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跳科一新属两新种记述
本文描述了两个来自于澳洲新南威尔士特怀纳姆山的跳虫新种,Zhuqinia jingwanae gen. & sp. nov.和Paronellides praefectus sp. nov.。新属大部分特征与Callyntrurini中的种群类似,二者都具大量末端尖的条纹状鳞片,因此Zhuqinia gen. nov.与其他爪跳族的关系较远。但是,它缺少齿节上的鳞片,与Callyntrurini有所不同。部分特征(背部大毛数量众多,背部感觉毛2, 2|1, 2, 2, ?, 3,端节末端具二齿等),Zhuqinia gen. nov. 和Paronellides(Cremastocephalini)更接近,唯一区别是Paronellides属缺少鳞片。由于新属是已知仅存于高山范围的,我们还讨论了山区作为特有类群避难所的意义。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采集方法 4
1.2材料准备与处理 4
2. 结果与分析4
2.1 种Paronellides praefectus sp. Nov.的具体描述4
2.2 属Genus Zhuqinia gen. nov.的具体描述5
2.2.1 种Zhuqinia jingwanae gen. & sp. nov.的具体描述6
3.讨论7
3.1新属的系统地位8
3.2生态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 A绘图说明 10
附录 B附图 11
附表 Zhuqinia gen. nov和相似属的形态学特征比较22
爪跳科一新属两新种记述
植物保护学院 张格
引言
引言: 长角?总科是弹尾纲里物种数量最多的总科,已知物种超过跳虫总物种数的百分之二十(≈2500)。传统上,该总科分为三个科(长角?科、爪?科和微钩?科),齿节和端节的形态差别是区分三者的重要特征[1]。爪?科的齿节光滑呈圆柱状,而其他两个科的齿节呈锯齿状。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些科之间的系统亲缘关系目前还不明确[2]。已有的分子系统发育和背部感觉毛序的研究,表明爪?科更接近于长角?科[3]。
爪?科分为爪?亚科和驼?亚科,后者经常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科[45]。根据跳虫背部毛序、鳞片和一些复眼结构等分类特征,爪?亚科目前包括了5个族[6](Cremastocephalini, Callyntrurini, Bromacanthini, Paronellini和Troglopedetini)。其中Troglopedetini和Paronellini两个族,是根据背部毛序特征来进行分类的[7]。其余四个类群中,仅Cremastocephalini是没有鳞片的,而其他三个类群的弹器背面及腹面上均覆有鳞片。Callyntrurini具大量末端尖的粗条纹鳞片,但Bromacanthini和Paronellini则与驼?科一样有圆形、透明细小的鳞片。可以看出,尽管爪?科大部分类群都是有鳞片的,但是鳞片的形态和分布与长角?科相比,爪?科的鳞片形态还是较为单一,分布也不算广泛[8]。目前与系统发育相关的研究均指出,尽管采样类群是有限的,但仍有大量证据表明爪?科的鳞片有多次独立的起源。而在Callyntrurini中,系统发育表明了它可以被划分到两个相互独立的属中[3](Callyntrura B?rner和Pseudoparonella Handschin)。
至今为止,已记录澳洲的爪?科有6个属和15个种。(https://biodiversity.org.au): Metacoelura Salmon (2), Paronellides Sch?tt (6), Salina MacGillivray (3), Pseudoparonella (2), Plumachaetas Salmon (1), and Lepidonella Yosii (1).
本研究中,我们将描述一个新属和Paronellides属中的一个新种,它们都收集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高山中。在发现了这两个新种类之后,这片大陆上的爪?科的物种数量增加到了17,而属的数量增加到了7。
1 材料与方法:
1 采集方法
跳虫的采集方法主要有漏斗烘烤法和吸虫器法两种,有时根据跳虫生境或具体需要也可使用陷阱或敲打等方法。跳虫通常保存于75%的酒精中,酒精浓度可以略高以防止挥发。若需进行分子实验如提取DNA,应将跳虫直接置于无水酒精中。
1.2 材料准备与处理
标本样品,盖玻片,Nesbitt’s溶液,霍氏液。
将标本放置于载玻片,使用内氏液将标本褪色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上适量封固剂霍氏液,将虫体放入并微调姿势,然后用盖玻片将标本封住。制成的玻片标本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晾干(1?2周)或烘干(1?2天),接下来使用显微镜(Nikon 80i, SMZ1000和Hitachi SN3400扫描显微镜SEM)观察标本。观察到的图像照片,使用Photoshop CS2/PC(Adobe Inc)处理,背部体躯毛序描述使用[2]Szeptycki(1979)系统;两眼内侧毛序使用MariMutt(1986)系统[9];下唇须使用Fjellberg(1999)系统[10];下唇毛序使用Gisin(1967)系统[11]。大毛的数量描述,是分成每片背板的一半进行的。文中还描述了其它毛序特征(大毛、部分小毛和陷毛等)。
所有收集的标本样品均存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洲的南澳博物馆(SAMA)和中国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昆虫学系。
3 相关缩写
Th. Ⅰ?Ⅲ—胸部第Ⅰ?Ⅲ节;Abd. Ⅰ?Ⅳ—腹部第Ⅰ?Ⅳ节;Ant. Ⅰ?Ⅳ—触角第Ⅰ?Ⅳ节;mac—大毛;mic—小毛;ms—小感觉毛;sens—背部感觉毛。
2 结果与分析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4
1.1采集方法 4
1.2材料准备与处理 4
2. 结果与分析4
2.1 种Paronellides praefectus sp. Nov.的具体描述4
2.2 属Genus Zhuqinia gen. nov.的具体描述5
2.2.1 种Zhuqinia jingwanae gen. & sp. nov.的具体描述6
3.讨论7
3.1新属的系统地位8
3.2生态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 A绘图说明 10
附录 B附图 11
附表 Zhuqinia gen. nov和相似属的形态学特征比较22
爪跳科一新属两新种记述
植物保护学院 张格
引言
引言: 长角?总科是弹尾纲里物种数量最多的总科,已知物种超过跳虫总物种数的百分之二十(≈2500)。传统上,该总科分为三个科(长角?科、爪?科和微钩?科),齿节和端节的形态差别是区分三者的重要特征[1]。爪?科的齿节光滑呈圆柱状,而其他两个科的齿节呈锯齿状。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些科之间的系统亲缘关系目前还不明确[2]。已有的分子系统发育和背部感觉毛序的研究,表明爪?科更接近于长角?科[3]。
爪?科分为爪?亚科和驼?亚科,后者经常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科[45]。根据跳虫背部毛序、鳞片和一些复眼结构等分类特征,爪?亚科目前包括了5个族[6](Cremastocephalini, Callyntrurini, Bromacanthini, Paronellini和Troglopedetini)。其中Troglopedetini和Paronellini两个族,是根据背部毛序特征来进行分类的[7]。其余四个类群中,仅Cremastocephalini是没有鳞片的,而其他三个类群的弹器背面及腹面上均覆有鳞片。Callyntrurini具大量末端尖的粗条纹鳞片,但Bromacanthini和Paronellini则与驼?科一样有圆形、透明细小的鳞片。可以看出,尽管爪?科大部分类群都是有鳞片的,但是鳞片的形态和分布与长角?科相比,爪?科的鳞片形态还是较为单一,分布也不算广泛[8]。目前与系统发育相关的研究均指出,尽管采样类群是有限的,但仍有大量证据表明爪?科的鳞片有多次独立的起源。而在Callyntrurini中,系统发育表明了它可以被划分到两个相互独立的属中[3](Callyntrura B?rner和Pseudoparonella Handschin)。
至今为止,已记录澳洲的爪?科有6个属和15个种。(https://biodiversity.org.au): Metacoelura Salmon (2), Paronellides Sch?tt (6), Salina MacGillivray (3), Pseudoparonella (2), Plumachaetas Salmon (1), and Lepidonella Yosii (1).
本研究中,我们将描述一个新属和Paronellides属中的一个新种,它们都收集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高山中。在发现了这两个新种类之后,这片大陆上的爪?科的物种数量增加到了17,而属的数量增加到了7。
1 材料与方法:
1 采集方法
跳虫的采集方法主要有漏斗烘烤法和吸虫器法两种,有时根据跳虫生境或具体需要也可使用陷阱或敲打等方法。跳虫通常保存于75%的酒精中,酒精浓度可以略高以防止挥发。若需进行分子实验如提取DNA,应将跳虫直接置于无水酒精中。
1.2 材料准备与处理
标本样品,盖玻片,Nesbitt’s溶液,霍氏液。
将标本放置于载玻片,使用内氏液将标本褪色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载玻片上滴上适量封固剂霍氏液,将虫体放入并微调姿势,然后用盖玻片将标本封住。制成的玻片标本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晾干(1?2周)或烘干(1?2天),接下来使用显微镜(Nikon 80i, SMZ1000和Hitachi SN3400扫描显微镜SEM)观察标本。观察到的图像照片,使用Photoshop CS2/PC(Adobe Inc)处理,背部体躯毛序描述使用[2]Szeptycki(1979)系统;两眼内侧毛序使用MariMutt(1986)系统[9];下唇须使用Fjellberg(1999)系统[10];下唇毛序使用Gisin(1967)系统[11]。大毛的数量描述,是分成每片背板的一半进行的。文中还描述了其它毛序特征(大毛、部分小毛和陷毛等)。
所有收集的标本样品均存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洲的南澳博物馆(SAMA)和中国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昆虫学系。
3 相关缩写
Th. Ⅰ?Ⅲ—胸部第Ⅰ?Ⅲ节;Abd. Ⅰ?Ⅳ—腹部第Ⅰ?Ⅳ节;Ant. Ⅰ?Ⅳ—触角第Ⅰ?Ⅳ节;mac—大毛;mic—小毛;ms—小感觉毛;sens—背部感觉毛。
2 结果与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