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0200507184517]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粪肠球菌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哺乳仔猪48窝进入后备试验猪群。在仔猪出生后的3-8天内,一旦某一窝发生仔猪腹泻,立即选择该窝腹泻仔猪及同窝同性别、未腹泻、表现健康的仔猪各1头进行称重、屠宰,采集,直至采集20窝;在此基础上将20窝仔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分别于仔猪腹泻当日、第3日、第6日全窝灌服双蒸水1mL,对应试验1-4组分别于对应时间全窝依次灌服2.5 × 108 CFU/mL;5 × 108 CFU/mL;1 × 109 CFU/mL;2 × 109 CFU/mL微生态制剂1mL,饲养试验期为20d。结果表明:①对照组C组仔猪平均日增重与低浓度微生态制剂组T1、T2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低于高浓度微生态制剂组T3组、T4组(p<0.01);其中T4组的仔猪平均日增重较T3组增加了9.76%(p<0.01)。②在仔猪出生的3-8天内,腹泻仔猪与健康仔猪的心、肝、脾、肾重量及其脏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p>0.05)。③对照组C组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长度与T1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T2、T3、T4组(p<0.05)且T2、T3、T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组的空肠绒毛长度与T1、T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T3、T4组且T3、T4组无显著差异(p>0.0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微生态制剂;生长性能;肠道发育;仔猪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引言(或绪论)2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主要仪器设备 3
1.3主要试剂3
1.4 试验设计与管理3
1.4.1试验设计3
1.4.2饲养管理3
1.5指标测定与方法 3
1.5.1平均日增重3
1.5.2脏器指数4
1.5.3小肠形态结构4
1.6数据统计与分析5
1.7技术路线5
2结果与分析5
2.1微生态制剂对仔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5
2.2微生态制剂对仔猪脏器指数的影响6
2.3微生态制剂对仔猪小肠形态的影响7
3讨论 8
4结论 9
致谢9
参考文献9
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引言
引言
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第一次发现抗生素对畜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便开始使用亚治疗剂量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作饲料添加剂量,以促进动物的快速生长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开创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一个时代[1]。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社会各界已经广泛关注到了传统养殖模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特别是抗生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诸多弊端如机体内源性感染或二重感染;动物体菌群失调、发病或死亡;耐药菌株的产生;畜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机能下降以及药物残留问题导致的人类DNA结构改变等[2-3],均将制约威胁着养殖业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色生态化发展和人类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在现代养殖条件下,研究尽早建立和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的有效措施是取代抗生素的可行途径之一[4]。作为一种新型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将可替代抗生素成为有效选择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录
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控动物肠道微生物平衡、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降低肠道pH值、提高消化道酶的活性、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9]。新生仔猪的物质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但先天胃肠道发育不够完善,且自身免疫力低下。故而导致仔猪的死亡率占整个生长阶段死亡率的85%左右,这与抗生素的滥用及耐药菌的产生有一定的关联[10]。仔猪在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心理、环境、营养等多方因素的刺激易使肠道粘膜屏障完整性受到损伤,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免疫机能降低、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机体病理性炎症的改变并可进一步造成仔猪临床性腹泻,降低生产性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有必要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20窝仔猪,对其灌服粪肠球菌微生态制剂,通过测量断奶前仔猪平均日增重,心、肝、脾、肾脏器指数以及小肠形态特征等相关指标,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并试图探究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是否存在剂量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仔猪心、肝、脾、肾等组织样,双结扎法采集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长约1~2cm的肠组织片段(仔猪饲养于江苏省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设备
包埋机(LeicaEG1150C,德国)、切片机(LeicaRM2016,德国)、摊片机(LeicaHI1210,德国)、尼康正置显微镜(Nikon Eclipse 80i,日本)、包埋模具、真空恒温箱、电子天平(精密度至0.001g)、移液管和无菌枪头(100―1000μL)、超净工作台等。
1.3 主要试剂
生理盐水、PBS缓冲液、4%多聚甲醛、苏木精、伊红、中性树胶、酒精、二甲苯、石蜡等。
1.4试验设计与管理
1.4.1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试验期由2013年9月中旬至2013年10月中旬。
在同一产房单元内选择品种组合相同、胎次相近(第1-2胎)、产期相近、产仔数相近(相差不超过4头)的哺乳仔猪48窝进入后备试验猪群,所有仔猪不分公母均打上耳号。
自仔猪出生之日起注意观察仔猪健康状况,一旦某一窝发生仔猪腹泻,立即选择该窝腹泻仔猪及同窝同性别、未腹泻、表现健康的仔猪各1头进行称重、屠宰,采集心、肝、脾、肾等组织,采用双结扎法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与直肠片段(约1-2cm长),固定液及液氮保存待分析,连续采集至20窝样。将这20窝仔猪分成5个组,每组4窝进入下一步试验。其中一个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仔猪腹泻当日(0d)、第3日(3d)、第6日(6d)全窝灌服双蒸水1mL,对应试验1组至4组分别于仔猪腹泻当日(0d)、第3日(3d)、第6日(6d)全窝灌服不同浓度的微生态制剂1mL,依次分别为2.5 × 108 CFU/mL;5 × 108 CFU/mL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 × 109 CFU/mL;2 × 109 CFU/mL。断奶时,每处理每窝腹泻仔猪与不腹泻仔猪各选1头进行称重、屠宰,采集心、肝、脾、肾等组织,采用双结扎法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与直肠片段(约1-2cm长),固定液及液氮保存待分析。
1.4.2 饲养管理
试验仔猪全期饲养于同一产房单元内的产床上至断奶前一天屠宰。仔猪出生后按照猪场内部程序进行接产、产后护理、打耳号、免疫保健和驱虫,公仔猪于产后的第9天进行去势。
免疫常规程序如下:产后第1d滴鼻法接种由物林格公司生产的伪狂犬(PRV)疫苗;第3d肌注接种通克或易速达疫苗;第7d肌注接种由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支原体疫苗;第14d肌注接种由武汉科前公司生产的PRRS疫苗;第20d肌注接种由美国辉瑞公司和物林格公司生产的MM和PCV-2疫苗。
气候条件: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单元内天气情况,分别在每天早晨7:00―8:00、中午13:00―14:00、晚上17:00―18:00,三个时间点记录猪舍内环境温度和湿度,温度保持在20.7℃―28.5℃范围内,湿度在56.6%―90.1%范围内。
试验仔猪自由采食,于7日龄开食,饲喂乳猪配合饲料,其原料组成分别为:玉米、面粉、豆粕、进口鱼粉、砂糖、磷酸氢钙、石粉、乳清粉、乳酪粉、赖氨酸、乳猪复合预混料等。日粮常规营养成分水平为:粗脂肪3.04%,粗纤维4.00%,粗灰分6.78%,钙0.87%,总磷0.59%,食盐0.75%,赖氨酸1.55%,水分14.61%,其中锌源以氧化锌形式添加,每千克饲料中还添加药物吉他霉素55mg,硫酸粘杆菌素20mg。试验期间观察仔猪健康和粪便情况,主要观察粪便成型性以及颜色状况。若在仔猪肛门处可见粘附有明显黄色干粪或稀粪即可认定该头仔猪发生腹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态制剂对仔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由表1和图1可知,仔猪平均日增重由大到小依次为T4>T3>T2>T1>C。其中灌服蒸馏水的对照组C的仔猪平均日增重与低剂量微生态制剂组T1和T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T2组的平均日增重与T1组差异不显著(p>0.05);T3组与对照组C、T1组、T2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49%(差异极显著p<0.01),9.25%(差异极显著p<0.01),5.54%(差异显著p<0.05);微生态制剂浓度最高的T4组仔猪平均日增重达242.37g/d,极显著高于其余四组(p<0.01),较对照组C提高了19.0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0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