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组分含量对氮素运筹的响应差异研究

:本文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使用浙江台州检验碾米机将小麦籽粒从外至内碾磨为9层,每层各占籽粒重量的10%,10%,10%,10%,10%,10%,10%,10%,20%。试验结果显示基追比为3:7,即提高后期施氮比例时可以增加籽粒内部总蛋白质含量,增加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含量,提高麦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含量。而提高前期施氮比例(基追比7:3)得到的结果与其相反。可以采用不同的氮素基追比来调控

开花期高温对水稻植株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热害特别是短期极端高温频发,给全球水稻的生产带来了极大风险。为研究高温热害特别是短期极端高温对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本文以南粳41和武运粳24两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水稻开花期进行不同高温水平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处理。通过分析开花期不同高温处理下水稻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淀粉含量以及氮素积累的变化规律,阐述了开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开花期高温胁迫下,水稻穗生物量及淀粉含量随高温水平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茎鞘的生物量及淀粉含

抗小麦黄花叶病主效qtlqym.nau2d的精细定位和标记开发

:小麦黄花叶病(Wheat yellow mosaic,WYM)是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引起的一种土传病毒病害。一般病田减产达到10-30%,严重的则能达到70-80%。小麦黄花叶病正日益成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在中国已经蔓延到长江流域和淮海流域的多个省份。通过传统的防治难以从根治小麦黄花叶病带来的影响,挖掘小麦抗WYMV基因资源和培育抗小麦黄花叶病的品种是防治该病毒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高感WYM的普通小麦中国春-粗山羊草2D代换

控制杂交粳稻亲本稻谷碾磨品质配合力的标记区段检测

:选用152个SSR引物扩增11个粳稻雄性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遗传设计配制99个F1组合,检测了20个亲本中控制精米率,糙米率,整精米率3个碾磨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的标记区段。结果共发现7条染色体臂上10个标记区段与3个碾磨品质性状亲本一般配合力显著相关,共含有18个标记区段基因型。其中第8染色体长臂上的标记区段基因型RM3754-80/90可使F1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1.1%,2.0%和2.4%,这些标记区段基因型可直接用于改良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

播量对水稻工厂化育秧影响研究

:播量是影响水稻秧苗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以南粳5055为材料,设置不同播量(80 g/盘、100 g/盘、120 g/盘、140g/盘)处理,研究播量对水稻秧苗群体形态、生物量积累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秧苗茎粗、叶面积、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随着播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播量过大并不适合水稻秧苗群体生长。结果表明:机插秧育秧播量以80 g/盘较为适宜,秧苗叶面积大,根系活力高,生物量积累多,群体表现好,有利于水稻机械化插秧。

机械损伤对损伤叶不同区域低温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气候的增多,特别是冬春季节的频繁冻害对小麦的越冬和拔节产生的严重影响,限制了小麦的产量提高。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以扬麦16号为材料,通过对叶片中部的机械损伤处理和植株的低温处理,研究了机械损伤对损伤叶不同区域低温抗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机械损伤2h和12h后,低温胁迫会显著降低损伤叶未损伤区域的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片荧光特性。同时,机械损伤和低温胁迫会增加叶片未损伤区域不同部位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抗坏血栓过氧化物酶(APX)、

棉花mapk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途径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信号转导途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由MAPKKK-MAPKK-MAPK 依次磷酸化传递信号,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多种生物、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MAPK 级联途径各激酶基因家族在不同植物物种中是保守的。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棉花抗病新品种已经成为棉花育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来自不同物种的MAPK家族基因,根据亲缘关系以及其他物种中已经报道的MAPK

氮素穗肥对水稻后期光合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以常规超级稻宁粳3号和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2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超级稻品种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差异,分析了氮素穗肥对超级稻后期群体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穗肥能够增加超级稻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剑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时促进群体氮素吸收;而抽穗-成熟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拔节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抽穗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表观转运量、表观转移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氮素穗肥吸收利用率、氮素穗肥农学利用率随氮素穗肥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穗肥水平为120 k

氮肥运筹对早播大豆产量的影响

:试验于2014年于江浦试验田进行,每亩施纯氮8kg。选择南农09-60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率(基肥与磷钾肥一起施入,追肥于花期施入,基追比分为三个比率分别设为:0:10,5:5,10:0。记为R1,R2,R3。)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1施肥方法提高了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重,提高了最终经济系数,最终提高大豆产量;R3处理促使植株茎、叶干物质量在生育前期积累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植株徒长而干物质向荚的分配率低,造成减产。

水稻osppkl1与adg1的相互作用研究

:PP2A 蛋白磷酸酶OsPPKL1控制水稻籽粒长度。为了研究OsPPKL1调控水稻粒长的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技术筛选了OsPPKL1互作蛋白,以期望可以进一步阐明OsPPKL1的作用机理。从互作蛋白中挑选了一个编码腺苷酸激酶的基因ADG1(LOC_Os12g13380) 进行了进一步验证。为了进一步确定OsPPKL1和ADG1的互作,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进一步验证,构建了OsPPKL1和ADG1的BiFC的载体,通过注射烟草的方法研究了二者的互作情况。利用qRT-PCR的技术研究ADG1在9

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筛选及一个半矮杆小粒突变体的研究

: 从250份T-DNA插入突变体材料中挑选粒型有变化的突变体T172进行研究,并验证表型是由插入引起的。对从组织培养获得的宁粳1号的一个半矮杆小粒转基因突变体,籽粒变小,株高变矮。通过连锁和定位,发现NG-1的定位区间在本实验室之前定位sdk的区间内。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