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育种能力现状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

种业行业聚焦现象愈演愈烈,具有“育、繁、推”一体化资质企业开始致力于自身商业化育种工作的开展。虽然这一工作仍处于开始阶段,但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这一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研究对明天种业商业化育种能力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企业概况、商业化育种产出情况、育种平台支撑、基础设施支撑、投入水平、技术条件、科研人员储备等方面入手,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明天种业开展商业化育种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基于此,对明天种业商业化育种工作进行了层次定位,提出了符合明天种业商业化育种能力现状的科企合作、人才引进等发展

四个玉米杂交品种种子纯度的鉴定

种子纯度和真实性是优良品种得以保护和农业生产中品种保持增产潜力的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种子纯度和真实性进行鉴定对种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玉米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具有准确、快速、经济、实验室较易实现等优点。本实验对市场上常见的中江种业的四个玉米杂交品种中江1号,苏玉10号苏玉19和雷奥四个品种运用PAGE蛋白电泳法进行品种纯度鉴定,并发现四个品种中苏玉10号,苏玉19和雷奥种子纯度均为100%,中江一号的条带存在个别不一致,纯度不纯,种子质量较纯度良好的差,混杂率为7.3%。

大豆两个重组自交系群体耐贮藏特性qtl定位研究

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劣变,而研究耐贮藏性遗传是选育耐贮藏品种的基础,对大豆生产、种质资源贮藏和大豆遗传育种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分别对自然条件下贮藏了3年的正阳黄豆×蒙8206(ZM6)、临河粉青豆×蒙8206(LM6)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126和104个家系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发芽率为指标进行耐贮藏性变异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家系间发芽率变幅较大,存在显著差异。LM6群体定位到4个QTL(qGR-A1-1、qGR-A1-2、qGR-B1-1、qGR-D1-1),LOD值为

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的qtl定位

植物体表聚集的毛状体统称为茸毛,是植物叶、茎和根表皮层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外生物。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叶片茸毛的形态对抗虫性、耐旱性均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 (SX)作为实验材料,在2015年种植于大学江浦实验基地,调查其叶片茸毛的密度与长度,并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茸毛的密度与长度在该群体中存在大幅度变异和超亲分离现象,并且发现大豆叶片茸毛密度的遗传涉及2个效应不同的QTL,茸毛长度的遗传涉及3个效应不同的QTL。关键字大豆;QTL定位;茸毛密度;茸毛长度QTL Ma

大豆百粒重和株高的关联分析

大豆百粒重和株高与大豆产量、品质有密切关系。2015年在大学江浦农场对供试地方品种群体百粒重及株高进行表型鉴定,获得数量性状表型信息,进而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采用的是二阶段关联分析方法,以SNPLDB标记进行主成分分析,取前十个主成分作为协变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所定位到的位点在20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共累计8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联,贡献率大于3%的主效QTL1个。株高数据也呈现正态分布,品种间差异显著。所定位到的位点分布在除11号染色体外的其余19条染色体上,共累计42个位点与

大豆种质资源群体耐贮藏性鉴定与关联分析

大豆种子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收获前后及储藏期间易发生劣变,被视为短命种子,发掘和利用耐储藏优异基因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重要研究方向。利用自然条件保存3年的193份江淮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正常苗率与豆苗长度及鲜重间存在显著相关,发芽率、正常苗率可作为大豆耐储藏性主要鉴定指标,辅以豆苗长及鲜重;供试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NJ233等15份耐储藏优良品系。利用239个PAV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QTL关联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4个标记与6个性状相关,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本研究及前

大豆突变体库挖掘抗花叶病毒的新基因

大豆花叶病毒SMV的强毒株系SC7严重危害大豆。本研究利用172份大豆突变体,选用291936个SNP标记,对大豆发病性状与SNP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来发掘对SC7抗性新基因。结果表明,SNP关联分析得到了22个与SC7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10个SNP位点与“南农86-4”诱变后代抗SMV显著关联,有12个SNP位点与“南农94-16”诱变后代抗SMV显著关联。并发现了9号染色体上的AX-94058700和14号染色体上的AX-93830455标记2个新位点。本研究中发现18号、20号染色体上,

大豆育种群体苗期成株期耐旱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大豆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脂来源,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最为严重,挖掘耐旱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大豆的耐旱性遗传研究、培育耐旱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10份江淮大豆育种群体为材料,在温室盆栽下进行苗期和成株期干旱胁迫试验,分别测定相关耐旱性状,以对参试种质进行耐旱类型归类。利用遍及大豆全基因组上的63513个SNP标记,通过TASSEL5.0软件的MLM(Q+K)模型进行苗期和成株期耐旱性状的关联分析,精细定位耐旱QTL。根据苗期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株高和株高生长速率)鉴定出强耐旱型材料8(

小麦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形态生理特性

摘 要采用大田试验,连续两个年度(2013~2015)研究了14份小麦材料在180?kgN/hm2条件下的氮效率、产量和形态生理的相关指标,旨在为小麦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结果表明,氮高效小麦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形态上,氮高效小麦基因型具有较高的粒重、收获指数、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开花期叶片氮浓度,较低的株高;在生理上,氮高效小麦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旗叶净光合速率、NR和GS,较低的成熟期叶片氮浓度。氮效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淮麦30、徐麦32、矮抗58和扬麦16为

影响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行为的因素分析

本文是基于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所做的农户问卷所得,主要对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对于以家庭为农业生产单位的农户而言,农户对肥料的认知、了解信息的渠道、农业生产的土地规模大小等因素均对农户选择施用商品有机肥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的选择行为有着负向影响;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农户选择是否施用商品有机肥的行为的影响有着不确定性。

拟南芥感受机械压力的分子机理研究a

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都与机械压力息息相关,如种子突破种皮,幼苗穿出土壤,根穿过多种障碍汲取养分,地上部分在生长环境中受到触碰挤压等等。植物扎根土地,无法自由移动,为适应环境,它们对生存环境的机械压力具有一定的响应与自身调控能力。研究植物对机械压力的响应与调控机理,能够有效帮助植物更好的适应环境而生长。目前,多项研究表明,MLO基因不仅与植物抗病有关,也在拟南芥感应机械压力调控过程中具有潜在作用。该基因调控拟南芥根的生长形态、植物抗病、植物衰老、细胞凋亡等方面,表明该基因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MLO基因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