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蛋白bsjrad232bsj23bsjrad231的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入侵机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是目前家畜血吸虫病诊断常用的方法。单分子重组抗原作为诊断抗原往往敏感性较低,多表位重组抗原有可能提高重组抗原的敏感性。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蛋白BSjRAD23-2-BSj23-BSjRAD23-1(分子量约为40 kD)是在原有的pET28a(+)-BSjRAD23-2-BSj23重组多表位质粒基础上,插入基因片段BSjRAD23-1(233 bp),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
糖尿病型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本实验以大鼠为模型,采用宏基因组16S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糖尿病发生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影响。实验设置糖尿病造模组和健康对照组,思路是采集糖尿病大鼠的粪便,提取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及其基因组DNA, 利用微量分光光度计对基因组DNA精确定量, Miseq测序, 然后去掉两端的引物、嵌合体及靶区域外序列, 进行OTU聚类和物种分类处理。结果发现糖尿病组的丹毒丝菌、拟杆菌、梭菌的数量比健康组高,而变形菌、Negativicutes、双歧杆菌比健康组低。本实验从肠道菌的角度对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5种常用药物的含量
目前抗生素的含量检测常用方法有很多种,但在实践和生产中均有很多的缺点,加上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增加,所以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不仅极大的帮助生产,还增加了药物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红霉素、硫酸粘杆菌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的含量,通过对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建立、回收率试验稳定性试验、干扰试验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各项测定结果均有特征值和特征曲线,且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基本一致,表明本试验采用紫外
纳米银温敏原位凝胶的制备表征和抗菌活性研究
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业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同时用药量越来越大,不仅使养殖业成本增加,还导致食物中药物残留量超标,所以开发一种新型的耐药菌抗菌剂势在必行。因此,本研究制备了纳米银温敏原位凝胶并评价了其对多种微生物的抗菌活性。经筛选,22.5%的泊洛沙姆407和5%的泊洛沙姆188作为最优处方,凝胶温度为 35.8 ± 0.4℃,凝胶时间为 78.8 ± 0.8s。然后与没食子酸法制备的纳米银混合制备纳米银温敏原位凝胶,其凝胶温度和胶凝时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对纳米银及其原位凝胶的理化性质表征
野生水禽禽流感的荧光rtpcr监测
禽流感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野生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存宿主,可在季节性迁徙过程中将病毒全球性扩散,给家禽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荧光RT-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本试验对江苏省徐州、淮安盱眙、南京汤山3个采样地的8种野生水禽,共214份泄殖腔拭子和新鲜粪便样品,进行荧光RT-PCR检测,将检测阳性样品接种于SPF鸡胚分离病毒。结果显示,其中19个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病毒阳性率为8.87 %(19/214),病毒分离率为5.61 %(12/2
香菇多糖还原法进行纳米银的制备表征以及抗菌活性的研究(附件)
随着纳米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发展,其生物合成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学者们关注。而且在生物合成领域,将真菌作为制备原料也是十分常见的。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使用由大型真菌--香菇中分离得到香菇多糖为还原剂,从而制得纳米银,并测定其抗菌活性。将制备好的纳米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动态光散射的方法进行表征。结果可以发现,以香菇多糖为还原剂及稳定剂的条件下可以制得纳米银,简单环保。而且,得到纳米银的颗粒形态较好,平均粒径为7.09纳米左右,多数球型纳米银在3-12纳米之间。另外,抗菌活
鸡禽流感(h5n1亚型h9亚型)与新城疫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禽流感、新城疫是目前国内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由于其发病急、传播快,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针对这两种疾病主要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进行预防.通过血清学实验来监测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以避免因免疫程序不合理,造成的免疫浪费或免疫不及时等。本实验通过对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观察,发现在180日龄左右时,禽流感H5、H9和新城疫的血清型抗体均已出现下降趋势,但通过增加一次疫苗接种后,能保证抗体效价在整个产蛋期都远高于保护性效价,为鸡群提供保护。因此最终将禽流感H5的疫
枯草芽孢杆菌重组串联表达ha和pb1f2载体的构建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中的一种益生菌,可以诱导高效的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因此,应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口服免疫抗原递送载体具备广泛的前景。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其频繁爆发给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片段不仅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包膜糖蛋白,更是中和抗体的首要靶标。另一方面,PB1-F2 蛋白是最新发现的流感病毒表达的第 11 个蛋白,该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
某地区犬肿瘤发生率调查
: 对南京地区26例犬肿瘤病进行了调查,对其患病动物的肿瘤发生部位、年龄、品种、性别及肿瘤发生发展等主要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及概述。结果表明:26例确诊肿瘤病例中、发病率排在前5位的肿瘤依次是乳腺肿瘤(11/26)、占肿瘤总数的42%,皮肤肿瘤(6/26),占肿瘤总数的23%、肛周瘤,睾丸肿瘤,阴道肿瘤 。年龄是影响犬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以幼龄犬与7岁以上的患病犬较多;在品种方面,小型犬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京巴犬(9/26),占肿瘤病例总数的35%;其次为杂种犬(7/26),占肿瘤总数的27% 。母犬肿瘤
某大型种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因学调查与防治
:近年来,仔猪腹泻在全国各大猪场爆发越来越频繁,给我国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以国内某大型畜牧集团下辖的一个大型种猪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该场为期四个月的持续跟踪调查,利用走访调查,随机分组抽样,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等一系列手段全面了解了该场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并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确定了该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该场提出了合理科学的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的防治措施,在该场取得了一定疗效,有效降低了该场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也为控制和降低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的发生提供了参考数据和资料。
某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
:本实验针对重庆某一猪场送往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样品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在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之后,对母猪血清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对仔猪的血液和组织样品进行了荧光定量和常规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并分析了扩增产物的基因序列。从实验结果上可见,虽然该猪场成年母猪的免疫状况较为理想,但是仔猪的蓝耳病发病率依然很高,提示该猪场环境中存在蓝耳病病毒且感染力强。通过对感染病猪的样品DNA扩增产物的基因分析,目前可知为美洲型,但具体毒株类型尚未明晰,还需进一步求证。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一个系统但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