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强度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体色igfi表达量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5种光照强度(100 lx,200 lx,400 lx,800 lx,1600 lx)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体色,IGF-I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团头鲂幼鱼在光照强度为400 lx到800 lx之间时,增重率、体组成、体色均比其他光照强度下有所提高。增重率随着光照强度由100 lx增加到400 lx时不断升高,而当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到1600 lx时,增重率不断下降。体组成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差异不显著,而在光照强度由100 lx到1600 lx不断升高时,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体色测定中,体表亮度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升高而显著增加。IGF-I表达量在光照强度由100 lx增加到400 lx时不断升高,在光照强度由400 lx增加至1600 lx时,IGF-I表达量则下降。综合考虑,光照强度在400 lx到800 lx之间时,最有利于团头鲂幼鱼的生长。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团头鲂幼鱼分组及日常管理 2
1.2样品采集 2
1.3生长性能的测定 2
1.4体组成的测定2
1.5体色的测定3
1.6 IGFI表达量的测定3
1.6.1 RNA的提取3
1.6.2 反转录3
1.6.3RTPCR3
2 结果与分析3
2.1生长性能3
2.2体组成3
2.3体色4
2.4 IGFI表达量4
3 讨论 5
3.1生长性能5
3.2体组成5
3.3体色5
3.4 IGFI表达量6
4 总结6
致谢6
参考文献6
光照强度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体色、IGFI表达量的影响
引言
环境因子对鱼类活动、摄食和生长等过程中的行为和生理有一定的作用。其中, 光照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光照被认为是引起鱼类代谢系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适当方式反应的指导因子, 不同生态类型的鱼类对光照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类型。
许多研究者发现光照周期与鱼类的生长有着较密切的关系。有些鱼类在持续光照或延长光照周期的条件下生长加速[1]。对于主要依靠视觉捕食的鱼类来说, 影响摄食的主要因素即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不适宜, 鱼类就会表现出趋光、避光等行为[2]。对鱼类来说,从仔稚鱼、幼鱼到成鱼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均受光照影响[3]。而在光照对鱼类的影响研究中,光照强度对鱼类的生产性能、体组分以及体色等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4]。
团头鲂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淡水鱼类,从1960年起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试验,肯定它有以下六个优点:(1)在池养条件下,性腺能发育成熟;(2)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3)抗病力强、存活率高;(4)容易捕捞、起水率高;(5)含肉量高,脂多、味美;(6)一年半可长至商品规格[5]。目前团头鲂在南方地区产量约占总产量10%以上,成为我国池塘、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国外关于光照对团头鲂生长的影响,以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光照强度对仔稚鱼和早期幼鱼摄食、行为的影响等方面[6]。而关于光照强度对鱼类生长、体组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研究较少,光照影响鱼类生长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尚不清楚。而国内对此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研究了光照强度与团头鲂幼鱼的生产性能、体组分以及体色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探究光照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确定团头鲂幼鱼阶段适宜光照强度,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团头鲂幼鱼分组及日常管理
团头鲂幼鱼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提供。试验共设5组不同光照强度:100 lx、200 lx、400 lx、800 lx和1600 lx,光照周期为L:D=12:12。选择初重为18.04 ± 0.22 g团头鲂幼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鱼。饲喂蛋白含量30%的商品日粮,一天投喂三次,每顿饱食投喂。将幼鱼驯养一周后正式开始养殖试验。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试验持续7周。饲养过程中每天8:00及16:00各测温一次,每周测一次水质。实验期间保持水温2030℃、水体pH 7.5~8.0、溶氧高于5.0mg/L、氨氮含量低于0.4mg/L、亚硝态氮含量低于0.06 mg /L、总氮含量低于1.5 mg /L、总磷含量低于0.8 mg /L。
1.2 样品采集
试验结束时将鱼饥饿24h,每缸鱼称重并数出总数,根据团头鲂幼鱼的初重和末重以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等生长性能;任取5尾鱼冰冻保存以测定体组成,包括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等;每缸随机选取5尾团头鲂幼鱼,使用WSCS(SPSIC Inc., 上海)照度仪测定皮肤表面体色。
1. 3 生长性能的测定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 16.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Oneway ANOVA)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Tukey氏法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计算各试验组的增重率(WGR)、存活率、特定生长率(SGR)、饵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比(PER)、 蛋白质保留率。
增重率 (WG,%)=100×(WtW0)/W0
特定生长率 (SGR,%/d)=100×[ln(Wt)ln(W0)]/T
饲料转化率 (FCR)=F/(WtW0)
蛋白效率比 (PER)=(WtW0)/(F×CP)
氮保留率 (NRE,%)=100×(Wt×CPt–W0×CP0)/(F×CP)
式中W0为鱼体初重(g);Wt为鱼体末重(g);F为投饲量(g);CP0为试验开始时鱼体粗蛋白含量(%),CPt为实验结束时鱼体粗蛋白含量(%),CP为饲料中粗蛋白含量(%),T为饲养天数(d)。
1. 4 体组成的测定
①测定水分:使用干燥箱,在温度为105℃下,将样品干燥至恒重,样品的失重为水分的含量。②测定粗蛋白:利用凯氏定氮法测试样品中的含氮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得出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③测定粗脂肪:利用索氏脂肪提取器,用乙醚提取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为粗脂肪的含量。④测定粗灰分:使用高温炉,将样品在550℃下进行灼烧至恒重,残留物的重量即为样品中出脂肪的含量。
1.5 体色的测定
每缸随机选取5尾团头鲂幼鱼,使用WSCS(SPSIC Inc.,上海)照度仪测定皮肤表面体色。L*值代表亮度(0为全黑,100为全白)。
1.6 IGFI表达量的测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6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