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解热、止咳平喘等作用,在临床对于呼吸道炎症和细菌类痢疾副作用小疗效高。它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其水溶性衍生物制成的注射液,其澄明度和稳定性较差。脂质体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及溶解性,因此本论文考虑将穿心莲内酯制成脂质体以及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试验采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大豆卵磷脂-穿心莲内酯、维生素E用量、超声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处方。选取大豆卵磷脂300mg,胆固醇100mg以及穿心莲内酯75mg,维生素E用量20mg,超声时间10min。观察所制备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制备的穿心莲内酯脂质体平均粒径125.8nm,包封率71.35%。因此采用薄膜分散-超声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粒径大小合适、包封率高、渗透率低。 目 录
1 绪论
1.1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概况 1
1.1.1穿心莲内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1.1.2穿心莲内酯药剂学研究 2
1.2脂质体的研究概况 2
1.2.1 脂质体简介 2
1.2.2 脂质体的特点 2
1.2.3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2
1.2.4 脂质体的分类 3
1.2.5 脂质体的应用 3
2 实验与结果
2.1穿心莲内酯检测方法建立 5
2.1.1仪器与试剂 5
2.2色谱条件建立 5
2.3溶液的配制 5
2.3.1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空白对照溶液的配制 5
2.3.2标准曲线的绘制 5
2.4方法学考察 6
2.4.1精密度试验 6
2.4.2重复性实验 6
2.4.3加样回收实验 6
2.5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处方优化 6
2.5.1制备方法 7
2.5.2包封率测定 7
2.5.3影响包封率的单因素实验 8
2.5.4正交实验设计 8
2.6理化性质考察 10
2.6.1 电镜 10
2.6.2电位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复性实验 6
2.4.3加样回收实验 6
2.5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处方优化 6
2.5.1制备方法 7
2.5.2包封率测定 7
2.5.3影响包封率的单因素实验 8
2.5.4正交实验设计 8
2.6理化性质考察 10
2.6.1 电镜 10
2.6.2电位 10
2.6.3粒径分布 11
2.6.4稳定性试验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绪论
1.1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概况
穿心莲内酯是一种无色方形或长方形结晶,其口味及苦,结构如图1.1所示,分子式为C20H30O5。分子量350.44。穿心莲内酯微溶于甲醇和乙醇中,极微溶于氯仿,在水或乙醚中它几乎不溶。所以存在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制备注射液澄明度差等问题[1]。
图1.1 穿心莲内酯图
1.1.1穿心莲内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中药穿心莲是爵床科植物,其味苦,性寒,在我国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主治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湿疹,湿热黄疸等疾病[2,3],而穿心莲内酯是中药穿心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又名穿心莲乙素,是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作用[4,5]。近些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于穿心莲内酯的研究的集中都在抗肿瘤[68],保肝利胆[9],免疫调节[10],以及降低血糖[11,12]这些药理活性等方面。
1.1.2穿心莲内酯药剂学研究
有关穿心莲内酯的药剂学研究,其虽然有穿心莲内酯脂质体[13],纳米乳口服液[14],自乳化胶囊[15]等等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却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得进一步完善。并且穿心莲内酯剂型它有分散片[16]、软胶囊制剂[17]以及滴丸[18]和冻干粉针剂这些等等。
1.2脂质体的研究概况
1.2.1 脂质体简介
脂质体[19,20]( liposomes,又称之为脂小球)是磷脂和胆固醇等分散在水相时形成的一种多层囊泡,且每一层囊泡均为脂质双分子层。Alec Bangham 等[21]于1965 年首次发现脂质体。Rahman等人[22] 首次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至此脂质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磷脂是脂质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两性基团,同时含有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因此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时既可以包裹水溶性药物,也可以包裹脂溶性药物;同时磷脂具备有脂质双分子层的性质,与细胞膜特性相似,因此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角质层到达深层皮肤,进而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23],但是对于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均不溶或者溶解度很大的药物脂质体是很难包裹的,因为这两类药物制备成脂质体后极易发生渗漏的现象,因此一般这两种性质的药物不考虑制备成脂质体[24] ,胆固醇本身不能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在脂质体中胆固醇主要作用使用来调节脂质体膜的柔韧性和致密性。
1.2.2 脂质体的特点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时具有以下特点:磷脂的生物可降解性质决定脂质体无免疫抑制性,无毒或毒性小,体内可降解;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具有缓释的作用;可包封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降低药物毒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25];脂质体进入人体以后被作为身体异物而被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人体的的免疫系统可以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其具有靶向性,这种靶向性又可以分为天然靶向性、隔室靶向性、物理靶向性以及配体专一性[26]。
1.2.3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制备的方法有很多种[27],例如机械分散法、溶剂分散法等其他物理方法。机械分散法包括薄膜分散法(手摇法)、 前体脂质体法、 冷冻干燥法;逆向溶剂分散法包括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复乳法统称。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结构不同的脂质体。对于脂溶性药物根据用药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制备靶向脂质体,薄膜分散法(手摇法)、 前体脂质体法、冷冻干燥法制备成多层脂质体,达到以使逐渐释放药物的效果。如果需要制备快速转运的脂质体,就应选择制备小单层脂质体。可采用薄膜匀化法、乙醇注入法、pH 诱导囊化法、薄膜超声法、薄膜挤压法、French 挤压法等制备方法。小单层的脂质体膜具有高度的曲率使其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转运和降解;对于水溶性药物研究显示最适合选择大单层(LUV)和多囊脂质体,或制备成中等大小脂质体。制备大粒径脂质体可采用逆向蒸发法复乳法制备多囊脂质体乙醚注入法冻融法。制备小粒径脂质体可选用干燥重建脂质体法、微囊化法、冷冻干燥法。
1.2.4 脂质体的分类
脂质体主要分为普通脂质体与特殊脂质体。普通脂质体是指采用天然磷脂和胆固醇制备的的未经修饰的脂质体;具有特殊功能的脂质体主要包括长循环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柔性脂质体、前提脂质体、磁性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是指经过聚乙二醇或神经节苷脂修饰的具有空间稳定性的脂质体。热敏脂质体,其特殊在于使用的磷脂可以根据温度发生想的转变。进而脂质体双分子层的膜也有交晶态转变为液晶态,从而加大药物的释放速率。pH敏感脂质体,一般多采用DOPE作为膜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