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附件)

q 摘 要 本论文主要通过小鼠抗凝血实验,观察水蛭与烫水蛭不同提取物的抗凝血活性。实验方法为水蛭与烫水蛭分别用水煎煮提取,对照组为肝素钠。以小鼠凝血时间、小鼠出血时间指标观察不同提取物的抗凝效果,同时以生理盐水抗栓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的抗栓效果。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水蛭和烫水蛭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都有显著的影响;对小鼠体内的抗栓作用的影响也都很明显。因此证实了水蛭生品和炮制品均有很强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且生品的药效强于炮制品。 目 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 1
1.3水蛭的形态与分布 2
1.4水蛭的使用现状 3
2文献研究
2.1水蛭的功用 4
2.2水蛭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4
2.2.1抗凝作用 4
2.2.2抗血栓作用 4
2.2.3抗肿瘤作用 4
2.4水蛭抗凝血作用的现代研究 5
2.4.1水蛭的抗凝血机理 5
2.4.2水蛭抗凝血的现代研究 5
2.5水蛭的抗凝血作用的优势 6
3实验研究
3.1实验材料 7
3.1.1实验动物 7
3.1.2药品及试剂 7
3.1.3实验仪器 7
3.1.4实验材料 7
3.2实验样品处理 7
3.2.1水蛭的炮制品制备 7
3.2.2样品的制备 8
3.3实验方法 8
3.3.1提取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8
3.3.2提取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8
3.3.3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抗栓作用的影响 8
3.4实验结果 9
4讨论
4.1抗凝血过程以及机理 10
4.2关于实验对照品的选择 10
4.3关于实验方法的研究 11
4.2.1水蛭的炮制学研究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8
3.3.2提取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8
3.3.3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抗栓作用的影响 8
3.4实验结果 9
4讨论
4.1抗凝血过程以及机理 10
4.2关于实验对照品的选择 10
4.3关于实验方法的研究 11
4.2.1水蛭的炮制学研究 11
4.2.2水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研究 11
4.2.3抗凝血实验方法的选择 11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水蛭,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破血逐瘀的功能,为历代医药学家所重用。近年来,随着对治疗血瘀证等各种疑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水蛭的药用作用也广泛被重视。水蛭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妇科疾病等[1]。水蛭制剂也在增多,如注射剂、口服液、胶囊、片等。对水蛭的药理研究、有效成分等也在不断深入。实验研究表明[2],水蛭素是水蛭抗凝血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蛭素具有强烈的抗凝血作用,与凝血酶特异结合,是已知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目前国内外医药界共同认为,水蛭将成为抗凝、抗栓治疗中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药理研究结果亦显示[3]:水蛭主要通过抗凝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抑制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反应以及凝血酶介导的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迁移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等反应,发挥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1.2国内外研究
水蛭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在中国,水蛭首载于汉代初期的《而雅》,其临床应用起始于《神农本草经》,其载[4]:“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情又迟缓,生血而不伤其身,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谓其能“逐恶血、瘀血”,故此说明秦汉时期古人已了解了水蛭的主要功效和用途。此后,历代医药学家不断深入研究,丰富了水蛭的用药临床理论。东汉时期《仲景方》谓:“威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乃肝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到了南宋时期《济生方》入大黄虫丸而治干血、骨蒸、咳嗽成劳者;入鳖甲煎丸而治久疟、寒热面黄、腹胀而劳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首次用活体水蛭外用治疾病,汉代《本草衍义》所载“桃仁丸”内含水蛭,用于治疗“妇人腹内有瘀血,月水不畅,或断或来,心腹满患[5]。”《妇人良方大全》所载“地黄通经丸”重用水蛭达40只,用于治疗“脐腹作痛,月经不行”。《太平圣惠方》又提出水蛭能“治伤折,坠扑蓄血”。《外科精要》中“夺命散”,即以水蛭为主药,用以医治“金疮、打损及高处坠下,木石所压导致的瘀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痛,气绝欲死”。明清后期《本草拾遗》道“治痈疽初起,先用笔管一个,入水蛭一条,以管口对疮头,使其吮疮之脓血,其毒即散,如疮大须换三四条,若吮正穴,蛭必死矣,屡试屡效。”这就是著名 的蜞针法[6]。水蛭性喜吸食人血,将其置于患部吸食瘀血,毒血,犹如针可治病,故名蜞针。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医学应用水蛭历史悠久,内服可破血逐瘀,治经水不利,月经不调,血症积聚,堕胎等;外用可吮吸肿毒、恶血,治疗痈肿、局部瘀血等。在国外,主要是水蛭外用吸血治病,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古埃及墓中就有水蛭吸血治病的记录,公元前450~200年间成书的一套古印度百科全书中,对水蛭吸血治病也有记载。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早已了解应用水蛭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百日咳、痛风、青光眼等疾病。到公元1世纪末18世纪初,水蛭吸血在欧洲大陆达到顶峰,如1724~1806年,仅法国巴黎医院就有500~600万人使用过水蛭吸血疗病,年消耗水蛭约400~570万条。今天这种疗法在整形外科,特别是断肢再植的显微外科仍在应用。目前为止研究的最深入,最广泛的是水蛭素(hirudin),它是由德国科学家五十年代从欧洲医蛭中分离得到的[7]。60年代完成了水蛭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70年代确证了肽链的组成和一级结构。80年代完成了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分析,并对药理学特性和药效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到80年代的后期,随着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科学家又将水蛭素进行编码和复制的cDNA分离,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微生物细胞中表达成功。因此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制备重组水蛭素,提高了水蛭素的开发和医疗应用。
1.3水蛭的形态与分布
水蛭异名牛鳖、马鳖、蚂蟥、马蛭、蚊、马琪、红蛭、医用蛭、水麻贴等。大都生活在淡水中,有的以海边为栖息地,还有一些生活在潮湿的土壤、树和草地上。目前中国药典(2010 版)收载的品种有宽体金线蛭和日本医蛭。其中宽体金线蛭(俗称宽蚂蝗)是一种非吸血水蛭,应用的最为广泛。而我国南方水田、河溪、沼泽中常见的是名叫日本医蛭的吸血水蛭,其应用报道很少。水蛭在古方中,大部分是吸血的淡水水蛭入药,是有选择性的药物,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入药。在药用植物学分类中蛭类属于环节动物门(idmklcs)蛭纲(Homquol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