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的羽化特性及交配行为研究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玉米田地里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该害虫呈爆发增长趋势,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开展二点委夜蛾的化学生态学及无公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本实验以人工饲养的二点委夜蛾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观察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行为学特征,以明确该虫的羽化特性和交配行为规律等相关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二点委夜蛾的蛹期为 5~9天,羽化率约为67.20%;成虫交配时雌、雄蛾呈“一”字型、“V” 字型或倒挂式状态,交配高峰期一般集中于进入暗期的第2~3小时内,交配持续时间约为15~30分钟。雄蛾和雌蛾均可以多次交配,并持续3~4天左右。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1.1供试虫源2
1.1.2供试药剂2
1.1.3仪器设备2
1.2试验方法 2
1.2.1昆虫饲养2
1.2.2羽化特性3
1.2.3交配行为3
1.2.4数据的统计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2.1羽化特性3
2.2 交配行为6
3讨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 11
表1 雌、雄蛾羽化历期与羽化数3
表2雌、雄蛾羽化历期与羽化数4
表3两个世代雌蛾蛹重数据分析4
表4两个世代雄蛾蛹重数据分析4
表5两个世代雌蛾蛹重差异数据分析5
表6两个世代雄蛾蛹重差异数据分析5
表7 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7
图1 13对雌、雄蛾交配时间分布图6
图2 40对雌、雄蛾交配时间分布图7
二点委夜蛾的羽化特性及交配行为研究
引言
引言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 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1]。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有向周围省份蔓延的趋势。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其为害[2],姜京宇等人于2008年对二点委夜蛾在我国的危害情况进行首次全面报道。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先后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北京等省市发生[3]。据报道,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河南等6省爆发,总发生面积达220 万公顷[4]。此外,其为害程度也日益加重,严重威胁夏玉米的安全生产。因二点委夜蛾是杂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很广,所以对花生和大豆等农作物也构成了危害。由于二点委夜蛾是我国近几年才相继发生的一种玉米害虫[5],其相关报道较少,目前国内对二点委夜蛾的研究多集中于发生规律及危害方面,对其生物学特性鲜有报道。
当前,化学防治是田间防治二点委夜蛾的主要方式,但化学防治的推广使得害虫对杀虫剂逐渐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同时也造成了天敌杀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利用性诱剂诱控技术对有害昆虫进行管理,是保护环境、有效控制害虫的可行途径之一。性诱剂是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释放器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的仿生高科技产品[6]。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利用性诱剂诱控技术防治害虫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不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防治技术。由于交配高峰期同时也是昆虫性信息素的释放高峰期,所以研究二点委夜蛾的求偶及交配行为可为其性信息素的提取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本实验通过系统观察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行为学特征,以明确该虫的羽化特性和交配行为规律等相关生物学特性,为开展二点委夜蛾的化学生态学及无公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供试虫源 本实验以河北农林科学院提供的二点委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该批昆虫采自于2011年7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玉米地二点委夜蛾发生严重地块。
1.1.2供试药剂 黄豆粉、麦胚粉、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干酪素(中国惠兴生化试剂有限公司)、对羟基甲酸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胆固醇(中国惠兴生化试剂有限公司)、肌醇(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山梨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胆碱(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抗坏血酸(西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复合维生素B(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维生素C(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头孢氨苄胶囊(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甲醛(西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琼脂、灭菌水、10%蜂蜜水。
1.1.3仪器设备 灭菌容器、昆虫饲养室、养虫笼、烧杯、铝饭盒、电子秤、显微镜、昆虫不同阶段的饲养容器,规格大小如下:
①卵饲养容器:长、宽、高分别为17.3cm、12cm、5cm的塑料盒(无锡市惠山区宏润塑料制品厂);
②小龄幼虫饲养器:长、宽、高分别为17.3cm、12cm、5cm的塑料盒(无锡市惠山区宏润塑料制品厂);
③大龄幼虫饲养器:口径4.3cm、高2.5cm的塑料小杯(扬州市创新医疗器械厂);
④收蛹皿:口径9cm、高1.5cm的塑料培养皿(青岛金典生化器材有限公司);
⑤成虫饲养容器:口径7.7cm、高9.6cm的塑料杯(台州市蓝纸塑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昆虫饲养 根据Li等[7]研究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发育及繁殖影响的实验结果,将饲养室内的温度设置为(26±1)℃,并模拟室外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月份的环境,将其置于湿度大于60%,光周期为14L:10D的环境下进行饲养。参照白雪峰等[8]研制的二点委夜蛾麦麸人工饲料并结合所在实验室饲养斜纹夜蛾所用的人工饲料对幼虫进行饲喂,即:先称量黄豆粉(450 g)、麦胚粉(250 g)放在锅中,加入纯水(1200 ml)搅拌均匀,然后放入120℃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在烧杯中称量以下辅料成分:
成分
用量
酵母
80 g
干酪素
40 g
对羟基甲酸酯
15 g
胆固醇
0.6 g
肌醇
0.7 g
山梨酸
6 g
氯化胆碱
3 g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1.1供试虫源2
1.1.2供试药剂2
1.1.3仪器设备2
1.2试验方法 2
1.2.1昆虫饲养2
1.2.2羽化特性3
1.2.3交配行为3
1.2.4数据的统计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2.1羽化特性3
2.2 交配行为6
3讨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 11
表1 雌、雄蛾羽化历期与羽化数3
表2雌、雄蛾羽化历期与羽化数4
表3两个世代雌蛾蛹重数据分析4
表4两个世代雄蛾蛹重数据分析4
表5两个世代雌蛾蛹重差异数据分析5
表6两个世代雄蛾蛹重差异数据分析5
表7 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7
图1 13对雌、雄蛾交配时间分布图6
图2 40对雌、雄蛾交配时间分布图7
二点委夜蛾的羽化特性及交配行为研究
引言
引言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 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和欧洲等地[1]。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有向周围省份蔓延的趋势。我国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安新县夏玉米田首次发现其为害[2],姜京宇等人于2008年对二点委夜蛾在我国的危害情况进行首次全面报道。近年来,该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先后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北京等省市发生[3]。据报道,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河南等6省爆发,总发生面积达220 万公顷[4]。此外,其为害程度也日益加重,严重威胁夏玉米的安全生产。因二点委夜蛾是杂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很广,所以对花生和大豆等农作物也构成了危害。由于二点委夜蛾是我国近几年才相继发生的一种玉米害虫[5],其相关报道较少,目前国内对二点委夜蛾的研究多集中于发生规律及危害方面,对其生物学特性鲜有报道。
当前,化学防治是田间防治二点委夜蛾的主要方式,但化学防治的推广使得害虫对杀虫剂逐渐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同时也造成了天敌杀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利用性诱剂诱控技术对有害昆虫进行管理,是保护环境、有效控制害虫的可行途径之一。性诱剂是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释放器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的仿生高科技产品[6]。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利用性诱剂诱控技术防治害虫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无害、不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防治技术。由于交配高峰期同时也是昆虫性信息素的释放高峰期,所以研究二点委夜蛾的求偶及交配行为可为其性信息素的提取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本实验通过系统观察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行为学特征,以明确该虫的羽化特性和交配行为规律等相关生物学特性,为开展二点委夜蛾的化学生态学及无公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供试虫源 本实验以河北农林科学院提供的二点委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该批昆虫采自于2011年7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玉米地二点委夜蛾发生严重地块。
1.1.2供试药剂 黄豆粉、麦胚粉、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干酪素(中国惠兴生化试剂有限公司)、对羟基甲酸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胆固醇(中国惠兴生化试剂有限公司)、肌醇(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山梨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胆碱(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抗坏血酸(西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复合维生素B(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维生素C(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头孢氨苄胶囊(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甲醛(西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琼脂、灭菌水、10%蜂蜜水。
1.1.3仪器设备 灭菌容器、昆虫饲养室、养虫笼、烧杯、铝饭盒、电子秤、显微镜、昆虫不同阶段的饲养容器,规格大小如下:
①卵饲养容器:长、宽、高分别为17.3cm、12cm、5cm的塑料盒(无锡市惠山区宏润塑料制品厂);
②小龄幼虫饲养器:长、宽、高分别为17.3cm、12cm、5cm的塑料盒(无锡市惠山区宏润塑料制品厂);
③大龄幼虫饲养器:口径4.3cm、高2.5cm的塑料小杯(扬州市创新医疗器械厂);
④收蛹皿:口径9cm、高1.5cm的塑料培养皿(青岛金典生化器材有限公司);
⑤成虫饲养容器:口径7.7cm、高9.6cm的塑料杯(台州市蓝纸塑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昆虫饲养 根据Li等[7]研究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发育及繁殖影响的实验结果,将饲养室内的温度设置为(26±1)℃,并模拟室外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月份的环境,将其置于湿度大于60%,光周期为14L:10D的环境下进行饲养。参照白雪峰等[8]研制的二点委夜蛾麦麸人工饲料并结合所在实验室饲养斜纹夜蛾所用的人工饲料对幼虫进行饲喂,即:先称量黄豆粉(450 g)、麦胚粉(250 g)放在锅中,加入纯水(1200 ml)搅拌均匀,然后放入120℃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在烧杯中称量以下辅料成分:
成分
用量
酵母
80 g
干酪素
40 g
对羟基甲酸酯
15 g
胆固醇
0.6 g
肌醇
0.7 g
山梨酸
6 g
氯化胆碱
3 g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