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清热胶囊中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附件)

摘 要感冒清热胶囊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11味药材组成,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的治疗。感冒清热胶囊中的挥发油成分是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在感冒清热胶囊工艺研究中发现其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收率较低,故本实验以节约成本为目的,充分利用药材本身的价值,降低成本,提高药效。本实验以含有挥发油的荆芥穗、薄荷、紫苏叶为原料,以挥发油的得率为指标,确定感冒清热胶囊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提供保障。采用共水蒸馏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优选出感冒清热胶囊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最终确定感冒清热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加12倍水,提取2h。目 录
1 文献综述
1.1 感冒药的研究背景 1
1.2 感冒与感冒药 1
1.2.1 感冒 1
1.2.2 西药感冒药 1
1.2.3 中药感冒药 2
1.3 感冒清热胶囊 3
1.4 感冒清热胶囊中挥发油的研究概况 3
1.4.1 化学成分 4
1.4.2 药理作用 5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 7
2.1.1 仪器 7
2.1.2 试药 7
2.2 方法 7
2.2.1提取时间的考察 7
2.2.2 加水量的考察 8
2.2.3 提取次数的考察 8
2.2.4 正交试验 9
2.2.5 含量检测 9
2.3 结果与分析 10
2.3.1 正交试验结果 10
2.3.2 结果分析 11
讨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7
1 文献综述
1.1 感冒药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的热潮。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中医药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是需要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知识不断创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2.3.1 正交试验结果 10
2.3.2 结果分析 11
讨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7
1 文献综述
1.1 感冒药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的热潮。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中医药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是需要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知识不断创新和改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方法和技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为途径,严格遵守其标准规范、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方便服用,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药品剂型的日益多样化给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医师能够根据病情的缓急选择不同的剂型,并更好的提高了临床疗效。目前,上市中成药有一万多种,同时也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感冒药表现尤其抢眼,2008年,全国感冒药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92亿元,占当年全国药品零售总额的10.7%,占当年药店营业收入的8.2%;从发展趋势来看,2008年,全国感冒药的销售规模比2007年增长18%左右,2005年到2008年全国感冒药零售规模的平均增长率也达到17%左右。
1.2 感冒与感冒药
1.2.1 感冒
感冒通常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且发病率非常高,几乎每个人都患过感冒,并被其“头疼脑热”种种症状所困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感冒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及咳嗽等,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1.2.2 西药感冒药
从西医及临床角度看,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所以常常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治疗作用。抗感冒药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频率位居首位的药物类别之一,也是家庭常用必备药品之一。抗感冒药种类繁多超过数百个,单从药品名称上很难判断其组方种类。目前市场上的抗感冒药一般都是复合制剂,基本由以下几种药物组成:含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水杨酸的解热镇痛药物;含盐酸伪麻黄碱的收缩血管药物;含右美沙芬的镇咳、祛痰药;含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的抗组胺药物;含金刚烷胺的抗病毒药物。由于感冒的普遍性和抗感冒药的广泛性,感冒及其用药常常不被重视其合理性和安全性。目前市场上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如: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冒清、新康泰克等。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每种成分都有产生各自不良反应的可能。如若选用不当极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耳鼻咽喉等器官。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成分可引起消化道反应;金刚烷胺、伪麻黄碱、阿司匹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日夜百服宁、新康泰克、泰诺感冒片等含有伪麻黄碱均可致血压升高,大剂量可引发早搏、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靳婷曾报道[1]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另外,过敏反应在含阿司匹林的抗感冒药中较为常见,其中复方阿司匹林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故哮喘病人禁用阿司匹林,亦应慎用含其他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以上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西药制剂。
1.2.3 中药感冒药
中医学感冒的定义是指感受触冒风邪,导致肺胃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由于其感邪性质不同和病人体质不同,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往往有不同的、复杂的临床表现。同是感冒,有发热恶寒轻重之不同,有咳嗽流涕头痛兼证之不同,有痰白痰黄病性之不同,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把握其功能主治,对症下药。辛温解表药以治疗风寒感冒为主,常用治疗药物有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疼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咳吐稀白色痰,或清痰。感冒清热颗粒是既疏风散寒,又解表清热的抗感冒药物,方中既有发散风寒的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又有疏散风热的薄荷、柴胡、葛根,还有清热的芦根、苦地丁;辛凉解表药以治疗风热感冒为主,常用治疗药物有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颗粒。风热感冒主要症状是身热较著,微恶风,汗出,或汗泄不畅,或无汗,头胀痛,咳嗽,痰黏色白或黄,咽干,或咽喉红肿,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表里双解类药物适用于表证未解、里证较急的病证,常用治疗药物有防风通圣丸和葛根芩莲丸;
扶正解表类药物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受外邪者,常用治疗药物有玉屏风颗粒和参苏丸;暑湿类感冒多出现在夏天感受风寒、阴寒闭暑,常见症状是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昏,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藿香正气丸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合中,为暑湿类感冒临床首选药。中医治疗感冒确有其独特之处,中成药不仅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而且携带方便。临床常用感冒中成药多数来源于古代医家,是传统中医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功底之上,历经大量临床验证精心组合而成。但作为非处方药的抗感冒类中成药,其副作用常常被忽视。部分患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服用感冒类中成药却又不明其剂量,随意服药现象严重。方世平[2]分析,临床存在诸多患者滥用感冒类中成药现象,结果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会导致中毒。根据已知研究,中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发现,但远比西药较少,在中医君臣佐使和七情和合配伍原则的指导下,中成药将毒副作用降到了最低,故应该大力提倡使用中药,同时开展抗感冒类中成药制剂的开发与研究,力求开发研究出更多的具有与西药疗效相当甚至优于西药的中成药制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4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