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共生菌麦长管蚜的生命表特征研究
蚜虫体内普遍存在次级共生菌,这些次级共生菌对蚜虫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一些次级共生菌对蚜虫的生长发育还存在着负面影响。麦长管蚜体内共生菌对宿主蚜虫有何影响,现还是不很清楚。本文以用抗生素处理的脱除了次级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麦长管蚜为材料,采用生命表方法测定了25℃,28℃和31℃下每天热击4h后,不同种群密度的去除品系和感染品系麦长管蚜的净增殖率、平均世代寿命以及内禀增长率。结果表明,去除共生菌品系的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寿命在25℃、28℃和31℃下均显著高于或长
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研究
为明确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对精噁唑禾草(fenoxaprop-P-ethyl)的敏感性。采用整株生侧法测定了江苏地区14个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水平。结果表示,测试的14个菵草种群中有4个抗性种群,抑制中剂量高于田间推荐剂量4-6倍,相对抗性倍数为10-40,呈中等抗性。
蒺藜苜蓿wrky相关基因mtwrp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蒺藜苜蓿的遗传关系与苜蓿等豆科植物较为相近,并且蒺藜苜蓿的基因组较为简单,而大部分的豆科植物的基因组复杂,所以可以把蒺藜苜蓿作为模式植物,用来研究豆科植物。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调控因子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它们在植物的各种生物学进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WRKY相关蛋白WRP(WRKY Related Protein)作为一类新发现的豆科植物特有的功能蛋白,具有与WRKY相似但又独特的序列结构,因此具有类似于WRKY且新颖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主要通过对蒺藜苜蓿中WRP基因进行克隆,分析MtWRP1
转ppcbf海滨雀稗抗寒性分析
海滨雀稗具有较强的耐涝、耐旱、耐盐等优良特性,但因其抗寒性弱,制约了其在苏北沿海滩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培育抗寒耐盐草坪对促进长江以北盐碱地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获得转PpCBF基因海滨雀稗植株基础上,通过对2个转基因海滨雀稗株系与野生型对照组在低温胁迫下,测定分析叶片净光合速率(Pn)、电解质渗透率(EL)、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转PpCBF海滨雀稗株系的抗寒性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初步说明PpCBF基因能够提高海滨雀稗的抗寒性。
降雨氮沉降以及枯落物添加对典型草原羊草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探究生态系统以及化学平衡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将导致降水增多、氮沉降和枯落物的增加,这会影响到土壤和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因此我们通过三年外源输入氮、水分和枯落物的实验,探究这三个因素对内蒙古草地上的优势种——羊草叶片中的元素含量以及碳氮磷(C:N:P)比例的影响。实验发现,增加降水、氮和凋落物,鲜叶中的N、P和Mn浓度将会升高进而使得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比值降低,然而对于其他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不大。相比之下,这三个因素对枯叶有更强的影响作用,使
高浓度co2在盐胁迫下对草地早熟禾激素及离子平衡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盐渍化土壤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但不断上升的CO2浓度可以使植物对盐胁迫产生响应。为了研究高浓度CO2对盐胁迫下植物在离子平衡及激素水平的缓解作用,本实验选取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作为材料,在设置CO2处理下[高浓度(800±10μmol?mol-1)和当前浓度(400±10μmol?mol-1)],又分别设置盐处理[NaCl(200 mM)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使草地早熟禾的草坪质量(TQ)、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净光合速率(Pn)、及
葡萄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基线建立及抗药性分子机制
摘 要苯醚甲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本文建立了葡萄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分子机制,为葡萄炭疽病绿色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葡萄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平均EC50值为1.9906±0.04494μg/ml,EC50值分布成单峰曲线;从田间获得了抗苯醚甲环唑的葡萄炭疽病菌,抗性菌株的致病力强于敏感菌株,但是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比敏感菌株弱;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但与咪鲜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抗性菌株cyp5
蜡质芽孢杆菌ar156激发类似flg22介导植物免疫反应
植物的天然免疫系统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它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微生物。Flg22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鞭毛蛋白N端的一段保守性极高的区域,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反应。蜡质芽孢杆菌AR156是一种根围促生细菌,我们研究发现AR156预处理植物后,能增强植物对丁香假单孢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
褐飞虱种群动态及其危害后水稻的光谱特征
本研究主要通过采用ASD FieldSpec HandHeld 2野外便携式光谱仪,测定野外生长下孕穗期的水稻(南粳9108)受褐飞虱为害后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筛选出不同时间下测定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中对褐飞虱虫量敏感的波段,并以此建立光谱指数,进而建立褐飞虱虫量的监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褐飞虱为害一段时间后,水稻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与虫量呈显著相关,其中在接虫20天左右相关性最高,同时我们选用光谱指数DVI-1、MOSR与虫量分别进行回归建模,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存在线性相关,光谱监测方法是可
贵阳腐霉单核的筛选
在V8培养基上培养贵阳腐霉并观察它的菌丝体以及游动孢子细胞核数,发现它的游动孢子有单核和双核两种形态。我们采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希望筛选出只具有单核形态游动孢子的贵阳腐霉[1]。经过多代筛选,并没有产生单核菌株,但是它们游动孢子的单核率差别较大,我们挑出单核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培育,观察能否提高贵阳腐霉的单核率[2]。经过筛选,我们发现贵阳腐霉的单核率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却在培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58号菌株,它的生长速度明显比贵阳腐霉P.g要慢许多,我们通过诱导游动孢子、酶切、基因组测序等方法试图验证它是不是我
跳虫的宏条形码技术应用初探
跳虫又称粘管虫,是弹尾纲动物的俗称。作为三大土壤动物(线虫、螨、跳虫)之一,跳虫广泛分布于各种陆生环境,并在土壤节肢动物中有着独特的分类学意义。本课题以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结合DNA条形码和第二代测序技术对5种跳虫的混合样本进行物种鉴定的初步研究,利用相关生物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宏条码技术检测出了全部跳虫。本实验对DNA宏条形码技术在跳虫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为今后土壤生物多样性、物种监测、食性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