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毒素对仔猪肝脏和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脱霉剂效果观察
为探究呕吐毒素(DON)对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脱霉剂使用效果,试验选取96头健康大白×长白二元杂交仔猪,依初始体重相近、公母各半为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对照组+脱霉剂组、DON 3000组和DON 3000+脱霉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仔猪适应环境一周后,开始正式试验。每组饲喂相应的试验日粮,饲养3周后,每组选取3只仔猪屠宰并采集相应组织和器官。制作石蜡切片,应用H.E.染色法检测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结果显示,呕吐毒素造成小肠绒毛顶端受损、脱落,固有层萎缩,肠道上皮细胞数量较少,造成肝细胞出现局部空泡变性,肝血管管壁增厚。脱霉剂起到相应的缓解效果,减少呕吐毒素对仔猪肠道的组织结构损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呕吐毒素对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影响及脱霉剂效果提供试验依据。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或绪论)2
1 材料与方法3
1.1 试验材料3
1.1.1 主要仪器 3
1.1.2 主要试剂3
1.2 研究方法3
1.2.1 试验分组4
1.2.2 样品处理4
1.2.2.1 制作石蜡块4
1.2.2.2 H.E.染色4
2 结果与分析 5
2.1 H.E.染色结果分析5
2.1.1 小肠组织染色结果分析5
2.1.2 肝脏组织染色结果分析5
3 讨论6
3.1 DON对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6
3.2 脱霉剂效果影响6
4 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图1. 仔猪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5
图2. 仔猪肝脏组织H.E.染色切片6
呕吐毒素对仔猪肝脏和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脱霉剂效果观察
引言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为呕吐毒素,一般在玉米、大麦、小麦中的污染较为严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黄色镰刀杆菌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据统计,全球有25%的作物被真菌毒素污染[1]。低浓度的DON会引起动物的体增重降低,厌食,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的DON易导致腹泻,呕吐,免疫功能异常,甚至会出现死亡等急性中毒症状[25]。研究表明,DON不仅会造成动物各种器官毒性、生殖系统毒性、细胞毒性及免疫毒性[6],严重危害动物健康,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DON进入消化道后刺激肠道粘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等症状,导致食欲下降和废绝,甚至会引起肠道黏膜出血,其中猪的反应最为强烈。研究表明,DON会引起动物消化道问题,如动物出现呕吐、拒食、腹泻、食管穿孔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症状,还会是皮肤、黏膜损伤或坏死。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场所为肠道,肠道是动物机体抵抗外源病原物入侵的主要屏障。通过观察隐窝深度、肠道完整性、绒毛形态和高度等组织结构形态特征,进而判断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与免疫机能。肠粘膜是机体与病原体和毒素接触的第Ⅰ道屏障,肠道单层柱状细胞通过顶端连接复合体彼此连接。肠道和外界环境直接相连,与肠道有关的细胞会直接暴露在高浓度的DON环境下,被DON直接进行毒性攻击,对肠道上皮细胞造成损伤。由于DON在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很难被降解[7],耐储存能力很强,被污染的饲料4年后毒性仍没有发生变化,易随着食物链进入机体的消化道中,从而使肠道成为DON毒性攻击的第一靶标。研究发现,用含DON 10mg/kg的饲料连续饲喂肉鸡6周,导致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变短变细。DON能破坏肠道完整性与组织结构形态、使肠道绒毛高度降低、肠道细胞分化受到抑制、诱导肠道细胞凋亡、损伤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等[89]。
肝脏是人和动物体代谢解毒的重要器官之一,DON经饮食摄入后被运送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过程[10],因此,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能够最直接的反映DON对机体产生毒性的影响。据Chen等[11]研究报道,饲喂被镰刀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1.03 mg/kg DON,250 μg/kg 玉米赤霉烯酮ZEN) ,42d后断奶仔猪肝脏会出现血管管壁增厚和管腔扩张等不良现象。朱云斌[12]通过对小鼠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DON、ZEN单一染毒对小鼠的肝脏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而联合染毒却会对小鼠造成明显的肝细胞肿大和空泡变性等现象,更严重的话,会出现细胞界限模糊并发生气球样变现象。研究表明,DON会损伤肝脏的实质细胞,使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 (AST) 升高,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小剂量的DON会使肝脏细胞发生局部空泡变性,加速肝细胞的过氧化。国内外大量文献集中在DON对动物肠道健康、免疫性能、生产性能等的影响,然而对仔猪肝脏组织损伤报道较少,本试验通过研究DON对肝脏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响,进而探究DON对肝脏损伤的理论基础。
我国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检出率较高,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饲料及原料中的DON污染现象广泛,对家畜尤其是对猪生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有关DON的脱毒处理已经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目前,脱毒方式一般分为吸附剂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方式。脱霉剂可在动物体内与霉菌毒素结合形成复合体,所形成的复合体不会被动物吸收,霉菌毒素随脱霉剂排出体外,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也降低了血液中的毒素浓度,从而降低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少靶器官或靶细胞的中毒含量。而生物降解的方法一般包括毒素分子的去环氧化、水解和糖苷化,目的在于将DON转化为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本研究旨在探究DON对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了解脱霉剂的脱毒效果。本试验采样H.E.染色方法,观察仔猪肝脏、小肠组织结构形态,同时观察脱霉剂对呕吐毒素诱导的仔猪肝脏和小肠组织形态的损伤和缓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主要仪器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或绪论)2
1 材料与方法3
1.1 试验材料3
1.1.1 主要仪器 3
1.1.2 主要试剂3
1.2 研究方法3
1.2.1 试验分组4
1.2.2 样品处理4
1.2.2.1 制作石蜡块4
1.2.2.2 H.E.染色4
2 结果与分析 5
2.1 H.E.染色结果分析5
2.1.1 小肠组织染色结果分析5
2.1.2 肝脏组织染色结果分析5
3 讨论6
3.1 DON对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6
3.2 脱霉剂效果影响6
4 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图1. 仔猪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5
图2. 仔猪肝脏组织H.E.染色切片6
呕吐毒素对仔猪肝脏和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脱霉剂效果观察
引言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为呕吐毒素,一般在玉米、大麦、小麦中的污染较为严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黄色镰刀杆菌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据统计,全球有25%的作物被真菌毒素污染[1]。低浓度的DON会引起动物的体增重降低,厌食,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的DON易导致腹泻,呕吐,免疫功能异常,甚至会出现死亡等急性中毒症状[25]。研究表明,DON不仅会造成动物各种器官毒性、生殖系统毒性、细胞毒性及免疫毒性[6],严重危害动物健康,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DON进入消化道后刺激肠道粘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等症状,导致食欲下降和废绝,甚至会引起肠道黏膜出血,其中猪的反应最为强烈。研究表明,DON会引起动物消化道问题,如动物出现呕吐、拒食、腹泻、食管穿孔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症状,还会是皮肤、黏膜损伤或坏死。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场所为肠道,肠道是动物机体抵抗外源病原物入侵的主要屏障。通过观察隐窝深度、肠道完整性、绒毛形态和高度等组织结构形态特征,进而判断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与免疫机能。肠粘膜是机体与病原体和毒素接触的第Ⅰ道屏障,肠道单层柱状细胞通过顶端连接复合体彼此连接。肠道和外界环境直接相连,与肠道有关的细胞会直接暴露在高浓度的DON环境下,被DON直接进行毒性攻击,对肠道上皮细胞造成损伤。由于DON在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很难被降解[7],耐储存能力很强,被污染的饲料4年后毒性仍没有发生变化,易随着食物链进入机体的消化道中,从而使肠道成为DON毒性攻击的第一靶标。研究发现,用含DON 10mg/kg的饲料连续饲喂肉鸡6周,导致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变短变细。DON能破坏肠道完整性与组织结构形态、使肠道绒毛高度降低、肠道细胞分化受到抑制、诱导肠道细胞凋亡、损伤肠道屏障功能以及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等[89]。
肝脏是人和动物体代谢解毒的重要器官之一,DON经饮食摄入后被运送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过程[10],因此,肝脏的组织形态变化能够最直接的反映DON对机体产生毒性的影响。据Chen等[11]研究报道,饲喂被镰刀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1.03 mg/kg DON,250 μg/kg 玉米赤霉烯酮ZEN) ,42d后断奶仔猪肝脏会出现血管管壁增厚和管腔扩张等不良现象。朱云斌[12]通过对小鼠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DON、ZEN单一染毒对小鼠的肝脏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而联合染毒却会对小鼠造成明显的肝细胞肿大和空泡变性等现象,更严重的话,会出现细胞界限模糊并发生气球样变现象。研究表明,DON会损伤肝脏的实质细胞,使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 (AST) 升高,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小剂量的DON会使肝脏细胞发生局部空泡变性,加速肝细胞的过氧化。国内外大量文献集中在DON对动物肠道健康、免疫性能、生产性能等的影响,然而对仔猪肝脏组织损伤报道较少,本试验通过研究DON对肝脏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响,进而探究DON对肝脏损伤的理论基础。
我国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检出率较高,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饲料及原料中的DON污染现象广泛,对家畜尤其是对猪生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有关DON的脱毒处理已经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目前,脱毒方式一般分为吸附剂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方式。脱霉剂可在动物体内与霉菌毒素结合形成复合体,所形成的复合体不会被动物吸收,霉菌毒素随脱霉剂排出体外,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也降低了血液中的毒素浓度,从而降低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少靶器官或靶细胞的中毒含量。而生物降解的方法一般包括毒素分子的去环氧化、水解和糖苷化,目的在于将DON转化为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本研究旨在探究DON对仔猪肝脏、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及了解脱霉剂的脱毒效果。本试验采样H.E.染色方法,观察仔猪肝脏、小肠组织结构形态,同时观察脱霉剂对呕吐毒素诱导的仔猪肝脏和小肠组织形态的损伤和缓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主要仪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