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霉酮与噻呋酰胺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配方筛选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完熟期,可以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会危害稻穗,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仍以井冈霉素或其复配药剂为主比较单一。我们用噻霉酮与噻呋酰胺分别以 1:20,3:20, 5:20, 7:20,10:20 的比例进行复配,室内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用SR值来评价配比效果。结果表明,噻霉酮与噻呋酰胺分别以1:20,3:20, 5:20, 7:20,10:20 的比例复配时其EC50值为0.08808、0.09184、0.09836、0.1087和0.1236 μg/ml,SR值分别为0.965、1.014、1.028、1.005和0.981,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水稻纹枯病的潜在药剂,其田间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靶标4
1.2培养条件4
1.3仪器设备4
1.4试验药剂4
1.5剂量设置4
1.6试验方法4
2结果与分析5
3讨论与结论 8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噻霉酮噻呋酰胺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配方筛选
侯毅平
引言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分别占我国粮食作物的32.88%和37.96%[2]。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威胁,随着水稻矮秆多蘖品种和密植、增施氮肥等高产栽培措施的大力推广,其发生和危害也逐渐加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上亿千克产量的损失,病情高发时甚至可以造成减产50%[1]。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rzia solani), 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 在广东等南方稻区为害尤为严重。纹枯病会造成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增多,千粒重下降, 影响水稻生产和农民增收。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广东省部分地区该病与水稻稻飞虱混合发生, 甚至引起田地绝收[1]。
现在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主要是井冈霉素以及其复配药剂,药剂比较单一,另外,近年来,已有有关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药性的报道[6],因此,研发新的防治药剂迫在眉睫。噻霉酮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对真菌性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噻呋酰胺是孟山都公司研制的一种噻唑酰胺类广谱性杀菌剂[2],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属于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与井冈霉素、氟环唑等药剂作用机制不同,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防效果显著。有研究发现,噻呋酰胺对纹枯病的防效要明显优于井冈霉素[34],因此,本研究拟将噻霉酮与噻呋酰胺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离体条件下测定不同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筛选最佳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靶标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 solani)由本实验室从发病水稻上采集、分离、纯化和鉴定,4℃保存。
1.2培养条件
于测定前在PDA培养基平板上转接一次后,于25℃下预培养2d,从菌落边缘取直径5mm菌丝块用于测定。
1.3仪器设备
生化培养箱,SWCJ2F双人双面净化工作台,以及eppendorf移液器,烘箱,打孔器,培养皿等。
1.4 试验药剂
(1) 噻霉酮超微粉原药,有效含量98.9%,由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
(2) 噻呋酰胺原药,有效含量98.4%,由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5 剂量设置
供试药剂噻霉酮用甲醇分别配置成500010000μg/ml和1000μg/ml母液,噻呋酰胺用甲醇配成50001000μg/ml母液。噻霉酮与噻呋酰胺分别以1:20,3:20,5:20、7:20、10:20等5个比例复配。药剂分别按预备试验后所设计的系列浓度加入到PDA培养基中制成含药平板。噻霉酮的测定浓度为40, 、20, 、10, 、5,、2.5, 2, 1,0.5, 0.25, 0.0125, 0.0625, 0.01325μg/ml;噻呋酰胺的测定浓度为2, 1,、0.8 ,0.4 ,0.2 ,0.1, 0.05 ,0.025 ,0.01250.5、0.25、0.125、0.0625、0.03125、0.0156、0.0078 μg/ml。噻霉酮噻呋酰胺复配剂的测定浓度见表中。设无药平板对照。各浓度处理重复4皿。
1.6 试验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在25℃下培养2d,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根据Wadley的方法计算混配剂的增效作用,即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0.5≤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相加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PA+PB
X1=
PA/A+PB/B
SR = X1/X2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与毒力测定结果
2.1.1 噻霉酮的毒力
从表1可以看出,噻霉酮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3.5928+1.1532X,相关系数为r=0.99,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EC50为16.6051μg/ml。
表1 噻霉酮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药剂浓度(μg/ml)
40
20
10
5
2.5
0
菌落直径(mm)
I
23
39
41
47
59
73
II
24
30
44
50
59
69
III
23
30
45
50
60
70
IV
23
30
46
53
58
71
平均
23.25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靶标4
1.2培养条件4
1.3仪器设备4
1.4试验药剂4
1.5剂量设置4
1.6试验方法4
2结果与分析5
3讨论与结论 8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噻霉酮噻呋酰胺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配方筛选
侯毅平
引言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分别占我国粮食作物的32.88%和37.96%[2]。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威胁,随着水稻矮秆多蘖品种和密植、增施氮肥等高产栽培措施的大力推广,其发生和危害也逐渐加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上亿千克产量的损失,病情高发时甚至可以造成减产50%[1]。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rzia solani), 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 在广东等南方稻区为害尤为严重。纹枯病会造成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增多,千粒重下降, 影响水稻生产和农民增收。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广东省部分地区该病与水稻稻飞虱混合发生, 甚至引起田地绝收[1]。
现在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主要是井冈霉素以及其复配药剂,药剂比较单一,另外,近年来,已有有关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药性的报道[6],因此,研发新的防治药剂迫在眉睫。噻霉酮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对真菌性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噻呋酰胺是孟山都公司研制的一种噻唑酰胺类广谱性杀菌剂[2],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属于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与井冈霉素、氟环唑等药剂作用机制不同,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防效果显著。有研究发现,噻呋酰胺对纹枯病的防效要明显优于井冈霉素[34],因此,本研究拟将噻霉酮与噻呋酰胺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离体条件下测定不同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筛选最佳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靶标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 solani)由本实验室从发病水稻上采集、分离、纯化和鉴定,4℃保存。
1.2培养条件
于测定前在PDA培养基平板上转接一次后,于25℃下预培养2d,从菌落边缘取直径5mm菌丝块用于测定。
1.3仪器设备
生化培养箱,SWCJ2F双人双面净化工作台,以及eppendorf移液器,烘箱,打孔器,培养皿等。
1.4 试验药剂
(1) 噻霉酮超微粉原药,有效含量98.9%,由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
(2) 噻呋酰胺原药,有效含量98.4%,由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5 剂量设置
供试药剂噻霉酮用甲醇分别配置成500010000μg/ml和1000μg/ml母液,噻呋酰胺用甲醇配成50001000μg/ml母液。噻霉酮与噻呋酰胺分别以1:20,3:20,5:20、7:20、10:20等5个比例复配。药剂分别按预备试验后所设计的系列浓度加入到PDA培养基中制成含药平板。噻霉酮的测定浓度为40, 、20, 、10, 、5,、2.5, 2, 1,0.5, 0.25, 0.0125, 0.0625, 0.01325μg/ml;噻呋酰胺的测定浓度为2, 1,、0.8 ,0.4 ,0.2 ,0.1, 0.05 ,0.025 ,0.01250.5、0.25、0.125、0.0625、0.03125、0.0156、0.0078 μg/ml。噻霉酮噻呋酰胺复配剂的测定浓度见表中。设无药平板对照。各浓度处理重复4皿。
1.6 试验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在25℃下培养2d,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根据Wadley的方法计算混配剂的增效作用,即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0.5≤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相加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PA+PB
X1=
PA/A+PB/B
SR = X1/X2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与毒力测定结果
2.1.1 噻霉酮的毒力
从表1可以看出,噻霉酮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3.5928+1.1532X,相关系数为r=0.99,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EC50为16.6051μg/ml。
表1 噻霉酮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药剂浓度(μg/ml)
40
20
10
5
2.5
0
菌落直径(mm)
I
23
39
41
47
59
73
II
24
30
44
50
59
69
III
23
30
45
50
60
70
IV
23
30
46
53
58
71
平均
23.2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