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
比较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20200507184348]
摘要:【目的】试比较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三种不同猪源的189株大肠杆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89株大肠杆菌对7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范围30.69%~92.59%),73.02%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断奶后仔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断奶前仔猪源的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相比,变化明显。菌株对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性都变化极显著(P<0.001),对氨苄西林差异显著(P=0.04)。【结论】本研究检测和分析了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发现由于受环境和饲料等因素的影响,仔猪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断奶前后变化明显,耐药性在断奶后明显升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 2
1.1材料 2
1.1.1 主要试剂 2
1.1.2 主要仪器3
1.2方法 3
1.2.1 实验设计和大肠杆菌的分离3
1.2.2 大肠杆菌的鉴定与保存3
1.2.3 抗生素药敏性测定方法3
1.2.4 数据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 4
2.1 细菌分离结果4
2.2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4
2.3 大肠杆菌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4
2.4 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和耐药谱型5
2.5 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前后比较结果7
3讨论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图1 不同阶段仔猪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布图 7
图2 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比较 8
表1抗生素浓度范围和耐药折点 3
表2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n=189)4
表3仔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n=189)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布图4
表4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 5
表5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谱型 5
表6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显著性比较 8
比较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
引言
引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畜禽业中抗生素就已经在广泛的使用了。从那时开始,食源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物的产量就在不断的增加,包括更大型农场和更大型的养殖密度,从而需要更大型的疾病防控的需求[1]。在这个过程中,抗生素产品逐渐成为了畜禽生长中健康养殖的必需品[2]。在美国就有至少17种抗生素药物被许可是可以在畜禽养殖业中使用的[3]。据统计,澳大利亚每年生产的抗生素 36%用于人类,8%用于兽药,56%混入饲料当中[4]。在德国,每年抗生素的生产量在2000t,其中,1700t是在动物上使用,300t则用于人上[5]。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一直是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2003年仅青霉素产量就为28000t ,占世界总产量的60%;土霉素产量 10000t,占世界总产量的 65%;多西环素产量也为世界第一[4]。其中,畜禽养殖对抗生素依赖更为严重,2005年我国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其中约9.7万吨(占年总产量的46%)用于畜牧养殖业(化学和制药工业学会)[6]。但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一直都存在争议,原因是抗生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并通过耐药质粒使耐药性在细菌间进行传递[7]。所以不断使用抗生素,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的出现。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通过自身基因突变和外源捕获耐药基因产生耐药性,也可将耐药基因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传递到在肠道或环境中与其共存的其它细菌[8]。自 20 世纪 40 年代抗生素得到应用以来,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就日益严重,大大增加了大肠杆菌病防治的困难。20 世纪 50 年代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几乎没有耐药性产生,60 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链霉素、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70 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基异戊唑等产生了耐药性,80 年代至90 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萘啶酸、头孢塞酚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9]。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大幅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剧增,耐药谱增宽。张珍珍等[10]对重庆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出的 124 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发现,全部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对常被广泛添加与动物饲料中的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所以,大肠杆菌往往都是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近些年来,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已经成为了一种“全能的”菌属,可以涵盖不同的致病型。
在当今的养猪生产过程中,仔猪断奶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随着对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发育特点的了解和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奶日龄也缩减到了21-28日龄甚至更早。应用早期的断奶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繁殖力,改善饲料报酬,有效控制来自母猪传播的疾病,减少养猪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短暂的生长抑制和腹泻等。大肠杆菌性仔猪断奶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 PWD),又称为断奶后腹泻肠道大肠杆菌病[11]。仔猪断奶腹泻流行面广,终年均可发生。一旦发生,会给养猪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这其中的原因,部分就是因为在养猪生产中的抗生素的乱用,导致病原菌耐药率的增加,使治疗效果不断降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就如某些报道所说,耐药率一直在增加。也就使得大肠杆菌性自主断奶腹泻的防治更加困难。为此,本试验跟踪采集了断奶前后健康仔猪的新鲜的粪便,检测所有粪便样品中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在干扰因素较小的情况下,分析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旨在为生产应用中提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麦康凯琼脂(MacConkey Agar, MAC),伊红美蓝琼脂(Eosin-Methylene Blue Agar, EMB),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 NB),蛋白胨水(色氨酸肉汤),葡萄糖磷酸盐胨水(MR-VP),西蒙氏枸橼酸盐,Kovacs氏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甲、乙液均购于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MH琼脂(Mueller-Hinton Agar, MHA),MH肉汤(Mueller-Hinton Broth, MHB)均购于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均购于南京龙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酸四环素,恩诺沙星,硫酸庆大霉素均购于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头孢噻呋钠购于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敏试验用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购于广东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1.1.2 主要仪器
隔水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显微镜(日本,Nikon)。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和大肠杆菌的分离
本试验随机选取了4窝,每窝选取两头未断奶且未采食饲料的健康仔猪,仔猪为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来源于江苏省宜兴昌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仔猪日龄为7d左右时,对这8头仔猪进行直肠采粪。并对这8头仔猪进行特殊标记,在其采食饲料一个月以后,日龄在55d左右时,再次采集这8头仔猪的新鲜粪便。所以,共16份粪便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对粪便样品中的大肠杆菌的分离,分离的流程为将0.5g粪便样品加到4.5ml的缓冲蛋白胨水中,涡旋成悬浊液,然后10倍梯度稀释。最后将0.1ml合适梯度的粪便悬浊液加到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然后37°C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和菌落特征,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再次37°C培养24小时,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挑选疑似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实验。
摘要:【目的】试比较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三种不同猪源的189株大肠杆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89株大肠杆菌对7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范围30.69%~92.59%),73.02%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断奶后仔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断奶前仔猪源的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相比,变化明显。菌株对头孢噻呋、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性都变化极显著(P<0.001),对氨苄西林差异显著(P=0.04)。【结论】本研究检测和分析了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发现由于受环境和饲料等因素的影响,仔猪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断奶前后变化明显,耐药性在断奶后明显升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 2
1.1材料 2
1.1.1 主要试剂 2
1.1.2 主要仪器3
1.2方法 3
1.2.1 实验设计和大肠杆菌的分离3
1.2.2 大肠杆菌的鉴定与保存3
1.2.3 抗生素药敏性测定方法3
1.2.4 数据分析3
2 结果与分析 4
2.1 细菌分离结果4
2.2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4
2.3 大肠杆菌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4
2.4 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和耐药谱型5
2.5 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前后比较结果7
3讨论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图1 不同阶段仔猪中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分布图 7
图2 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比较 8
表1抗生素浓度范围和耐药折点 3
表2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n=189)4
表3仔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n=189)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布图4
表4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 5
表5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谱型 5
表6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显著性比较 8
比较断奶前后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
引言
引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畜禽业中抗生素就已经在广泛的使用了。从那时开始,食源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物的产量就在不断的增加,包括更大型农场和更大型的养殖密度,从而需要更大型的疾病防控的需求[1]。在这个过程中,抗生素产品逐渐成为了畜禽生长中健康养殖的必需品[2]。在美国就有至少17种抗生素药物被许可是可以在畜禽养殖业中使用的[3]。据统计,澳大利亚每年生产的抗生素 36%用于人类,8%用于兽药,56%混入饲料当中[4]。在德国,每年抗生素的生产量在2000t,其中,1700t是在动物上使用,300t则用于人上[5]。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一直是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2003年仅青霉素产量就为28000t ,占世界总产量的60%;土霉素产量 10000t,占世界总产量的 65%;多西环素产量也为世界第一[4]。其中,畜禽养殖对抗生素依赖更为严重,2005年我国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其中约9.7万吨(占年总产量的46%)用于畜牧养殖业(化学和制药工业学会)[6]。但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一直都存在争议,原因是抗生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并通过耐药质粒使耐药性在细菌间进行传递[7]。所以不断使用抗生素,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的出现。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通过自身基因突变和外源捕获耐药基因产生耐药性,也可将耐药基因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传递到在肠道或环境中与其共存的其它细菌[8]。自 20 世纪 40 年代抗生素得到应用以来,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就日益严重,大大增加了大肠杆菌病防治的困难。20 世纪 50 年代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几乎没有耐药性产生,60 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链霉素、四环素产生了耐药性,70 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基异戊唑等产生了耐药性,80 年代至90 年代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萘啶酸、头孢塞酚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9]。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大幅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剧增,耐药谱增宽。张珍珍等[10]对重庆地区规模化猪场分离出的 124 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发现,全部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对常被广泛添加与动物饲料中的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所以,大肠杆菌往往都是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近些年来,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已经成为了一种“全能的”菌属,可以涵盖不同的致病型。
在当今的养猪生产过程中,仔猪断奶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随着对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发育特点的了解和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断奶日龄也缩减到了21-28日龄甚至更早。应用早期的断奶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繁殖力,改善饲料报酬,有效控制来自母猪传播的疾病,减少养猪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仔猪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短暂的生长抑制和腹泻等。大肠杆菌性仔猪断奶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 PWD),又称为断奶后腹泻肠道大肠杆菌病[11]。仔猪断奶腹泻流行面广,终年均可发生。一旦发生,会给养猪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这其中的原因,部分就是因为在养猪生产中的抗生素的乱用,导致病原菌耐药率的增加,使治疗效果不断降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就如某些报道所说,耐药率一直在增加。也就使得大肠杆菌性自主断奶腹泻的防治更加困难。为此,本试验跟踪采集了断奶前后健康仔猪的新鲜的粪便,检测所有粪便样品中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在干扰因素较小的情况下,分析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旨在为生产应用中提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麦康凯琼脂(MacConkey Agar, MAC),伊红美蓝琼脂(Eosin-Methylene Blue Agar, EMB),营养肉汤(Nutrient Broth, NB),蛋白胨水(色氨酸肉汤),葡萄糖磷酸盐胨水(MR-VP),西蒙氏枸橼酸盐,Kovacs氏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甲、乙液均购于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MH琼脂(Mueller-Hinton Agar, MHA),MH肉汤(Mueller-Hinton Broth, MHB)均购于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均购于南京龙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酸四环素,恩诺沙星,硫酸庆大霉素均购于生工生物(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头孢噻呋钠购于大连美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敏试验用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购于广东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1.1.2 主要仪器
隔水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显微镜(日本,Nikon)。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和大肠杆菌的分离
本试验随机选取了4窝,每窝选取两头未断奶且未采食饲料的健康仔猪,仔猪为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来源于江苏省宜兴昌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仔猪日龄为7d左右时,对这8头仔猪进行直肠采粪。并对这8头仔猪进行特殊标记,在其采食饲料一个月以后,日龄在55d左右时,再次采集这8头仔猪的新鲜粪便。所以,共16份粪便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对粪便样品中的大肠杆菌的分离,分离的流程为将0.5g粪便样品加到4.5ml的缓冲蛋白胨水中,涡旋成悬浊液,然后10倍梯度稀释。最后将0.1ml合适梯度的粪便悬浊液加到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然后37°C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和菌落特征,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再次37°C培养24小时,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挑选疑似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实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