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中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附件)
摘 要本论文主要对苍耳子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在全面了解苍耳子中总黄酮现有提取工艺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超声提取苍耳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即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为50 oC。该研究为苍耳子的提取和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目 录
1 背景
1.1 概述 1
1.2 药用历史 1
1.3 生药基源研究 2
1.3.1资源分布 2
1.3.2植物形态 2
1.4 化学成分研究 2
1.4.1黄酮类化合物 2
1.4.2挥发性油 2
1.4.3酚酸及其衍生物 2
1.4.4脂肪酸 3
1.4.5其他有机物 3
1.5 药理反应 3
1.5.1抗癌作用 3
1.5.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
1.5.3镇痛消炎及抗菌作用 3
1.5.4对血糖的影响 4
1.5.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1.5.6毒副作用 4
1.6 苍耳子的临床作用研究 5
1.6.1治疗鼻科 5
1.6.2皮肤科治疗 5
1.6.3苍耳子毒性 5
1.7 黄酮类化合物 6
1.7.1性质 6
1.7.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6
1.8 课题研究意义 7
2 苍耳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8
2.1.1原料 8
2.1.2实验仪器 8
2.1.3主要试剂 8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8
2.2.1标准溶液的配制 8
2.2.2标准曲线的制作 8
2.3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9
2.3.1实验材料预处理[23] 9
2.3.2超声提取苍耳子总黄酮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2.1.1原料 8
2.1.2实验仪器 8
2.1.3主要试剂 8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8
2.2.1标准溶液的配制 8
2.2.2标准曲线的制作 8
2.3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9
2.3.1实验材料预处理[23] 9
2.3.2超声提取苍耳子总黄酮 9
2.3.3苍耳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9
2.4 方法学验证 9
2.4.1稳定性试验 9
2.4.2精密度试验 10
2.4.3重复性试验 10
2.5 单因素实验 10
2.5.1乙醇浓度的影响 11
2.5.2超声功率的影响 11
2.5.3提取时间的影响 11
2.5.4提取温度的影响 11
2.6 正交实验 11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13
3.1.1乙醇浓度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3
3.1.2超声功率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3
3.1.3提取时间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4
3.1.4提取温度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4
3.2 正交实验结果 14
3.3 验证实验 15
3.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背景
1.1 概述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带总苞的果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老东北又叫它老苍子。苍耳子表面覆有钩子形状的硬刺,非常容易挂在家畜的皮毛还有人体的衣服上,所以传播能力非常强。另外,苍耳子含有丰富的油类物质,其性质与桐油有很大的相似,可以与桐油相互混合用作油漆的原料,也可以作为笔墨油、皂类等原料。
苍耳子属于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味辛、苦,性温,有毒。属于肺经,具有散风祛湿、通鼻窍功效。中医治疗的临床方面上常用作治疗风寒,头痛,四肢拘急挛缩,伸展困难,风疹等症状。同时,苍耳子也是鼻科的一味常用药,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都有不错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苍耳子具有一定的毒性,超过安全剂量的使用或者长期服用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尤其是对神经系统和肾脏功能损伤最严重。
1.2 药用历史
苍耳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品汇精要》中写有“味苦甘,性温,有小毒”。苍耳子作为药物首先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写有“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本草再新》作者认为苍耳子能“治目痛”,《本草汇言》中也记载有苍耳子“枲耳实,通巅顶,去风湿之药也”。苍耳子甘能益血,苦能燥湿,温能通畅,故上中下一身风湿众病不可缺也。由此可见苍耳子应用十分广泛,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苍耳子中含有的酚酸类成分起到了抗炎镇痛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科技情况不能使酚酸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成分很容易就氧化变质,因此苍耳子酚酸类制剂的临床效果不佳甚至不利于保存。苍耳子用于临床时以多种制剂形式出现,常被煎煮,或者抹粉进行制药,对于鼻咽喉有着独特的疗效。研究显示部分水煎剂有可能存在些许毒性。另外,不同的制剂形式之间也存在着化学成分和作用效果的差别。在目前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和改善,能更好的利用苍耳子治疗临床相关疾病。
1.3 生药基源研究
1.3.1 资源分布
苍耳子分布非常广泛,别名很多,如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呆耳,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等。全世界拥有二十五个品种的苍耳子,其中我国有三种。
苍耳喜欢生长于潮湿温暖的气温环境里,因此栽培品种大多种植在砂纸壤土。
苍耳普遍见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等地,大部分分布于我国黑吉辽三省,内蒙古与河北,湖南等省市。另外日本,俄罗斯,还有印度与朝鲜都有分布。此外意大利苍耳为外来有害物种,对农业、林业生产都曾造成巨大的影响。
1.3.2 植物形态
果产包在总苞内,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 cm,直径0.4~0.7 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先端有较粗的刺2枚,分离或连生,基产有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间有一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先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有纵纹;子叶有油
1 背景
1.1 概述 1
1.2 药用历史 1
1.3 生药基源研究 2
1.3.1资源分布 2
1.3.2植物形态 2
1.4 化学成分研究 2
1.4.1黄酮类化合物 2
1.4.2挥发性油 2
1.4.3酚酸及其衍生物 2
1.4.4脂肪酸 3
1.4.5其他有机物 3
1.5 药理反应 3
1.5.1抗癌作用 3
1.5.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
1.5.3镇痛消炎及抗菌作用 3
1.5.4对血糖的影响 4
1.5.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
1.5.6毒副作用 4
1.6 苍耳子的临床作用研究 5
1.6.1治疗鼻科 5
1.6.2皮肤科治疗 5
1.6.3苍耳子毒性 5
1.7 黄酮类化合物 6
1.7.1性质 6
1.7.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6
1.8 课题研究意义 7
2 苍耳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8
2.1.1原料 8
2.1.2实验仪器 8
2.1.3主要试剂 8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8
2.2.1标准溶液的配制 8
2.2.2标准曲线的制作 8
2.3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9
2.3.1实验材料预处理[23] 9
2.3.2超声提取苍耳子总黄酮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2.1.1原料 8
2.1.2实验仪器 8
2.1.3主要试剂 8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8
2.2.1标准溶液的配制 8
2.2.2标准曲线的制作 8
2.3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9
2.3.1实验材料预处理[23] 9
2.3.2超声提取苍耳子总黄酮 9
2.3.3苍耳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9
2.4 方法学验证 9
2.4.1稳定性试验 9
2.4.2精密度试验 10
2.4.3重复性试验 10
2.5 单因素实验 10
2.5.1乙醇浓度的影响 11
2.5.2超声功率的影响 11
2.5.3提取时间的影响 11
2.5.4提取温度的影响 11
2.6 正交实验 11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13
3.1.1乙醇浓度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3
3.1.2超声功率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3
3.1.3提取时间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4
3.1.4提取温度对苍耳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4
3.2 正交实验结果 14
3.3 验证实验 15
3.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背景
1.1 概述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带总苞的果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老东北又叫它老苍子。苍耳子表面覆有钩子形状的硬刺,非常容易挂在家畜的皮毛还有人体的衣服上,所以传播能力非常强。另外,苍耳子含有丰富的油类物质,其性质与桐油有很大的相似,可以与桐油相互混合用作油漆的原料,也可以作为笔墨油、皂类等原料。
苍耳子属于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味辛、苦,性温,有毒。属于肺经,具有散风祛湿、通鼻窍功效。中医治疗的临床方面上常用作治疗风寒,头痛,四肢拘急挛缩,伸展困难,风疹等症状。同时,苍耳子也是鼻科的一味常用药,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都有不错的疗效。现代研究表明苍耳子具有一定的毒性,超过安全剂量的使用或者长期服用都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尤其是对神经系统和肾脏功能损伤最严重。
1.2 药用历史
苍耳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品汇精要》中写有“味苦甘,性温,有小毒”。苍耳子作为药物首先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写有“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本草再新》作者认为苍耳子能“治目痛”,《本草汇言》中也记载有苍耳子“枲耳实,通巅顶,去风湿之药也”。苍耳子甘能益血,苦能燥湿,温能通畅,故上中下一身风湿众病不可缺也。由此可见苍耳子应用十分广泛,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研究显示苍耳子中含有的酚酸类成分起到了抗炎镇痛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科技情况不能使酚酸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成分很容易就氧化变质,因此苍耳子酚酸类制剂的临床效果不佳甚至不利于保存。苍耳子用于临床时以多种制剂形式出现,常被煎煮,或者抹粉进行制药,对于鼻咽喉有着独特的疗效。研究显示部分水煎剂有可能存在些许毒性。另外,不同的制剂形式之间也存在着化学成分和作用效果的差别。在目前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和改善,能更好的利用苍耳子治疗临床相关疾病。
1.3 生药基源研究
1.3.1 资源分布
苍耳子分布非常广泛,别名很多,如葈耳、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呆耳,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等。全世界拥有二十五个品种的苍耳子,其中我国有三种。
苍耳喜欢生长于潮湿温暖的气温环境里,因此栽培品种大多种植在砂纸壤土。
苍耳普遍见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等地,大部分分布于我国黑吉辽三省,内蒙古与河北,湖南等省市。另外日本,俄罗斯,还有印度与朝鲜都有分布。此外意大利苍耳为外来有害物种,对农业、林业生产都曾造成巨大的影响。
1.3.2 植物形态
果产包在总苞内,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 cm,直径0.4~0.7 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先端有较粗的刺2枚,分离或连生,基产有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间有一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先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有纵纹;子叶有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