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杂交粳稻亲本稻谷碾磨品质配合力的标记区段检测
:选用152个SSR引物扩增11个粳稻雄性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遗传设计配制99个F1组合,检测了20个亲本中控制精米率,糙米率,整精米率3个碾磨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的标记区段。结果共发现7条染色体臂上10个标记区段与3个碾磨品质性状亲本一般配合力显著相关,共含有18个标记区段基因型。其中第8染色体长臂上的标记区段基因型RM3754-80/90可使F1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1.1%,2.0%和2.4%,这些标记区段基因型可直接用于改良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材料 4
1.2 性状调查 4
1.2.1 性状调查4
1.3 DNA提取和扩增产物电泳4
1.3.1 DNA提取4
1.3.2 PCR扩增、电泳和记录4
1.4 数据分析4
1.4.1 亲本米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4
1.4.2 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区段基因型鉴定 5
2 结果与分析5
2.1 20个亲本3个碾米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5
2.2 亲本3个碾米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SSR标记区段基因型的检测5
2.3 与亲本多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关的标记区段基因型7
3 讨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1 20个亲本3个碾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其显著性检验和综合评价5
表2 与亲本单个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关的标记区段基因型5
表3 与亲本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关的标记基因型及对 F1性状值的增量率(%)6
控制杂交粳稻亲本稻谷碾磨品质配合力的标记区段检测
引言
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决定杂种一代相应性状的优劣。经典的亲本性状配合力分析可以了解来源群体配合力变异的大小(随机模型)或评判所研究的一组特定亲本中哪些亲本一般配合力较好(固定模型)[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得结果对于选配新组合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难以具体指导性状配合力的改良。利用DNA分子标记,结合经典配合力分析,使得检测控制亲本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成为可能。刘小川等[47] 借助SSR标记和AFLP标记鉴定籼稻亲本间组合具有优势的杂合带型位点并用于优势组合的预测和亲本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改良。近几年,本课题组对长江流域粳稻 BT 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也进行了鉴定[811],并利用 SS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连续回交方法对恢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配合力进行了改良[8]。在米质性状上,无论是刘小川等对籼稻亲本配合力标记基因型鉴定的结果[4]还是黄殿成等对粳稻亲本配合力标记基因型鉴定的结果[9],都是优异配合力标记基因型数目少于不良配合力标记基因型数目。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掘控制米质性状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及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本研究利用前文鉴定亲本产量性状优异配合力标记基因型研究 [12] 的稻谷材料,对影响3个碾米品质性状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及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与之前报道的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以及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米质性状配合力影响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粳稻米质性状提供参考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粳稻11个粳稻不育系与9个恢复系,按NCII遗传设计配制的99个组合F1植株上收获的稻谷。11个不育系分别是:9522A、90167A、863A、1004S、A171、A150、爱之乡A、18A、浙04A、春江19A、春江18A;9个恢复系分别是:R4197、LC64、LC109、盐恢R50、盐恢R8、LR5、LR27、申恢254、C4115。20个亲本种子来自 “杂交水稻产业联盟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
1.2 性状调查
1.2.1 性状调查
田间收获的稻谷晒干,在室内放置3个月后,调查以下3个米质相关性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时以20g饱满稻谷为一个随机样品,先用砻米机(JE0826)脱壳,测定糙米率;再用小型精米机(JMNJ3)碾精,测精米率;人工剔除碎米(长度小于完整米粒4/5的断粒归为碎米);再用小型精米机碾精,测整精米率。
1.3 DNA提取和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
1.3.1 DNA提取
2011年在分蘖期剪取11份不育系和9份恢复系的叶片,按照文献[1617]所述的SDS法提取总DNA。
1.3.2 PCR扩增、电泳和记录
选用152对SSR引物对20个亲本进行扩增。引物序列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http://www.gramene.org)中获得。引物实体由南京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扩增产物经8.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离后,用含有10%乙醇和0.5%冰乙酸的固定液固定凝胶12min;再以0.2%AgNO3溶液渗透12min;用ddH2O清洗2次,每次15 s;最后用含15gL1NaOH的1%甲醛溶液显色,待条带清晰时取出放在灯箱上,根据带型及DNA分子量标记,记录每个扩增片段的碱基数。
1.4 数据分析
1.4.1 亲本米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使用Excel2010软件中相关程序进行基本统计量分析。3个性状以每份材料4个重复的平均值为单位,按莫惠栋[1819]的p×q交配模式进行亲本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同时参考徐辰武[20]的总秩序次方法对亲本进行综合评价,先计算出各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VSCA),然后根据各值大小进行秩次排列。对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要求值大的性状,GCA秩次按从大到小排序,值越大秩次越小;VSCA按从大到小排序,值越大秩次越小。最后以总秩序作为亲本的评价指标,越好的亲本其总秩序越小。
1.4.2 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区段基因型鉴定
采用梁奎[10]提出的“F1全部组合中,单位点杂合带型与纯合带型组合之间性状平均数差异比较法”鉴定亲本优异一般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具体方法见文献[13]。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CAScreen1.0完成优异一般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筛选的计算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20个亲本3个碾米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对99个组合4次重复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间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以对这3个性状进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估算和显著性测验。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材料 4
1.2 性状调查 4
1.2.1 性状调查4
1.3 DNA提取和扩增产物电泳4
1.3.1 DNA提取4
1.3.2 PCR扩增、电泳和记录4
1.4 数据分析4
1.4.1 亲本米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4
1.4.2 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区段基因型鉴定 5
2 结果与分析5
2.1 20个亲本3个碾米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5
2.2 亲本3个碾米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SSR标记区段基因型的检测5
2.3 与亲本多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关的标记区段基因型7
3 讨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1 20个亲本3个碾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其显著性检验和综合评价5
表2 与亲本单个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关的标记区段基因型5
表3 与亲本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关的标记基因型及对 F1性状值的增量率(%)6
控制杂交粳稻亲本稻谷碾磨品质配合力的标记区段检测
引言
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决定杂种一代相应性状的优劣。经典的亲本性状配合力分析可以了解来源群体配合力变异的大小(随机模型)或评判所研究的一组特定亲本中哪些亲本一般配合力较好(固定模型)[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得结果对于选配新组合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难以具体指导性状配合力的改良。利用DNA分子标记,结合经典配合力分析,使得检测控制亲本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成为可能。刘小川等[47] 借助SSR标记和AFLP标记鉴定籼稻亲本间组合具有优势的杂合带型位点并用于优势组合的预测和亲本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改良。近几年,本课题组对长江流域粳稻 BT 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也进行了鉴定[811],并利用 SS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连续回交方法对恢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配合力进行了改良[8]。在米质性状上,无论是刘小川等对籼稻亲本配合力标记基因型鉴定的结果[4]还是黄殿成等对粳稻亲本配合力标记基因型鉴定的结果[9],都是优异配合力标记基因型数目少于不良配合力标记基因型数目。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掘控制米质性状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及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本研究利用前文鉴定亲本产量性状优异配合力标记基因型研究 [12] 的稻谷材料,对影响3个碾米品质性状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及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进行了检测,并与之前报道的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以及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米质性状配合力影响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粳稻米质性状提供参考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粳稻11个粳稻不育系与9个恢复系,按NCII遗传设计配制的99个组合F1植株上收获的稻谷。11个不育系分别是:9522A、90167A、863A、1004S、A171、A150、爱之乡A、18A、浙04A、春江19A、春江18A;9个恢复系分别是:R4197、LC64、LC109、盐恢R50、盐恢R8、LR5、LR27、申恢254、C4115。20个亲本种子来自 “杂交水稻产业联盟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
1.2 性状调查
1.2.1 性状调查
田间收获的稻谷晒干,在室内放置3个月后,调查以下3个米质相关性状: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时以20g饱满稻谷为一个随机样品,先用砻米机(JE0826)脱壳,测定糙米率;再用小型精米机(JMNJ3)碾精,测精米率;人工剔除碎米(长度小于完整米粒4/5的断粒归为碎米);再用小型精米机碾精,测整精米率。
1.3 DNA提取和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
1.3.1 DNA提取
2011年在分蘖期剪取11份不育系和9份恢复系的叶片,按照文献[1617]所述的SDS法提取总DNA。
1.3.2 PCR扩增、电泳和记录
选用152对SSR引物对20个亲本进行扩增。引物序列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http://www.gramene.org)中获得。引物实体由南京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扩增产物经8.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离后,用含有10%乙醇和0.5%冰乙酸的固定液固定凝胶12min;再以0.2%AgNO3溶液渗透12min;用ddH2O清洗2次,每次15 s;最后用含15gL1NaOH的1%甲醛溶液显色,待条带清晰时取出放在灯箱上,根据带型及DNA分子量标记,记录每个扩增片段的碱基数。
1.4 数据分析
1.4.1 亲本米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使用Excel2010软件中相关程序进行基本统计量分析。3个性状以每份材料4个重复的平均值为单位,按莫惠栋[1819]的p×q交配模式进行亲本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同时参考徐辰武[20]的总秩序次方法对亲本进行综合评价,先计算出各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VSCA),然后根据各值大小进行秩次排列。对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要求值大的性状,GCA秩次按从大到小排序,值越大秩次越小;VSCA按从大到小排序,值越大秩次越小。最后以总秩序作为亲本的评价指标,越好的亲本其总秩序越小。
1.4.2 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区段基因型鉴定
采用梁奎[10]提出的“F1全部组合中,单位点杂合带型与纯合带型组合之间性状平均数差异比较法”鉴定亲本优异一般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具体方法见文献[13]。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CAScreen1.0完成优异一般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筛选的计算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20个亲本3个碾米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对99个组合4次重复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间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以对这3个性状进行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估算和显著性测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