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的质量标准初探
摘 要多花黄精(学名:Polygonatum cyrtonema.Hua)是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南黄精、山姜,属于黄精的一种,分布在中国的安徽、河南、陕西、贵州、湖北、浙江、江西、四川、湖南、广西、福建等地,生长在500米至 2100米海拔的山地,一般长于灌木丛、林下和山坡阴处。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肾,润肺。用于口干食少,脾胃虚弱,精血不足,肺虚燥咳,内热消渴。本论文对多花黄精药材进行了研究和对质量标准的制定,为陕西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绪论,实验研究,陕产多花黄精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和总结。通过文献研究,掌握多花黄精药材质量研究的现状及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确定药材品种来源;通过多花黄精药材的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对水分、灰分、浸出物的检查确定其成分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多花黄精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进行测定,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19.262X+304.14(R2=0.999),重复性试验RSD为2.64%,精密度试验RSD为0.46%,稳定性试验RSD为0.83%,加样回收率为98.96%,RSD为1.41%,水解后薯蓣皂苷元含量为0.18mg/g。通过实验对多花黄精进行了鉴别和测定,并初步确立了多花黄精药材的质量标准。目 录
1绪论
1.1背景意义 1
1.2多花黄精的研究现状 1
1.2.1多花黄精的概况 1
1.2.2生长条件 2
1.2.3 化学成分 3
1.2.4药理作用 3
1.3黄精现状 3
1.3.1本草考证 3
1.3.2黄精化学成分研究 4
1.3.3黄精的药理作用 4
2 实验研究
2.1实验仪器与材料 6
2.1.1药材 6
2.1.2试剂、仪器 6
2.2鉴别实验 7
2.2.1性状鉴别 7
2.2.2 显微鉴别 8
2.2.3理化鉴别 9
2.3检查 10
2.3.1水分测定 10
2.3.2灰分测定 11
2.3.3浸出物测定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实验仪器与材料 6
2.1.1药材 6
2.1.2试剂、仪器 6
2.2鉴别实验 7
2.2.1性状鉴别 7
2.2.2 显微鉴别 8
2.2.3理化鉴别 9
2.3检查 10
2.3.1水分测定 10
2.3.2灰分测定 11
2.3.3浸出物测定 13
2.4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14
2.4.1色谱条件 14
2.4.2溶液的制备 14
2.4.3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考察 15
2.4.4样品溶液的测定 15
2.4.5精密度试验 16
2.4.6重复性试验 16
2.4.7稳定性试验 17
2.4.8加样回收率试验 18
2.4.9结论 19
3陕西多花黄精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1绪论
1.1背景意义
黄精属是百合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温带地区有广泛的分布[12]。相关的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含有多花多糖、黄精低聚糖、类固醇皂苷、黄酮苷、蒽醌类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保健功能。药用部位是根状茎。黄精作为一种常用药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具有增加免疫功能、抗衰老、提高和改善记忆、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有很好的药用开发与应用价值,同时黄精在保健品和化妆品开发领域是可开发的有效资源,黄精应用前景广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黄精药材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规模小,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为滥采导致了生态环境和黄精野生资源的锐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满足黄精药材的市场需求,是保护野生多花黄精珍稀种质资源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对多花黄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的比较、植物组织培养、产地资源调查、鉴别等方面,对它的质量标准的研究不多,因此对多花黄精的质量标准的研究有利于对多花黄精的开发与利用。
1.2多花黄精的研究现状
1.2.1多花黄精的概况
多花黄精(学名:Polygonatum cyrtonema.Hua)是百合科黄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3],药用部位是根茎,世界上有40多种,中国有30多种,药用品种有10余种[4]。《中国药典》规定作为黄精药用的有3种: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5]。根茎横生,肥大肉质,近圆柱形,节处较膨大,直径约1.5cm。茎圆柱形,高4080cm,光滑无毛,有时散生锈褐色斑点。叶无柄,互生;叶片呈革质,椭圆形,有时为长圆状或卵状椭圆形,长714cm,宽36cm,先端钝尖,两面光滑无毛,叶脉57条。花腋生,总花梗下垂,长约 2cm,通常着花35朵或更多,略呈伞形;小花梗长约1cm;花被绿白色,筒状,长约2cm,先端6齿裂;雄蕊6,花丝上有柔毛或小乳突;雌蕊1枚与雄蕊等长。浆果球形,成熟时暗紫色,直径11.5cm。种子圆球形。花期4月,果期69月。
药用部位形态特征:根状茎较肥厚,一般是连珠状或结块,呈圆柱形,直径12cm。茎高50100cm。叶互生,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稀稍作镰状弯曲,长1018cm,顶端尖至渐尖。花序腋生,呈伞形状,有27朵小花,总花梗长14cm,花的大小一般0.51.5cm;花被黄绿色,合生呈筒状,全长1825mm,裂片6,长约3mm;雄蕊6枚,花丝着生近花被筒中部或上部1/3处,具乳头状突起,具短绵毛,顶端稍膨大至具囊状突起;子房长36mm,花柱长1215mm。浆果直径约1cm,成熟时为黑色。
多花黄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各省区,如安徽、贵州、云南、湖南、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在陕西,甘肃南部,以及东北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约500米至2100米的山坡的阴处[6]。属阴性植物,喜温暖而较湿润的环境,稍耐寒,以疏松、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或腐殖质土为宜。多花黄精植株嫩绿色,花多,略下垂,绿白色,宜种于林下、树丛中、庭园角隅或建筑物的背阴处。多以根状茎繁殖、种子繁殖。
1.2.2生长条件
多花黄精又名南黄精、山姜、野生姜,野仙姜,老虎姜。多花黄精是一种喜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植物,其生长环境需通风好有一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一般降雨量充足且年温差较大的地区长势较好,数量多,多花黄精分布集中。一般生于沟谷、灌丛、悬崖、岩石、疏林及林缘,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背阴的山体一侧,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多花黄精分布于166 ~ 1170 m,主要集中在300 ~ 690 m,上层植物主要为竹子和落叶阔叶林,多花黄精生于林下阴湿处,林主要以灌木丛和桦树为主,林下形成了很厚的腐殖质。
多花黄精主产于陕西南部,在商南分布较多,以曹营村、赵川镇、马蹄沟、龙王庙村等4个样地分布频数高于其他样
1绪论
1.1背景意义 1
1.2多花黄精的研究现状 1
1.2.1多花黄精的概况 1
1.2.2生长条件 2
1.2.3 化学成分 3
1.2.4药理作用 3
1.3黄精现状 3
1.3.1本草考证 3
1.3.2黄精化学成分研究 4
1.3.3黄精的药理作用 4
2 实验研究
2.1实验仪器与材料 6
2.1.1药材 6
2.1.2试剂、仪器 6
2.2鉴别实验 7
2.2.1性状鉴别 7
2.2.2 显微鉴别 8
2.2.3理化鉴别 9
2.3检查 10
2.3.1水分测定 10
2.3.2灰分测定 11
2.3.3浸出物测定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实验仪器与材料 6
2.1.1药材 6
2.1.2试剂、仪器 6
2.2鉴别实验 7
2.2.1性状鉴别 7
2.2.2 显微鉴别 8
2.2.3理化鉴别 9
2.3检查 10
2.3.1水分测定 10
2.3.2灰分测定 11
2.3.3浸出物测定 13
2.4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14
2.4.1色谱条件 14
2.4.2溶液的制备 14
2.4.3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考察 15
2.4.4样品溶液的测定 15
2.4.5精密度试验 16
2.4.6重复性试验 16
2.4.7稳定性试验 17
2.4.8加样回收率试验 18
2.4.9结论 19
3陕西多花黄精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4
1绪论
1.1背景意义
黄精属是百合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北温带地区有广泛的分布[12]。相关的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含有多花多糖、黄精低聚糖、类固醇皂苷、黄酮苷、蒽醌类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保健功能。药用部位是根状茎。黄精作为一种常用药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具有增加免疫功能、抗衰老、提高和改善记忆、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有很好的药用开发与应用价值,同时黄精在保健品和化妆品开发领域是可开发的有效资源,黄精应用前景广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黄精药材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规模小,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急剧下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为滥采导致了生态环境和黄精野生资源的锐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满足黄精药材的市场需求,是保护野生多花黄精珍稀种质资源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对多花黄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的比较、植物组织培养、产地资源调查、鉴别等方面,对它的质量标准的研究不多,因此对多花黄精的质量标准的研究有利于对多花黄精的开发与利用。
1.2多花黄精的研究现状
1.2.1多花黄精的概况
多花黄精(学名:Polygonatum cyrtonema.Hua)是百合科黄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3],药用部位是根茎,世界上有40多种,中国有30多种,药用品种有10余种[4]。《中国药典》规定作为黄精药用的有3种: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5]。根茎横生,肥大肉质,近圆柱形,节处较膨大,直径约1.5cm。茎圆柱形,高4080cm,光滑无毛,有时散生锈褐色斑点。叶无柄,互生;叶片呈革质,椭圆形,有时为长圆状或卵状椭圆形,长714cm,宽36cm,先端钝尖,两面光滑无毛,叶脉57条。花腋生,总花梗下垂,长约 2cm,通常着花35朵或更多,略呈伞形;小花梗长约1cm;花被绿白色,筒状,长约2cm,先端6齿裂;雄蕊6,花丝上有柔毛或小乳突;雌蕊1枚与雄蕊等长。浆果球形,成熟时暗紫色,直径11.5cm。种子圆球形。花期4月,果期69月。
药用部位形态特征:根状茎较肥厚,一般是连珠状或结块,呈圆柱形,直径12cm。茎高50100cm。叶互生,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稀稍作镰状弯曲,长1018cm,顶端尖至渐尖。花序腋生,呈伞形状,有27朵小花,总花梗长14cm,花的大小一般0.51.5cm;花被黄绿色,合生呈筒状,全长1825mm,裂片6,长约3mm;雄蕊6枚,花丝着生近花被筒中部或上部1/3处,具乳头状突起,具短绵毛,顶端稍膨大至具囊状突起;子房长36mm,花柱长1215mm。浆果直径约1cm,成熟时为黑色。
多花黄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各省区,如安徽、贵州、云南、湖南、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在陕西,甘肃南部,以及东北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约500米至2100米的山坡的阴处[6]。属阴性植物,喜温暖而较湿润的环境,稍耐寒,以疏松、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壤或腐殖质土为宜。多花黄精植株嫩绿色,花多,略下垂,绿白色,宜种于林下、树丛中、庭园角隅或建筑物的背阴处。多以根状茎繁殖、种子繁殖。
1.2.2生长条件
多花黄精又名南黄精、山姜、野生姜,野仙姜,老虎姜。多花黄精是一种喜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植物,其生长环境需通风好有一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一般降雨量充足且年温差较大的地区长势较好,数量多,多花黄精分布集中。一般生于沟谷、灌丛、悬崖、岩石、疏林及林缘,多花黄精主要分布于背阴的山体一侧,上层杉木林密度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有较大影响。上层杉木林保留株数以600株/hm2~900株/hm2为宜。多花黄精分布于166 ~ 1170 m,主要集中在300 ~ 690 m,上层植物主要为竹子和落叶阔叶林,多花黄精生于林下阴湿处,林主要以灌木丛和桦树为主,林下形成了很厚的腐殖质。
多花黄精主产于陕西南部,在商南分布较多,以曹营村、赵川镇、马蹄沟、龙王庙村等4个样地分布频数高于其他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