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酵母硒日粮对团头鲂生长组织硒含量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通过8周的试养阶段,对团头鲂进行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酵母硒日粮,以期探讨酵母硒对团头鲂生长、组织硒含量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0.2、0.4 mg kg-1组能够明显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全鱼、肌肉和肝胰脏中的含硒量随日粮硒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升高;日粮酵母硒对肌肉常规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而0.2、0.4 mg kg-1组肌肉颜色及0.4、0.8 mg kg-1组系水力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不同淀粉来源日粮对生长育肥猪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来源日粮对生长育肥猪后肠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选取杜长大生长猪72头,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饲喂玉米淀粉、生土豆淀粉和糯米淀粉三种不同来源的淀粉日粮,通过对后肠菌群、挥发性脂肪酸、氨氮的分析,研究其对猪后肠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肠,糯米淀粉组发酵产生的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与玉米淀粉组、生土豆淀粉组的含量(P < 0.05);在结肠,生土豆淀粉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糯米淀粉组(P < 0.05)。玉米淀粉组回肠氨氮含量显著低于与其他两组(P < 0.05),而在结肠中三

产后奶牛子宫黏液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选取分娩日期相近、产后子宫状态不同(健康、亚临床子宫内膜、临床子宫内膜炎)共18头奶牛,于不同时间(产后21,35,49和56天)采集其子宫粘液,利用微生物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中性粒细胞的计数与观察,对其子宫细菌种类与数量的区别、免疫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子宫黏液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子宫内分离率较高的细菌是分别为大肠杆菌44.1%;芽孢杆菌19.3%,克雷伯氏菌7.6%,葡萄球菌7.0%。子宫粘液性状评分等级越高,分离纯化结果显示细菌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加,表明子宫感染程度与

产后奶牛血液中免疫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产后奶牛血液中免疫因子的动态变化,为产后奶牛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做出初步诊断。选择18头产期相近、不同胎次(1-5胎)、没有乳房炎等其他并发症的奶牛。分别在产后21d,35d,49d,56d天采样,抽取血液,离心制备血清。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6、IL-8、TNF-α等免疫因子的含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和正常奶牛血清中IL-6、IL-8和TNF-α含量及变化趋势都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亮氨酸对iugr及正常断奶仔猪肠道绒毛形态及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子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胎儿生理机能和后期代谢产生深远影响,在猪生产上IUGR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对养猪生产效益影响巨大。本试验旨在研究亮氨酸对IUGR及正常断奶仔猪肠道绒毛形态及二塘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新生IUGR仔猪和正常体重仔猪,14日龄断奶,各分两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了0.35%的亮氨酸的基础日粮,35日龄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正常组相比,IUGR组断奶仔猪的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显著减小(P<0.05),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可增加

人兽冲突对长江源头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摘要: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日益加剧,增加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困难。为进一步加强长江源头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长江源头居民的基本情况、野生动物现状、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冲突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增加对当地野生动物现状的了解,分析人兽冲突原因。结果表明,保护措施对缓解人兽类冲突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的保护措施的促进程度不同,建议牧民运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以减缓人兽冲突。政府的补偿力度和执行度直接关系

体外产气法评价7种非常规饲料在山羊上的营养价值

摘要: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评价其营养价值意义重大。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体外产气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一次可进行大量样本的测定,可重复,通过相应的模型估测的结果与体内法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试验结果可靠。本试验用体外产气法评价苹果渣,桑枝叶,木薯酒糟,发酵酒糟,甘蔗梢,干酒糟,发酵木薯渣这7种非常规饲料在山羊上的营养价值。瘤胃液来源于4只健康的带有瘤胃瘘管的山羊,记录了6h、12h、24h、48h、72h的累积产气量,评定了其营养价值的优劣,为其在日粮中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假孕大鼠卵巢黄体退化过程中pjnk和pp38mapk的表达

摘要:为了研究黄体退化过程中p-JNK和p-p38的表达,本试验对未性成熟大鼠注射PMSG/hCG建立假孕模型,D7利用PGF处理大鼠,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卵巢JNK和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试验结果显示:PGF注射后,30分钟至1小时p-JNK的水平显著升高(P <0.01),随后下降。而p-p38的水平(P=0.3743)则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显著变化。该结果对进一步探求哺乳动物黄体退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光照强度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体色igfi表达量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5种光照强度(100 lx,200 lx,400 lx,800 lx,1600 lx)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体色,IGF-I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团头鲂幼鱼在光照强度为400 lx到800 lx之间时,增重率、体组成、体色均比其他光照强度下有所提高。增重率随着光照强度由100 lx增加到400 lx时不断升高,而当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到1600 lx时,增重率不断下降。体组成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差异不显著,而在光照强度由100 lx到1600 lx不断升高时,粗脂肪含量显著升

关于新生仔猪不同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分布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在体试验研究饲喂代乳粉新生仔猪不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脂肪组织中主要含有油酸(C18:1n9c)、软脂酸(C16:0)、亚油酸(C18:2n6c)、硬脂酸(C18:0)、肉豆蔻酸(C14:0)。油酸、软脂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肉豆蔻酸在腹部脂肪、腿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和脖下脂肪组织中含量较高,且在各脂肪组织间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 >0.05)。睾丸脂肪组织中油酸、硬脂酸、肉豆蔻酸比例显著低于其它脂肪组织(P < 0.05),而超长链脂肪酸(>18个碳原子)含量显

养猪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生猪出栏量的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正处于生猪养殖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型时期——大型企业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但其具体的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本文选择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且有不同经营模式的生猪养殖企业,从其生产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赢利途径等作一一比较,以厘清在不同资源(资金、土地、管理等)配置条件下养猪生产的合适模式,为养猪业的发展提出一个参考。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