芦、南瓜四种寄主植物各占四个小区,并且各个寄主植物小区交错排列(图1)。从蚜虫危害开始调查,每周调查一次,并统计整个植株上蚜虫危害的虫量,直到没有蚜虫为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