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的交互抗性谱及抗性机理
利用甜菜夜蛾敏感品系(WHS)和实验室筛选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WHS-EB),研究了WHS-EB品系对10种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及对甲维盐的生化抗性机理。与WHS品系相比,WHS-EB品系对甲维盐有1200倍的抗性,同时对溴虫腈、茚虫威、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酰肼、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在0.6-2.0倍范围内,甲维盐与上述药剂无明显交互抗性;对啶虫隆和高效氯氰菊酯分别有7倍和10倍的抗药性,说明甲维盐与啶虫隆和高效氯氰菊酯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202倍,说明存在高水平交互抗性。WHS-EB品系与WHS品系相比,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酯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增效剂实验结果发现,PBO、DEM、DEF对甲维盐的增效作用分别为1.3、1、1.5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解毒代谢不是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性的主要原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和方法 2
1.1 供试甜菜夜蛾 2
1.2 供试药剂 2
1.3 抗性选育方法 3
1.4 生物测定方法及增效剂增效实验 3
1.5 解毒代谢酶的活性测定 3
1.6 蛋白质含量测定 3
1.7 数据统计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品系对10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3
2.2 甜菜夜蛾解毒代谢酶的活性 3
2.3 不同增效剂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增效作用 3
3 讨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的交互抗性谱及抗性机理
引言
引言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别名贪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etuidae)。幼虫以食叶为害,四龄进入暴食期,主要寄主为甘蓝、甜菜、大葱等,对蔬菜危害严重,是一种世界性、顽固性、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章士美等,1996;王艳青,20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具暴食性、假死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甜菜夜蛾的为害趋于严重有多个原因,但最主要原因为其对不同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苏建亚,1998;罗礼智等,2000;刘永杰等,2002;)。由于目前国内外对甜菜夜蛾的防止多以药剂防止为主,使得甜菜夜蛾的抗药性不断提高。研究表明,甜菜夜蛾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苏云金杆菌及多杀菌素等杀虫剂都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刘永杰等,2002;何玉仙等,1999;郑允等,1993;吴世昌等,1995;朱树勋等,1996;王开运等,2001;兰亦全和赵士熙,2004;Moulton等,2000;Meinke和Marp,1978)。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emamectin benzoate)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虫杀螨剂对鳞翅目的杀灭效果尤为突出。其作为阿维菌素类化合物,具有与阿维菌素相同的作用机理,即通过增强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和氨基丁酸的作用,从而使大量的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达到杀虫的目的,目前广泛应用于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防治。而随着甲维盐的应用也出现了甜菜夜蛾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报道。Moulton等(2000)报道泰国甜菜夜蛾种群二龄和三龄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已达到85和58倍。侍甜等(2011)报道2010云南晋宁10和上海奉贤10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分别为90.3倍、147.1倍,而江苏江浦、上海奉贤、福建龙海等地田间种群对甲维盐则达到极高水平抗性(1271899.5倍)。甜菜夜蛾对甲维盐的抗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甜菜夜蛾对甲维盐的抗性机理报道较少。
本研究通过室内培育获得的抗甲维盐近等基因品系,测定了该品系与10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情况,并比较了近等基因系与敏感品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的活性,同时还测定了PBO、DEM和DEF 3种不同的增效剂对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品系的增效作用,通过以上研究来了解三种解毒代谢酶在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性机制中的作用,对抗性机理的研究和抗性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甜菜夜蛾
室内敏感品系(WHS):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供,在室内未接触任何杀虫剂的条件下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至今。
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WHSEB):将甜夜蛾抗性种群(CMEB)雄成虫与敏感种群(WHS)雌成虫杂交,杂交后代再与WHS雌虫回交,用甲维盐(0.01ppm)处理初孵幼虫,2天后将存活的幼虫挑入饲养试管内饲养,将存活幼虫发育成的雄成虫与敏感种群的雌成虫回交,如此循环8次后再自交4次,自交时甲维盐试剂筛选浓度为0.5ppm。如此,获得了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
1.2 供试药剂
25g/L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40%毒死蜱乳油(湖北仙隆化工有限公司);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江苏东宝有限公司);2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南京红天阳股份有限公司);5%氯虫苯甲酰胺乳油,5%茚虫威乳油,10%溴虫腈乳油,10%虫酰肼乳油,5%啶虫隆(以上均由广东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增效醚PBO(英国KochLight实验有限公司);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95%化学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98%脱叶磷(DEF)(Sigma公司);对硝基苯甲醚(pnitroanisole),甲基试卤灵(methoxyresorufin),7乙氧基香豆素(7ethoxycoumarin),还原型辅酶Ⅱ(NADPH),1氯2,4二硝基苯(CDNB),3,4二氯硝基苯(DCNB),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α乙酸萘酯(αnaphthyl acetate,αNA)等(均购自SigmaAldrich公司);固蓝RR盐,二巯基苏糖醇(DTT)(均购自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EDTA)(上海光达化工试剂厂);苯基硫脲(PTU)(中国上海试剂一厂);苯甲基磺酰氟(PMSF)(南京生兴生物公司)。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和方法 2
1.1 供试甜菜夜蛾 2
1.2 供试药剂 2
1.3 抗性选育方法 3
1.4 生物测定方法及增效剂增效实验 3
1.5 解毒代谢酶的活性测定 3
1.6 蛋白质含量测定 3
1.7 数据统计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品系对10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 3
2.2 甜菜夜蛾解毒代谢酶的活性 3
2.3 不同增效剂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增效作用 3
3 讨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的交互抗性谱及抗性机理
引言
引言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别名贪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etuidae)。幼虫以食叶为害,四龄进入暴食期,主要寄主为甘蓝、甜菜、大葱等,对蔬菜危害严重,是一种世界性、顽固性、间歇性大发生的害虫(章士美等,1996;王艳青,20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具暴食性、假死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甜菜夜蛾的为害趋于严重有多个原因,但最主要原因为其对不同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苏建亚,1998;罗礼智等,2000;刘永杰等,2002;)。由于目前国内外对甜菜夜蛾的防止多以药剂防止为主,使得甜菜夜蛾的抗药性不断提高。研究表明,甜菜夜蛾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苏云金杆菌及多杀菌素等杀虫剂都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刘永杰等,2002;何玉仙等,1999;郑允等,1993;吴世昌等,1995;朱树勋等,1996;王开运等,2001;兰亦全和赵士熙,2004;Moulton等,2000;Meinke和Marp,1978)。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emamectin benzoate)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虫杀螨剂对鳞翅目的杀灭效果尤为突出。其作为阿维菌素类化合物,具有与阿维菌素相同的作用机理,即通过增强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盐和氨基丁酸的作用,从而使大量的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功能丧失,扰乱神经传导,达到杀虫的目的,目前广泛应用于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防治。而随着甲维盐的应用也出现了甜菜夜蛾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报道。Moulton等(2000)报道泰国甜菜夜蛾种群二龄和三龄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已达到85和58倍。侍甜等(2011)报道2010云南晋宁10和上海奉贤10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分别为90.3倍、147.1倍,而江苏江浦、上海奉贤、福建龙海等地田间种群对甲维盐则达到极高水平抗性(1271899.5倍)。甜菜夜蛾对甲维盐的抗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甜菜夜蛾对甲维盐的抗性机理报道较少。
本研究通过室内培育获得的抗甲维盐近等基因品系,测定了该品系与10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情况,并比较了近等基因系与敏感品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的活性,同时还测定了PBO、DEM和DEF 3种不同的增效剂对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品系的增效作用,通过以上研究来了解三种解毒代谢酶在甜菜夜蛾对甲维盐抗性机制中的作用,对抗性机理的研究和抗性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甜菜夜蛾
室内敏感品系(WHS):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提供,在室内未接触任何杀虫剂的条件下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至今。
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WHSEB):将甜夜蛾抗性种群(CMEB)雄成虫与敏感种群(WHS)雌成虫杂交,杂交后代再与WHS雌虫回交,用甲维盐(0.01ppm)处理初孵幼虫,2天后将存活的幼虫挑入饲养试管内饲养,将存活幼虫发育成的雄成虫与敏感种群的雌成虫回交,如此循环8次后再自交4次,自交时甲维盐试剂筛选浓度为0.5ppm。如此,获得了甜菜夜蛾抗甲维盐近等基因系。
1.2 供试药剂
25g/L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40%毒死蜱乳油(湖北仙隆化工有限公司);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江苏东宝有限公司);2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南京红天阳股份有限公司);5%氯虫苯甲酰胺乳油,5%茚虫威乳油,10%溴虫腈乳油,10%虫酰肼乳油,5%啶虫隆(以上均由广东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增效醚PBO(英国KochLight实验有限公司);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95%化学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98%脱叶磷(DEF)(Sigma公司);对硝基苯甲醚(pnitroanisole),甲基试卤灵(methoxyresorufin),7乙氧基香豆素(7ethoxycoumarin),还原型辅酶Ⅱ(NADPH),1氯2,4二硝基苯(CDNB),3,4二氯硝基苯(DCNB),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α乙酸萘酯(αnaphthyl acetate,αNA)等(均购自SigmaAldrich公司);固蓝RR盐,二巯基苏糖醇(DTT)(均购自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EDTA)(上海光达化工试剂厂);苯基硫脲(PTU)(中国上海试剂一厂);苯甲基磺酰氟(PMSF)(南京生兴生物公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