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品质检测及质量评价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本次实验用药典所规定的标准方法对两种不同产地栀子药材进行感官品质的鉴定和内含物的测定,为产地的优选奠定基础。检测的项目包括栀子的水分检测,栀子的总灰分检测,栀子的酸不溶性灰分检测,栀子的水溶性浸出物检测,栀子的醇溶性浸出物检测,栀子的醚溶性浸出物检测,栀子的多糖含量检测。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综合评价两种侄子的品质。得到以下成果小果栀子和大果栀子两个相比较,形状没有区别,但是大小稍有不同,小果栀子在长度和直径上都比大果栀子稍小。而二者在特征性状,比如翅状棱,假隔膜等特征上几乎一模一样,没有差别;小果栀子样品的含水量平均值为7.06%,大果栀子样品的含水量平均值为7.38%。规定栀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50%,所有供试样品皆符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要求;经过检测得到小果栀子样品的总灰分平均值为5.81%,大果栀子样品的总灰分平均值为6.50%。小果栀子灰分符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要求,大果栀子灰分不符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要求,其原因可能是土壤污染或是农药残留;小果栀子样品中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平均值为0.49%,大果栀子样品中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平均值为0.75%。大果栀子样品中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高于小果栀子样品中的含量;小果栀子样品中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21.10%,大果栀子样品中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24.70%。小果栀子样品中水浸出物含量低于大果栀子样品中水浸出物含量;小果栀子样品的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5.43%,大果栀子样品中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2.22%。小果栀子的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高于大果栀子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小果栀子中醚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5.30%,而大果栀子中醚溶性浸出物为5.01%。小果栀子中醚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高于大果栀子中醚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小果栀子中的多糖含量平均值为17.64%,大果栀子中的多糖含量平均值为18.16%。小果栀子中的多糖含量低于大果栀子中的多糖含量。通过所有项目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到四川省泸州市产的小果栀子药材样品除了水浸出物含量稍逊于产地为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大果栀子药材样品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大果栀子。故从综合利用的方面来说,四川省泸州市产的小果栀子在两种药材资源的比较中占有明显优势,因此在利用栀子药材,并对药材具有一定要求时,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川省泸州市产的小果栀子是更佳的选择。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简介 1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3 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3.1 栀子甙类 2
1.3.2 环烯醚萜苷类 2
1.3.3 栀子黄色素 2
1.4 栀子的实际应用研究 3
1.5 药理作用研究 3
2 实验部分 5
2.1实验仪器及材料 5
2.1.1实验仪器 5
2.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5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 5
2.2.1 栀子的性状检测 5
2.2.2 栀子水分检测 6
2.2.3 栀子总灰分检测 7
2.2.4 栀子酸不溶性灰分检测 8
2.2.5 栀子水浸出物含量检测 10
2.2.6栀子醇浸出物含量检测 11
2.2.7 栀子醚浸出物含量检测 12
2.2.8 栀子多糖检测 14
2.3 讨论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绪论
1.1研究简介
栀子为常绿灌木,别名山栀子、黄栀子、黄枝子等,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多生长于在河川山野之间,具有极强的环境能力,主要产地在亚热带以及热带地区,全世界领域内大约有250种品种。中国范围内的的栀子种类大概有5种,主流品种为栀子,栀子的形状为椭圆形,两头尖长,外表皮有翅状棱,栀子的形状酷似古代盛酒的器皿。栀子分为培栀子(大果栀子)和野生子(山栀子)两种,它们两种栀子的化学成分相同,只有外形大小不一样。我国的栀子主产于浙江、福建、江西等南方各省。栀子及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称“栀子”,初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栀子作为常用的中药,其性寒、味苦、无毒,主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黄疸尿赤、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证;其根的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叶可消肿止痛,治疗跌打损伤;花可清肺热凉血降脂,治疗肺热咳嗽、鼻衄[1]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栀子不仅仅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而且也是饮誉国内外的著名观赏花卉,而且更是现代提取制备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天然色素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国内外也对栀子有较深入的研究。本课题以商品药材大果栀子及小果栀子为实验材料,以栀子色素提取物为对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栀子标准,比较描述栀子来源、商品性状、药材粉末等感官品质特征,实验检测商品栀子含水量、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及栀子多糖、乙醇浸出物、乙醚浸出物、栀子多糖检测等,为栀子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3 化学成分的研究
栀子拥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含有京尼平苷、羟异栀子苷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番红花素、番红花酸等二萜类化合物、栀子花甲酸、栀子花乙酸等三萜类化合物、栀子素A,B,C,D,E等黄酮类化合物、绿原酸、3,4二咖啡酰5(3羟基3甲基戊二酰)奎尼酸等有机酸酯类化合物、挥发油类醋酸苄酯、苯甲酸甲酯、橙花叔醇等、多糖、胆碱、熊果酸及各种微量元素,达100多种[2]。到目前为止,已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有机酸酯类、多糖类、醛类、醇类、长链烷烃类等。虽然栀子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但是目前对栀子的利用主要还是从栀子果中提取栀子甙、环烯醚萜苷类和栀子黄色素[3]。
1.3.1 栀子甙类
栀子里含有大量的栀子甙,其具有抗炎、解热、利胆和轻泻的作用[3]。从以往的数据可以看出水栀子的栀子甙含量明显高于山栀子的,又因水栀子果实大、产量高、容易栽培管理,所以建议把水栀子作为生药或作为山栀子的代用品,开发利用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4]。
1.3.2 环烯醚萜苷类
栀子中含有大量的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有911种之多,其中有环稀醚萜甙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羟栀子甙(京尼平甙,geniposide),山栀子甙(shanzhiside),栀子酮甙(gardoside),京尼平龙胆二糖甙(genipin1βgenitiobioside)等[5]。不同产地的栀子中环烯醚萜甙的含量不同,约在56%之间,除姜炙以外炮制后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有所下降。栀子甙是栀子的环烯醚萜甙中的主要成分。
1.3.3 栀子黄色素
栀子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色素是栀子黄色素,它是一种橙色、极易溶于水的粉末。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的栀子素(gardenin)、类胡萝卜素的藏红花素(croin)和藏红花酸(crocetin)[6]。目前国内外用于提取、精制栀子黄色素的方法主要有:大孔树脂法、超滤法、反向膜渗透法、聚乙烯冻胶法、铅盐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中性氧化铝除杂法、酸碱沉淀法、植物酶处理法、溶剂沉淀法、溶剂回流法等[7]。目前对栀子黄色素的耐热性、耐光性、金属离子的影响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1)栀子黄色素受温度影响很小,属于热稳定性色素;
(2)由于栀子黄色素中含有多个共轭双键,所以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和分解反应;
(3)多数金属离子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无影响,Fe2+在溶液中被氧化生成沉淀;
(4)黄色素在中性和碱性范围内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5)蔗糖浓度增高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8];
(6)另外酒精、碳酸氢钠、氯化钠、苯甲酸钠、柠檬酸对黄色素的影响不大[9]。
1.4 栀子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栀子中含有大量的栀子黄色素,可以称得上是难得的天然染色剂,在用于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时,由于其安全无毒无害,深受欢迎。栀子黄素可以涉及到的范围有:制糖业、面食类、饼干类等[10],用栀子黄色素染色的食物,颜色明亮,口感优良,适当加入一些抗氧化剂,可以使染色保存更久的时间,保持新鲜的感觉。
在医药业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栀子对于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都有好的预防保健甚至治疗的作用,具体内容将在下一小节进行阐述[11]。
在农业中的应用:栀子中含有大量京尼平苷[12]。这种物质不仅有药理作用,甚至还可以用作植物增产剂。作为增产剂,大部分合成的化工产品都是由毒有害,长期使用一定有副作用,但是栀子中的京尼平苷无毒无害,而且重要的是没有副作用。
1.5 药理作用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4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