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化镉对雄性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claudin11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碲化镉对雄性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Claudin-11表达的影响,将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眼眶注射法分别注射碲化镉0、0.2、2nmol,分别在处理1d、3d、30d、90d后处死小鼠,摘取睾丸做石蜡切片,提取睾丸总蛋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血睾屏障连接蛋白Claudin-11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 nmol)相比, Claudin-11的表达量随碲化镉注射剂量的上升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调。该结果为揭示碲化镉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碲化镉对雄性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connexin43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碲化镉对雄性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Connexin 43表达的影响,将36只2月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眼眶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射碲化镉0、0.2和2nmol,在处理后1、3、7和15天,采集睾丸组织。应用IHC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睾屏障连接蛋白Connexin 43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处理后饲养时间的延长,0.2和2nmol剂量的碲化镉显著降低血睾屏障连接蛋白 Connexin 43的表达量(p<0.05)。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碲化镉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碲化镉对雄性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

为探究碲化镉对雄性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将54只二月龄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眼眶注射法分别注射0、0.2和2nmol碲化镉后,饲养1d、3d、7d、15d、30d、90d后,处死小鼠(n=3),获取睾丸组织。应用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睾屏障连接蛋白ZO-1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0.2和2nmol的碲化镉会导致小鼠血睾屏障连接蛋白ZO-1表达量减少。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碲化镉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绿壳蛋鸡和苏垦黄鸡正反交后代体重比较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本文采用Logistic非线性模型对绿壳蛋鸡和苏垦黄鸡正反交后代0至10周龄体重增长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正交组黑羽母鸡初生重显著高于黄羽母鸡初生重(P < 0.05)。Logistic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其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可达到0.999,曲线的拐点周龄均在6到6.5周龄之间。

肥胖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肥胖已被证明可引起繁殖机能障碍,比如受精率的降低、不孕和早期流产。然而,肥胖对胚胎发育可能的影响机制仍未完全探明。本试验检测了饲粮诱导的肥胖对小鼠胚胎发育造成的影响,首先构建肥胖模型,对肥胖小鼠MII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受精率和早期胚胎发育率。之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了早期二细胞胚胎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结果表明,H3K27me3水平无显著变化,H3K4me2水平有显著变化。综上所述,本试验表明了肥胖会影响小鼠胚胎发育,而H3K4组蛋白甲基化程度的改变可能是肥胖影响小鼠胚胎发育的原因之一。

脂多糖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无菌条件下采集乳腺组织,并采用组织块接种法在DMEM培养液中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LPS处理乳腺上皮细胞后,通过MTT法及ELISA法测定乳腺上皮细胞的活力和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发现LPS能够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其中10、20、100μg/mL剂量的LPS处理乳腺上皮细胞12h后,其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浓度均显著上升,而且

苏淮猪smad7基因3’utr克隆和多态位点分析

TGF-β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衰老的过程,并且在雌性生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SMAD7作为TGF-β信号通路中的抑制型SMAD,主要通过负反馈调控TGF-β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本文以苏淮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技术获得苏淮猪SMAD7基因3’ 非编码区(3’ -UTR)核苷酸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DNA混池测序技术筛选SNP位点,通过AS-PCR方法分析SNP位点多态性。结果发现苏淮猪SMAD7基因3’-UTR序列长度为1092 bp,与牛、山羊的一

苏淮猪耐粗饲的肠道微生物特征初步解析

研究猪耐粗饲特性可为猪生产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猪争粮矛盾,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可补充生猪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粗纤维在猪生产上有重要作用,能为猪提供能量、改善动物福利、促进机体健康以及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猪肠道内的纤维降解主要来自微生物的发酵,因此,肠道内纤维降解微生物的研究就成为近年来解析地方猪耐粗饲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苏淮猪是我国自主培育的具有耐粗特性的新品种,为解析其耐粗的肠道微生物机制,本试验使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高、低纤维消化率苏淮猪结肠内产琥珀酸

苏淮猪耐粗饲的肠道生理特点初步分析

本试验研究相同纤维水平下苏淮猪的表观消化率高低及其与大肠长度、盲肠周长、结肠周长的相关性,旨在初步分析苏淮猪耐粗饲的肠道生理特征,为苏淮猪日粮中搭配合理纤维水平,减少谷物粮食比例进行猪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出生条件相近的苏淮猪,在相同饲养环境和日粮下饲养,22头苏淮猪在7月龄时进行屠宰,34头苏淮猪在8月龄时进行屠宰,屠宰后采集结肠内容物样品,并用10%稀硫酸进行混合处理,测定结肠后段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同时测定猪肠道长度,开展消化率与肠道长度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屠宰时间对苏淮猪结肠后段CP、CF

萨索鸡与涟水土鸡及其杂交f1代氨基酸含量分析

鸡的体尺数据可以反映鸡的生长情况,鸡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对鸡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形成有重要影响。为了测量鸡的体尺数据并探究鸡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因素,本实验选用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的萨索鸡、涟水土鸡及其杂交F1代,自2周龄至12周龄,每2周测量体尺并屠宰一批实验鸡,取胸肌为样品,进行萨索鸡不同周龄体内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及12周龄的萨索鸡、涟水土鸡及杂交F1代体内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的鸡体尺差异极显著(P<0.01);(2)鸡的周龄对鸡体内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

萨索鸡和涟水土鸡及其杂交f1代生长性能及肌苷酸含量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禽肉类等食品更多关心的是风味、营养等。因此,优质肉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肌苷酸是鸡肉质鲜味的主要成分,因此,目前国际上将肌苷酸作为衡量肉质鲜味的一个重要指标。禽肉在生长速度和肉质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在生长速度和肉质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本研究测定了萨索鸡、涟水土鸡及其杂交F1代的部分生长指标以及肌肉肌苷酸含量,以探讨不同品种的鸡杂交对其生长速度和肉质的影响。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