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虫幼虫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的防御行为研究

本研究实验通过观察黏虫和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来讨论和研究寄主的行为反抗对寄主和天敌双方所带来的影响,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寄主体重、寄主经验、示威行为和刺扎方向等因素对寄主生存时间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寄主体重对刺扎发生时间有显著影响,随寄主体重增加,寄主被刺扎风险增加;被刺扎过的寄主的被刺扎风险是未被刺扎寄主的0.442倍;寄主是否有示威行为对刺扎前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被从头部刺扎的寄主的风险是从腹部方向刺扎的0.211倍;拥有刺扎经验的蜂成功的几率是没有的3.13倍。寄主前次是否遭遇刺扎与寄主发生示威、寄主是否发生示威与寄生蜂经验、寄主被攻击方向与寄生蜂经验三组变量对寄主被刺扎时间均存在显著互作。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供试植物、寄主和寄生蜂的来源 4
1.2寄主和寄生蜂的行为观察4
1.3数据分析6
2 结果与分析6
3 讨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的主要行为顺序和逻辑关系5
图2寄主受刺扎和发生示威影响寄主被刺扎前持续时间的累积风险函数8
图3 寄生蜂寄生经验和寄主发生示威影响寄生蜂刺扎事件的累积风险函数8
图4寄生蜂寄生经验和攻击方向影响寄主被刺扎前持续时间的累积风险函数9
表1寄生蜂与寄主主要行为单元的定义5
表 2 拟合多种因素对寄生蜂刺扎时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参数估计值7
黏虫幼虫对中红侧沟茧蜂寄生的防御行为研究
引言
在野外,寄生蜂往往会给其寄主带来强烈的选择压力,面对寄生蜂的步步紧逼,寄主在长期与寄生蜂的相互斗争中形成了多种水平下的防御策略。通常,寄主对寄生性天敌的防御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寄主通过各种策略避免与寄生性天敌相遇,努力寻求无天敌空间(enemyfree space)。2、当寄主被发现时,会通过行为和结构防御避免被天敌成功寄生。3、当被寄生后,通过体内生理防御杀死、清除寄生卵和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虫[1]。而寄主的行为防御和结构防御往往是其抵抗寄生蜂的第一道防线[2],在寄主与寄生蜂狭路相逢的情况下,寄主的各种防御行为往往增加寄生蜂的寄生难度和延长其寄生时间,降低寄生蜂的寄生效率和其子代蜂适合度[3,4,5,6]。
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主要为害多种禾本科植物,大发生时也可为害棉、麻、豆类、果树、蔬菜、林木及牧草等。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迁飞性杂食害虫。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g))为鳞翅目夜蛾科的单寄生蜂,其寄主涵盖了包括黏虫在内的多种夜蛾科低龄幼虫,二者拥有相近的地理分布,而中红侧沟茧蜂则偏好寄生三龄以下的黏虫低龄幼虫。李建成等[7]曾对黏虫对中红侧沟茧蜂的反抗行为进行了一些主观性描述,认为在面对中红侧沟茧蜂时,1、2龄黏虫的反抗和活动能力均较差,3龄反抗稍有加强,4龄反抗显著加强。本实验,通过黏虫和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来研究和讨论寄主对寄生性天敌的行为反抗对寄主和天敌双方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观测和分析的寄主体重、寄生蜂经验、寄主防御行为等因素对寄主生存时间(免于刺扎的时间)的影响,来讨论寄主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处理寄生蜂条件下其防御行为对于寄主的实际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寄主和寄生蜂的来源饲养
供试植物:把三到四粒小麦种子播于一次性塑料杯中(直径10 cm,高20 cm),待小麦出苗,长出三到四片叶,株高达到15 cm后,接入五头黏虫的三龄幼虫取食3 h处理后备用。
供试寄主:黏虫由河北省农科院提供,室内饲养在25 ± 1 ℃、60 ± 10 % RH和14 h : 10 h光周期的养虫室中,用半人工饲料喂养[7]。
供试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于2013年9月由河北省农科院提供。室内条件下寄生蜂以黏虫为寄主饲养在25 ± 1 ℃、60 ± 10 % RH和14 h : 10 h 光周期的养虫室中。子代蜂出蜂后,将雌、雄蜂群混合置于直径 2 cm,长10 cm的指型试管内饲养,并喂以10 %蜂蜜水,充分交配24 h后取出雌蜂作为实验和繁育用蜂。
经验蜂的获得:将一头中红侧沟茧蜂雌蜂供以一头二龄末三龄初幼虫,单头刺扎一次后作为有经验蜂待用。
1.2 寄主和寄生蜂的行为观察
设置有、无刺扎经验的中红侧沟茧蜂雌蜂两个因素水平,每个水平供30头黏虫寄生,寄生前将所有黏虫幼虫称重并记录,中红侧沟茧蜂采用2~3日龄的雌蜂。
实验在室内24 ℃条件下,采用垂直光源,实验时间选择在每日18点到21点(以保证寄生蜂节律水平一致,以避免节律对寄生蜂行为产生影响)。实验开始时,将实验用蜂转移到直径5 cm,高18 cm的pvc塑料罩内(一端开口,一端蒙以透气纱布),将罩子置于室内垂直光源正下方,待蜂稳定在罩子上层后,轻轻将罩子扣在接有一头黏虫幼虫的小麦苗上,同时将一圆形黑色遮光纸片(直径8 cm)盖在罩子顶端,开始计时,观察统计寄生蜂和寄主的行为。将中红侧沟茧蜂与寄主黏虫幼虫的主要行为顺序和逻辑关系(图1)和行为单元的定义(表1)描述如下。

图1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黏虫时的主要行为顺序和逻辑关系
Fig. 1 Relationship of behaviors in M. mediator parasiting M. separata
表 1 寄生蜂与寄主主要行为单元的定义
Table 1 Definition of major behaviors in M. mediator and M. separata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