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本试验旨在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4) 诱导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髓源树突状细胞的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分析,对小鼠髓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培养3天的细胞有大量集落生成,第6天可见到典型形态的DC。收集第7天的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发现培养细胞中62.1%具有CD11c表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与定点突变技术修正猪链球菌P17基因组
弓形虫微线体分泌蛋白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摘要:通过对弓形虫JS株微线体分泌蛋白TgMICl0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为检测弓形虫感染方法的建立做准备。提取弓形虫速殖子总 RNA, 设计并合成引物, RT-PCR 扩增 TgMIC10 编码基因, 与克隆载体pMD19-T 连接, 经酶切和 PCR 鉴定及 DNA 测序证实后,连接表达载体pET-28a, IPTG 诱导表达pET-28a-TgMIC10 阳性重组子转化宿主菌 E. coli BL21。结果显示为 PCR扩增出了一597bp 左右的 DNA 片断, 将重组质粒pMD19-T-TgM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rtC基因原核表达及缺失株构建
摘要: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sp. zooepidemicus,SEZ)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病。分选酶C(Sortase C, SrtC)与革兰氏阳性菌的菌毛蛋白聚合体锚定在细胞壁的过程有关。本实验将SrtC基因与pET28a载体连接,构成pET28a-SrtC重组质粒,转化进入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后得到了36 kDa左右的重组融合蛋白。此外,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自杀质粒pSET4S-△SrtC,电转化进入SEZ ATCC35246菌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荚膜结构功能的研究
摘要: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EZ)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菌也可感染人类,引起脑膜炎等疾病。研究表明,猪链球菌2型荚膜缺失株在粘附和侵入细胞、刺激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等方面与野毒株有显著差异。为研究SEZ荚膜结构的功能,本实验从SEZ荚膜缺失株对细胞的粘附能力及刺激细胞分泌MMP-9的能力与野生株的差异进行研究。实验利用SEZ野生株C55138和荚膜缺失株C55138△HasB,分别与鼠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孵育后进行免疫荧
高浓度葡萄糖对Caco2细胞P糖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摘要: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为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膜转运系统超家族成员之一,在人和啮齿类动物正常组织中有广泛分布,主要作用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源化合物的影响。目前认为机体肠上皮细胞膜上P-gp的外排作用对口服药物的跨膜转运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产生重大影响,对P-pg的调控能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拟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Caco-2细胞(the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P-gp mRNA表
高通量筛选TRPP2PKD1复合物的小分子激动剂
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遗传病,患病率约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一。ADPKD大多是由两个多囊蛋白基因之一,PKD1 或 PKD2,发生突变所致。在肾脏上皮细胞纤毛中,PKD1和TRPP2直接结合形成受体-通道复合物。目前已获得丰富而新颖的TRPP2/PKD1复合物装配的分子和结构基础方面的信息,由于缺乏此复合物的激活剂,未能进一步阐明TRPP2/PKD1复合物及其突变体的功能特征。本实验通过构建稳定表达PKD1和TRPP2/PKD1离子通道细胞株,利用生姜、野山参和金银
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鸭肝炎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高传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临床主要引起急性肝炎,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尤以1周龄内的雏鸭为甚,病死率高达100%。20世纪以来,鸭肝炎已成为危害中国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从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病毒培养、病毒毒性测定、RT-PCR鉴定、血凝性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株为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JS02株,其致死率高达 80%,感染鸭可出现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病变。
D型乳酸利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代谢特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乳酸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及微生物代谢之中,也存在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食品中。由于肠道内的各种原因造成乳酸的大量堆积,导致乳酸的中毒,尤其是D型乳酸的积累后果很严重,会引起神经中毒和心律不齐。但乳酸又可以被微生物发酵所利用,生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影响肠道的功能以及宿主的健康。本研究主要从猪肠道内分离D型乳酸利用菌,对其进行纯化,筛选和鉴定,得到6株对D型乳酸有高效利用的不同菌株。通过研究其生化特性以及发酵特性,发现这6株菌均能利用D型乳酸,并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其中Bacteroid
FABP2基因启动子序列肌内脂肪相关变异发掘与分析
摘要: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最关键的因素。肌内脂肪含量的提高能够很好改善猪肉的感观品质和食用品质,因此,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改善猪肉品质的有效途径。肌内脂肪含量无法在活
miRNA696在骨骼肌纤维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 1
摘要:MicroRNAs (miRNA) 是一类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这类小分子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 3’端非编码区的碱基配对来调控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