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犬细小病毒病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全世界危害犬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具有感染率高、发病急、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的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综合征。发病早期应用抗病毒疗法如抗血清及单克隆抗体,配合对症支持疗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总共收集15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记录2个典型病例的完整动物信息、发病情况、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分析比较,为犬细小病毒病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为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对宠物饲养者防控该病提供一定的指导。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病例来源 2
1.2 仪器设备 2
1.3 诊断方法 3
1.3.1 临床检查 3
1.3.2 实验室诊断 3
1.4 治疗 4
1.4.1 抗病毒治疗 4
1.4.2 对症支持治疗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病例1 5
2.1.1 诊断 5
2.1.2 治疗方案 6
2.1.3治疗结果 7
2.1.4小结 7
2.2病例2 7
2.2.1诊断 7
2.2.2治疗方案 10
2.2.3治疗结果 11
2.2.4小结 12
3.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引言
引言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type 2, CPV2)是一种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单链小DNA 病毒,该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经粪口传播[1],目前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诸多国家广泛流行,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巴西、意大利、日本等[2]。最早是在1977 年美国被两位科研工作者Eugster和Nairn发现,从腹泻、出血性肠炎的患犬中分离出病毒[3]。1982年,梁士哲在犬的出血性胃肠炎病例中,分离得到类似病毒。1983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徐汉坤等正式报道了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此后,犬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华东、东北和西南等地区的良种犬和警犬中陆续发生和蔓延,现已分离到多株病毒[4]。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CPV感染导致的一种犬科及鼬科动物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两种,且以出血性肠炎较为多见[5],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和腹泻。犬细小病毒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犬都易感,其中幼犬易感性最高,26月龄未及时进行免疫的幼犬极易感。总体看来,犬细小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杂交犬发病率总体上低于纯种犬,对不同品种的纯种犬感染性差异不大。该病具备感染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流行特点,是危害犬科动物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我国养犬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在临床上,犬细小病毒的主要实验室鉴定办法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免疫金标试纸条法。
及时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防控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我国常用的是科研工作者自己研发的疫苗,如CPV灭活苗、五联弱毒苗、六联弱毒疫苗。对犬细小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取抗病毒疗法和对症支持疗法,包括临床上采用抗病毒消炎、补液强心、止吐、止泻、止血、输血等综合性治疗原则。若一旦发病,门诊准确、及时地诊断和有效地治疗该病,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饲养宠物的人数大大增加,而犬作为伴侣动物,其数量也急剧升高,犬类相互接触的频率也增高,加速了CPV在犬之间的传播,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犬数量增加。而CPV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病原之一,经过多年的进化,其致病性和危害在不断增大。疫苗的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犬类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另一方面,犬细小病毒病药物的研发,新生物制品的研制和新型科学仪器的使用,也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便利,使犬细小病毒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因此,研究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并为宠物主人及医护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宠物饲养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之间及2018年3月至4月之间,在大学动物医院实习期间接诊的15例犬细小病毒病例基本信息如下表:
表1 15例犬细小病毒病例基本信息
Table 1Detailed information of 15 cases of 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s
宠物姓名
性别
品种
年龄
免疫情况
发病时间
治疗时长
治疗结果
都都
雄
其他
1岁3月20天
未知
2017.10
7天
死亡
豆宝
雄
边牧
0岁7月18天
已免疫
2017.11
/
安乐死
无名
雄
柯基
0岁6月18天
已免疫
2017.11
2天
治愈
小七
雄
巴西犬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病例来源 2
1.2 仪器设备 2
1.3 诊断方法 3
1.3.1 临床检查 3
1.3.2 实验室诊断 3
1.4 治疗 4
1.4.1 抗病毒治疗 4
1.4.2 对症支持治疗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病例1 5
2.1.1 诊断 5
2.1.2 治疗方案 6
2.1.3治疗结果 7
2.1.4小结 7
2.2病例2 7
2.2.1诊断 7
2.2.2治疗方案 10
2.2.3治疗结果 11
2.2.4小结 12
3.讨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引言
引言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type 2, CPV2)是一种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单链小DNA 病毒,该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经粪口传播[1],目前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诸多国家广泛流行,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巴西、意大利、日本等[2]。最早是在1977 年美国被两位科研工作者Eugster和Nairn发现,从腹泻、出血性肠炎的患犬中分离出病毒[3]。1982年,梁士哲在犬的出血性胃肠炎病例中,分离得到类似病毒。1983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徐汉坤等正式报道了该病在我国的流行。此后,犬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华东、东北和西南等地区的良种犬和警犬中陆续发生和蔓延,现已分离到多株病毒[4]。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CPV感染导致的一种犬科及鼬科动物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两种,且以出血性肠炎较为多见[5],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和腹泻。犬细小病毒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犬都易感,其中幼犬易感性最高,26月龄未及时进行免疫的幼犬极易感。总体看来,犬细小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杂交犬发病率总体上低于纯种犬,对不同品种的纯种犬感染性差异不大。该病具备感染率高、发病急、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流行特点,是危害犬科动物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我国养犬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在临床上,犬细小病毒的主要实验室鉴定办法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免疫金标试纸条法。
及时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防控犬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我国常用的是科研工作者自己研发的疫苗,如CPV灭活苗、五联弱毒苗、六联弱毒疫苗。对犬细小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通常采取抗病毒疗法和对症支持疗法,包括临床上采用抗病毒消炎、补液强心、止吐、止泻、止血、输血等综合性治疗原则。若一旦发病,门诊准确、及时地诊断和有效地治疗该病,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饲养宠物的人数大大增加,而犬作为伴侣动物,其数量也急剧升高,犬类相互接触的频率也增高,加速了CPV在犬之间的传播,患犬细小病毒病的犬数量增加。而CPV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病原之一,经过多年的进化,其致病性和危害在不断增大。疫苗的质量问题、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对犬类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另一方面,犬细小病毒病药物的研发,新生物制品的研制和新型科学仪器的使用,也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便利,使犬细小病毒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需要不断完善和进步。因此,研究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疗并为宠物主人及医护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宠物饲养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之间及2018年3月至4月之间,在大学动物医院实习期间接诊的15例犬细小病毒病例基本信息如下表:
表1 15例犬细小病毒病例基本信息
Table 1Detailed information of 15 cases of 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s
宠物姓名
性别
品种
年龄
免疫情况
发病时间
治疗时长
治疗结果
都都
雄
其他
1岁3月20天
未知
2017.10
7天
死亡
豆宝
雄
边牧
0岁7月18天
已免疫
2017.11
/
安乐死
无名
雄
柯基
0岁6月18天
已免疫
2017.11
2天
治愈
小七
雄
巴西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