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皖东牛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的体温调节反应特征
本试验旨在剖析夏季皖东牛在热应激状态下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的生理指标和维持行为,以期评价三种不同饲养条件利弊。试验选取12头体重相似的皖东牛,分成三组,每组4头。试验期间于每天的8:00、14:00分别测定环境与肉牛的生理指标。试验期间对皖东牛进行全天录像,之后进行行为观察。结果显示不同饲养模式环境温度相近,但发酵床、木板地面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温湿指数增加(p<0.05);发酵床组肉牛的呼吸数、皮温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和木板地面组(p<0.05);在24小时内肉牛在发酵床和水泥地面上的趴卧时间分别高于木床250和227min/d(p<0.01);而在木床的站立时间显著高于发酵床和水泥地面,分别高出250和217.5min/d(p<0.01);发酵床组和水泥地面组上无论趴卧时间还是站立、行走时间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夏季皖东牛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均可以通过生理和行为调节维持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但是夏季使用发酵床可保障休息,增大体温调节反应强度,木床依赖站立散热,影响休息时间。发酵床和水泥地面组合可给肉牛提供不同选项,改善环境丰富度。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材料2
1.1.1 实验地点2
1.1.2 实验时间2
1.1.3 畜舍尺寸3
1.1.4 牛床垫料3
1.1.5 日常管理3
1.1.6 饲养模式3
1.2 实验方法3
1.2.1 实验仪器4
1.2.2 温湿度与生理指标的测定2
1.2.3 维持行为的观察2
1.2.4 畜舍尺寸2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4
2.1 夏季不同饲养组对畜舍环境及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4
2.2 夏季发酵床组、木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对皖东牛维持行为的影响4
3 讨论4
3.1 夏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畜舍环境及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4
3.1.1 夏季不同饲养模式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畜舍环境的影响4
3.1.2 夏季不同饲养组对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4
3.2 夏季不同饲养模式对家畜维持行为的影响5
4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
表21 不同饲养组畜舍温热环境 3
表22 发酵床组、木床组与水泥地面组肉牛温热生理指标比较3
表23 发酵床组、木床组与水泥地面组皖东牛维持行为相比较4
夏季皖东牛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的体温调节反应特征
引言
家畜是恒温动物,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能够通过体温调节性生理与行为反应,维持其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牛和环境之间不断产生热交换,牛的皮温和直肠温度受到研究者关注人们已把直肠温度称为家畜的体温,反映机体代谢水平,将家畜皮肤表面温度用平均皮温标示,反映外界环境的影响。家畜主要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畜体的热平衡[1]。家畜通过基础代谢产热,热增耗产热,肌肉活动产热生产产热以及接受外热源产热。家畜产热和得热,必须通过各种散热途径而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家畜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显热散热和潜热散热,或者非蒸发散热和不可感散热,显热散热指的是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潜热散热指的是皮肤或者呼吸道散热,也就是蒸发散热。家畜在高温环境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平衡状态,从细胞分子水平到整个机体全身发生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帮助机体更好适应外部环境。
家畜等热区,即家畜只需要通过物理或行为调节就可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一个温度变化范围。另外,在等热区内还存在一个舒适区,并且在这个舒适区内,机体的代谢产的热正好等于畜体散热,可以不用借助物理性调节或行为性调节就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一旦外界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的上限温度,家畜就必须通过化学调节的方式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在炎热的高温季节,由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家畜的可感散热可能会完全丧失作用,甚至可能会从环境中得到温度,此时家畜将完全依赖于蒸发散热,变现为加快呼吸数,在严重的热应激下呼吸急促,进行慢性喘息,牛的每分钟呼吸频率可以达到200次[2]。在炎热的夏季,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会减缓畜体的潜热散热,从而会加重畜体的热应激,此外,热应激下,家畜增加散热的同时,也在减少产热量。所以家畜还会表现为四肢伸展侧卧,喘息,因为炎热的夏季,侧卧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且畜体的侧卧时间也会随着温湿度的上升而增加,因为家畜需要减少采食活动和其他的肌肉活动来降低体内产热。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家畜的呼吸数,皮温,体温,侧卧时间也会随着畜舍温湿度的上升而增加。
以往试验表明,夏季发酵床养猪,发酵产热会加重高温对猪的影响[3]。夏季发酵床养牛是否会加重牛的热应激,仍需要进一步验证,为此试验增加木床组、地面组,进行与发酵床的比较,从而比较发酵床对牛的体温体温调节反应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夏季皖东牛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的体温调节反应特征尤为重要,剖析了肉牛在发酵床和水泥地面上,以及木床上维持的变化与温热环境的关系,通过采集夏季畜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家畜的体温参数,来分析夏季使用发酵床养牛对的影响。分析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生产肉牛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地点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明牧业有限公司。
1.1.2 试验时间 2016年7月19日8月5日,共15天。
1.1.3 畜舍尺寸 东西走向,总长80m,屋顶高度5m,檐高4.5m,跨度10m,南侧水泥地面及木床饲养,北侧发酵床饲养。
1.1.4 牛床垫料 秸秆。
1.1.5 日常管理 每天分别于7:00、15:00饲喂两次,自由饮水。
1.1.6 饲养模式 栓系饲养。
1.2实验方法
1.2.1 试验仪器 温湿度计,热成像仪,秒表,电子体温计,热电偶温度计,红外温度计,全套录像仪器。
1.2.2 温湿度与生理指标的测定 选择12头体重相近的青年皖东牛,分为三组,每组4头重复。试验牛区域距后墙2m垂直地面1.5m高度各放置2个温湿度计,每个温湿度计。水平间隔2m。于每天08:00、14:00时记录环境温湿度,用电子温度计测定直肠温度,热成像仪测定皮温,以及测定呼吸数。
(1)呼吸速率(respiration rate,RR):每头牛连续观察10 s内胸廓的起伏次数,测量三次后取其平均值,然后换算成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次/min,breath per minute,bpm)。
(2)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RT)将兽用的电子温度计插入牛的直肠10 cm处内,等到兽用电子温度计再稳定后读取显示数,每次测三次并求平均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材料2
1.1.1 实验地点2
1.1.2 实验时间2
1.1.3 畜舍尺寸3
1.1.4 牛床垫料3
1.1.5 日常管理3
1.1.6 饲养模式3
1.2 实验方法3
1.2.1 实验仪器4
1.2.2 温湿度与生理指标的测定2
1.2.3 维持行为的观察2
1.2.4 畜舍尺寸2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4
2.1 夏季不同饲养组对畜舍环境及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4
2.2 夏季发酵床组、木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对皖东牛维持行为的影响4
3 讨论4
3.1 夏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畜舍环境及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4
3.1.1 夏季不同饲养模式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畜舍环境的影响4
3.1.2 夏季不同饲养组对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4
3.2 夏季不同饲养模式对家畜维持行为的影响5
4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
表21 不同饲养组畜舍温热环境 3
表22 发酵床组、木床组与水泥地面组肉牛温热生理指标比较3
表23 发酵床组、木床组与水泥地面组皖东牛维持行为相比较4
夏季皖东牛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的体温调节反应特征
引言
家畜是恒温动物,当外界环境变化时能够通过体温调节性生理与行为反应,维持其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牛和环境之间不断产生热交换,牛的皮温和直肠温度受到研究者关注人们已把直肠温度称为家畜的体温,反映机体代谢水平,将家畜皮肤表面温度用平均皮温标示,反映外界环境的影响。家畜主要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畜体的热平衡[1]。家畜通过基础代谢产热,热增耗产热,肌肉活动产热生产产热以及接受外热源产热。家畜产热和得热,必须通过各种散热途径而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家畜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显热散热和潜热散热,或者非蒸发散热和不可感散热,显热散热指的是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潜热散热指的是皮肤或者呼吸道散热,也就是蒸发散热。家畜在高温环境中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平衡状态,从细胞分子水平到整个机体全身发生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帮助机体更好适应外部环境。
家畜等热区,即家畜只需要通过物理或行为调节就可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一个温度变化范围。另外,在等热区内还存在一个舒适区,并且在这个舒适区内,机体的代谢产的热正好等于畜体散热,可以不用借助物理性调节或行为性调节就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一旦外界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的上限温度,家畜就必须通过化学调节的方式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在炎热的高温季节,由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家畜的可感散热可能会完全丧失作用,甚至可能会从环境中得到温度,此时家畜将完全依赖于蒸发散热,变现为加快呼吸数,在严重的热应激下呼吸急促,进行慢性喘息,牛的每分钟呼吸频率可以达到200次[2]。在炎热的夏季,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会减缓畜体的潜热散热,从而会加重畜体的热应激,此外,热应激下,家畜增加散热的同时,也在减少产热量。所以家畜还会表现为四肢伸展侧卧,喘息,因为炎热的夏季,侧卧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并且畜体的侧卧时间也会随着温湿度的上升而增加,因为家畜需要减少采食活动和其他的肌肉活动来降低体内产热。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家畜的呼吸数,皮温,体温,侧卧时间也会随着畜舍温湿度的上升而增加。
以往试验表明,夏季发酵床养猪,发酵产热会加重高温对猪的影响[3]。夏季发酵床养牛是否会加重牛的热应激,仍需要进一步验证,为此试验增加木床组、地面组,进行与发酵床的比较,从而比较发酵床对牛的体温体温调节反应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夏季皖东牛在水泥地面、木床、发酵床上的体温调节反应特征尤为重要,剖析了肉牛在发酵床和水泥地面上,以及木床上维持的变化与温热环境的关系,通过采集夏季畜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家畜的体温参数,来分析夏季使用发酵床养牛对的影响。分析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生产肉牛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验地点 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明牧业有限公司。
1.1.2 试验时间 2016年7月19日8月5日,共15天。
1.1.3 畜舍尺寸 东西走向,总长80m,屋顶高度5m,檐高4.5m,跨度10m,南侧水泥地面及木床饲养,北侧发酵床饲养。
1.1.4 牛床垫料 秸秆。
1.1.5 日常管理 每天分别于7:00、15:00饲喂两次,自由饮水。
1.1.6 饲养模式 栓系饲养。
1.2实验方法
1.2.1 试验仪器 温湿度计,热成像仪,秒表,电子体温计,热电偶温度计,红外温度计,全套录像仪器。
1.2.2 温湿度与生理指标的测定 选择12头体重相近的青年皖东牛,分为三组,每组4头重复。试验牛区域距后墙2m垂直地面1.5m高度各放置2个温湿度计,每个温湿度计。水平间隔2m。于每天08:00、14:00时记录环境温湿度,用电子温度计测定直肠温度,热成像仪测定皮温,以及测定呼吸数。
(1)呼吸速率(respiration rate,RR):每头牛连续观察10 s内胸廓的起伏次数,测量三次后取其平均值,然后换算成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次/min,breath per minute,bpm)。
(2)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RT)将兽用的电子温度计插入牛的直肠10 cm处内,等到兽用电子温度计再稳定后读取显示数,每次测三次并求平均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