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病常用药物的统计分析研究

摘 要高血压疾病是目前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慢性杀手,而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却比较低。本课题旨在向大家介绍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和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情况,为临床上使用降压药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加强高血压知识普及提供依据。对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的门诊高血压电子处方进行收集,共收集到处方995张。运用Excel进行整理,同时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对其流行病学特点、高血压药物的特点、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合理性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结果发现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用药量和销售金额两方面均处于首要地位,其中该类药物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应用最为广泛,DDDs排在所有药物的首位。本次统计中最主要的联合用药方案是二联降压,在二联降压方案中,最主要的降压方案是CCB+ACEI(ARB)。通过对该院用药的DUI分析,表明该院医生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多数是合理的,同时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以及拉西地平片使用选择性大。目 录
1 引言
1.1 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 1
1.2 当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现状 1
1.3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2 资料的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的来源 5
2.2 统计的内容 5
2.3 统计方法 5
2.4 选取依据和高血压分级 5
2.5 年龄分组情况 6
2.6 评价指标 6
3 统计结果
3.1 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7
3.2 年龄统计 7
3.3 并发症的统计 8
3.4 常用高血压药物 8
3.5 医院高血压药物的DDDs、DUI 10
3.6 各类抗高血压药销售总金额及构成百分比(%) 10
3.7 常用降压方案使用情况 11
4 讨论
4.1 门诊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14
4.2 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 14
4.3 该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特点分析 14
4.4 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医院高血压药物的DDDs、DUI 10
3.6 各类抗高血压药销售总金额及构成百分比(%) 10
3.7 常用降压方案使用情况 11
4 讨论
4.1 门诊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14
4.2 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 14
4.3 该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特点分析 14
4.4 常用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0
1 引言
1.1 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总体上来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是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延长了,但是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人口老年龄化及人群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水平上升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的疾病。临床上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以及肾脏损伤等疾病[1],由此也加大了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危害性。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病在我国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据《中国血管报告2013》估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约达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达2.7亿。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进行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抽样调查,据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的中国人民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达到18.8%,男性患者稍稍多于女性患者,而且无论男女患病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有上升趋势;据中国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在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24%。由此可见,高血压患病率正在逐年的增加。
调查显示,在2002年,我国国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达到30.2%,治疗率达到28.12%,控制率达到8.11%[2],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控制率是31%;20042005年我国国人对高血压知晓率上升到48.4%,治疗率上升到38.5%,控制率上升到9.5%,治疗控制率是24%[3]。尽管国人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三率水平属于偏低的水平[4,5]。另外,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增加,高血压患病人数的增加,导致我国社会及患病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增大[6]。
1.2 当前抗高血压病药物的使用现状
据国内外的调查表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而控制高血压病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药物控制。有研究表明,抗高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至正常范围[7]。近年来,在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抗高血压药物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同时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也有着令人瞩目的进展。
目前市场上的抗高血压药物品种相当繁多,按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利尿药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类,包括β受体阻滞药和α受体阻滞药;影响血管紧张素Ⅱ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中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
利尿药:是基础降压药,其机制是通过排钠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8,9]。利尿药主要包括噻嗪类、保钾利尿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几类。在临床上控制高血压最主要的一类药物是噻嗪类,常用的是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和吲达帕胺片。此类药物的降压特点是作用比较缓和、作用时间长、作用确切并且价格低廉,但是近几十年来并不作为临床的一线降压药。其原因主要是不良反应较多,长期或者大量使用会引起血糖、尿酸水平的升高、血脂异常、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而吲达帕胺因其降压作用不影响糖、脂的代谢,是一种理想的长效降压药,所以是目前利尿药中最理想的一种药。
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可以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达到降压目的,临床上主要的β受体阻滞剂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10]。美托洛尔是伴有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特别对伴有记忆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的患者十分有效,对血浆肾素水平偏高以及心输出量偏高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比较实用,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
α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是通过舒张小血管(静脉或者动脉小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主要的α受体阻滞剂是哌唑嗪,适用于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同时也用于难治疗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8]。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据美国JNC7(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表示,ACEI是临床上降压药的首选药物之一[11]。局部肾素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血管紧张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ACEI主要是通过抑制循环系统和局部组织中转换酶(激肽酶Ⅱ)调节肾素系统,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顺利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从而导致血管舒张,同时增加激肽的生成,从而发挥降压作用[12]。目前最常用的ACEI药物是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13]。此类药物不仅可以用于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它还对心脏和肾脏有保护作用,也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的现象,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可作为伴有糖尿病、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性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首选药,其主要副作用就是干咳[1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虽然是近年来才刚刚问世的新一类血管扩张剂,但却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评价都很高的一类药[15]。ARB 的作用机制是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兴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4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