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死方式对c57bl6j小鼠超排卵子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以4周龄的C57BL/6J雌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处死方式采集C57BL/6J雌鼠卵子并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实验,通过比较超排卵子数、卵子存活率、受精率和生仔率来判断不同处死方式对该品系小鼠超排卵子的质量的影响,为全面保障动物福利和提高实验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别采用脱颈椎(实验组A)、麻醉(实验组B)和二氧化碳窒息(实验组C)三种不同的方式处死经超排过的小鼠的卵子,将各组取得的卵子经体外受精后移植胚胎到假孕母鼠体内,获得后代仔鼠。【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方式得到的卵
不同激素水平及小鼠周龄和品系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摘要:超数排卵是获取胚胎工程研究中所必需的大量卵母细胞或早期胚胎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探究不同激素水平、不同周龄和品系对小鼠超数排卵的影响,并获得最优的超排方案,本文通过给不同周龄和不同品系的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其超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 IU的(PMSG+hCG)激素剂量组合超排效果优于5 IU的(PMSG+hCG)的,差异显著(P<0.05);(2)4周龄小鼠超排效果最好,且较6周龄与8周龄小鼠的超排差异均显著(P<0.05),而6周
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不同硒源对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不同硒源在蛋鸡的作用效果,以便为富硒鸡蛋的研发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本实验将健康的432只5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笼,每笼3只鸡。1组为基础日粮对照组;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 mg/kg硒代蛋氨酸、酵母硒及亚硒酸钠(以硒计),试验30天。试验过程中记录蛋鸡生产性能指标,以观察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不显著影响;添加有机硒具有减少血清TP
脱霉剂对仔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污染饲料或食品,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本文选用已断奶的“二元杂”健康仔猪72头,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A和B、C、D三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A饲喂正常饲料,试验组B饲喂霉变饲料,试验组C饲喂添加脱霉剂的正常饲料,试验组D饲喂添加脱霉剂的霉变饲料,饲试验期为40 d。通过对各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临床病变、剖解病变等的测定比较,研究脱霉剂对仔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效果。结果说明霉菌毒素能显著影响仔猪的生长,导致采食
表达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f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摘要:为获得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F蛋白,设计引物RT-PCR扩增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F蛋白基因,通过酶切克隆入pFastBacHTB中,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pF-F转化DH10Bac,经蓝白菌落筛选,挑取白色菌落提取Bacmid,将PCR鉴定正确重组的Bacmid (rBac-F) 转染Sf9 昆虫细胞,连续传代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采用PCR鉴定目的基因的存在。通过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这将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F 蛋白的功能及CPIV3疫苗和诊断方法的
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基因orf2的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可稳定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蛋白的Huh 7细胞系。采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6-1中克隆ORF2基因,构建PB转座子介导的真核表达载体pB-puro-513-ORF2;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将pB-puro-513-ORF2载体和转座酶载体共转染Huh 7细胞,通过嘌呤霉素进行稳定筛选。并利用IFA和qRT-PCR鉴定ORF2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表达。此外,转染试验表明PiggyBac转座子可在Huh 7细胞中发生高效转座。本研究为建立稳定的Huh 7转基因细胞系提供了一种
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ⅱ型ⅹ型胶原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
摘要: 1摘要:本试验采用甲泼尼龙诱导建立肉鸡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模型,来研究FHN对于生长板内Ⅱ型、Ⅹ型胶原基因表达量的影响。60羽1日龄健康Ross308肉鸡经1周预饲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羽,每组3个重复。预饲期结束后,从8日龄开始,试验组每天胸肌肌肉注射甲泼尼龙(20mg/kg/d),对照组肉鸡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d。于43日龄时采集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肉鸡体重、骨密度、骨强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
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ge基因测序分析
摘要:为了解2014年以来,山东省部分地区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查找病原解析其分子特点。将本实验室保存的来自山东青岛等不同地区的PRV阳性病料10份,分别接种PIEC细胞进行了分离、传代,各5个代次,并进行了PRV PCR检测、致细胞病变观察、病毒效价测定、可能的外源病毒污染情况检测,最后对分离出的4个毒株分别进行了gE全基因扩增、测序及分析。分离并获得PRV-SDDZ、PRV-SDLY、PRV-SDJM、PRV-SDJZ 4个地方流行毒株,均为流行野毒株(未缺失gE基因); 4个可以致PIEC细胞
酵母培养物对山羊瘤胃发酵日增重与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拟研究酵母培养物对山羊瘤胃发酵、饲料消化率和日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经过筛选鉴定的酵母菌种,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制备酵母培养物(活菌数达5×108个/g),试验动物为14头山羊,每头山羊按10 g/d添加酵母培养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酵母培养物组未显著影响山羊平均日增重、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但显著提高瘤胃pH值。结果说明,酵母培养物有稳定瘤胃pH的作用,但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类型淀粉日粮对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利用PCR-DGGE和Real-time PCR技术,对饲喂不同直支链比例淀粉日粮仔猪粪样体外发酵不同直支链比例淀粉日粮过程中发酵液菌群结构和数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PCR-DGGE对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发酵液微生物区系相似性分析显示,接种物相同的样品相似性较高,归于同一簇;接种物相同时,不同直支链比例的淀粉组分别归于不同的亚簇。DGGE图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饲喂高直支比淀粉日粮组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水平升高,结合Real-time PCR结果,饲喂高直支比淀粉日粮,仔猪后肠双歧杆菌、乳杆菌和
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苏淮猪生长阶段各类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苏淮猪生长阶段各类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日粮中合理添加纤维素,减少玉米等谷物粮食比例进行猪肉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选取在相似饲养环境下,日龄相近,体重约50kg、均为雌性、健康纯种苏淮育肥猪24头,分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在保证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含量一致的前提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饲喂含65.8%玉米,12.6%豆粕,0%米糠的正常纤维水平日粮和含32.4%玉米,11%豆粕,34.8%米糠的高纤维水平日粮。饲养第14、28天时采集各个体的粪便样品,第75天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