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犬细小病毒病临床调查研究

:犬细小病毒由于其抵抗外界环境能力强,易产生变异株导致免疫失败,对各年龄犬都易感,治愈犬体内终身携带病毒并散毒成为潜在传染源,因此是现在养犬业所面对重要传染病之一。本论文根据北京观赏宠物医院自2011年至2015年收治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犬传染病病例1104例,其中犬细小病毒病占51.09%,共564例。通过对其发病率及其常见类型、治疗效果、发病犬是否免疫和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血统、不同性别犬等因素与患病关系进行数量统计及发病率分析,发现对发病率影响较明显的有季节因素,犬只年龄,免疫状况,血统等;不同性别犬对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影响作用较小。同时对2例典型病例进行了分析,表明未接受疫苗免疫的犬只更易感犬细小病毒。相较于成年犬,幼犬的治愈率较低。在治疗时还需注意防止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并发症加重病情降低治愈率。研究结果为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2
1 材料与方法3
1.1 受检动物3
1.2试剂3
1.3 诊断方法3
1.3.1临床诊断3
1.3.2 血液常规检测3
1.3.3 犬细小病毒病试剂盒诊断3
1.4 观察指标4
2 结果与分析4
2.1 临床诊断及血常规化验结果4
2.1.1临床症状4
2.1.2血常规化验结果4
2.2北京观赏宠物医院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病例统计分析5
2.2.1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5
2.2.2免疫与发病关系6
2.2.3季节性与发病关系6
2.2.4年龄与发病关系6
2.2.5品种与发病关系7
2.2.6性别与发病关系7
2.3 典型临床病例诊治结果7
2.3.1 典型病例一7
2.3.2 典型病例二9
3 讨论小结10
3.1 发病情况10
3.2 与免疫的关系10
3.3 与季节的关系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4 与年龄的关系11
3.5与血统的关系11
3.6与性别的关系11
3.7防治体会11
4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北京地区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调查研究
引言
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为其病原,感染各年龄各品种犬,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别是对幼犬影响大,死亡率高[1]。1978年首次被报道,病原为犬细小病毒2型(CPV2)。我国在80年代初发现[2]。
犬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下的细小病毒亚科中的细小病毒属的单股负链DNA病毒[3]。其可以在犬或猫的细胞中繁殖,但猫的细小病毒只能在猫中繁殖,可通过HAHI及中和试验区分[4]。现有疫苗利用猫细小病毒制成的疫苗对犬进行免疫注射。
犬细小病毒分CPV1型和CPV2型。有致病性的是CPV2。CPV2首次是1978年在北美和欧洲被发现。这种病毒在不停的扩增宿主范围,并且出现抗原漂移的现象,能够产生新的突变株。目前犬细小病毒有两个亚型,分别为CPV2a、CPV2b。CPV2a于1979年出现[5]。CPV2b在1984年被发现,近些年出现了抗原型的CPV2c[6]。我国以CPV2a的流行为主。变异株的产生导致常规的免疫接种虽然是一种预防保护措施,但是免疫接种后的犬,依然可能再次感染该病毒。根据资料显示在1982~1996年我国主要流行CPV2a亚型,1997年以后逐渐转变为CPV2b亚型[7]。两者的致病性未见明显差异。犬细小病毒表现型分有肠炎型、心肌炎型和混合型[8]。患肠炎综合征的犬只往往呈急性死亡,病毒在各年龄犬都感染持续分裂的淋巴组织及肠上皮细胞,导致泛白细胞减少及肠炎[9]。心肌炎型主要发生在34周龄的幼犬,这是由于幼犬心肌细胞对CPV2易感,但由于现阶段普遍存在母源抗体,对幼犬有较好保护,使得目前心肌炎型犬细小病毒病较少见。CPV2型犬细小病毒病在细胞核内复制,犬新生幼崽的许多器官的细胞进行分裂,因此病毒感染全身,导致了幼犬治愈率较低[10]。
该病主要宿主为犬。纯种犬如金毛、哈士奇,相对于比其他杂种犬较易感染[11]。各年龄、各品种的犬均可被感染。病犬为主要感染源。其腹泻呕吐物、尿液和唾液中均带有病毒。康复犬可通过其分泌物长期向外界排出病毒,成为主要感染源。健康犬通过接触病犬、病犬分泌物以及被感染的外界环境被感染。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城市犬感染率较高。本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比如此病毒无囊膜,不含脂类,结构紧密等。在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数月至数年;在60℃可存活1小时;pH3处处理1小时其活力还存在。应用甲醛、羟胺水溶液、β丙酰内酯和紫外线进行杀毒效果较好,而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杀毒效果不明显[12],临床用紫外灯消毒以预防犬细小病毒传播。
由于犬细小病毒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易感动物广,死亡率高,是养犬行业特别是宠物犬行业所面对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造成对养犬人情感上的伤害,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对此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以北京观赏宠物医院2011.1—2015.11期间门诊记录的犬传染病病例中疑似细小病毒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防制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检动物
对北京观赏宠物医院2011.1—2015.11接诊的病毒病中疑似犬细小病毒病的564例病犬。
1.2 试剂
犬细小病毒抗原试剂盒,韩国安捷(Anigen)公司生产,市售。
1.3 诊断方法
1.3.1临床诊断
患病动物的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病学给出诊断方向。病犬细小病毒病临床上以便血同时伴有腥臭味、呕吐为主的症状表现,可通过此表现做出初步诊断,综合流行病学特点判断是否感染犬细小病毒。
1.3.2血液常规检测
对患病犬进行采血,经预先处理后,放入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样进行检测,获得血常规数据,进行分析。有研究显示,患病犬红细胞、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整体上为炎性发展及免疫力下降趋势。其中病犬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杆状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比重升高,中性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占比重降低。缓解过敏反应同时限制炎症过程主要依靠嗜酸性粒细胞,而嗜碱性粒细胞作用于炎症区域小血管使其舒张,增加其通透性[13]。
1.3.3犬细小病毒病试剂盒诊断
以棉签蘸取少量粪便,在稀释管内搅动,用吸管从液体上层吸取样本,向样品池内滴入3~4滴。加样后5~10min观察结果,红色C线为对照成立,若T线显示红色,则可判为阳性,无T线出现时可判为阴性。若无C线出现则表示对照不成立,结果无效,可能使用方法不当或试纸已变质,应查明原因,重新进行测试。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北京观赏宠物医院20112015年记录的犬病临床记录,其中传染病病例共1104例。对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及其常见类型、治疗效果、发病犬是否免疫和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血统、不同性别犬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
1.5 典型临床病例的诊治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8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