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法提取铁筷子总皂苷的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陕产铁筷子属为毛茛科铁筷子属植物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的根和茎,铁筷子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是一种有着明确疗效的药材。陕产铁筷子是我国特有的品种之一,大多数生长在秦岭、疏林以及灌木林中。国内铁筷子的化学成分的试验报告少之又少。为了说明陕产铁筷子里面包含有作用的化学成分,此次论文本着天然产物的角度探索,根据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通过试验研究出铁筷子的超声提取总皂苷的最符合流程,采用先进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手段,用比色法来测试其总皂苷的含量。最终得出铁筷子超声提取的影响因素是溶剂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获得最适提取结论为:5倍溶剂量,,60℃的提取温度,30min的提取时间以及50%乙醇提取溶剂其分离得出铁筷子总皂苷的提取率达到3.16%。目 录
1 绪论
1.1 铁筷子简介 1
1.2 铁筷子属植物化学成分 1
1.2.1甾体及其苷类 1
1.2.1.1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2
1.2.1.2植源性蜕皮激素 2
1.2.1.3螺甾烷醇型皂苷 3
1.2.1.4呋甾烷醇类皂苷 3
1.2.2黄酮类化合物 3
1.2.3挥发油类 4
1.3 铁筷子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4
1.3.1强心作用 4
1.3.2抗肿瘤作用 4
1.3.3对呼吸中枢的兴奋及局部麻醉作用 5
1.3.4抗菌消炎活性 5
1.3.5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作用 5
1.3.6作化妆品特殊添加剂 5
1.4 铁筷子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5
1.4.1超声提取技术 5
1.4.2大孔吸附树脂 6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2 铁筷子的超声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材料 7
2.2 方法 7
2.2.1超声提取方法 7
2.2.2铁筷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7
2.2.3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7
2.2.4正交试验设计及各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2大孔吸附树脂 6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2 铁筷子的超声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材料 7
2.2 方法 7
2.2.1超声提取方法 7
2.2.2铁筷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7
2.2.3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7
2.2.4正交试验设计及各因素的水平设定 8
2.2.5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8
2.3 结果与分析 8
2.3.1标准曲线的确立 8
2.3.2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8
2.3.2.1提取时间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8
2.3.2.2提取温度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8
2.3.2.3液料比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9
2.3.2.4乙醇浓度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9
2.3.3正交试验 10
2.4 最佳工艺检验结果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1.1 铁筷子简介
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系毛茛科铁筷子属(Helleborus)多年生草本植物[1]。铁筷子生长的环境为阴凉干燥的环境。其开花时间为春季,是一种优良的珍贵的野生花卉。不但适合适合盆栽观景,而且是布置材料的不二选则,可种植于草坪,树林下,作为点缀园艺,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陕产铁筷子大多生长在秦岭山区的灌木丛中或山地疏林中,其次宁夏、湖北及四川也有分布[2]。
铁筷子属大约有二十种左右,遍布于欧洲及亚洲等地。其中有一种 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又称黑毛七、小山桃儿七、嚏根草等[3],是我国民间的一种有明确疗效的中草药。入口其性凉,味稍苦,并带有小毒,但其适用症状较多,对跌打损伤,活血化瘀有着显著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膀胱炎、尿道炎等而且对疮疖肿毒也有不错的治愈效果[4]。此外,铁筷子不仅被选作城市绿化植物,而且还被多个区域视为珍稀植物保护品种。铁筷子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因此铁筷子对我国的毛茛科植物的研究具有科学价值。由于可用于科研、药用、园林、观赏等不同方面,而且到目前为止对于铁筷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可以利用合理的化学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可以起到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植物的化学成分,怎样合理的利用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5]。
1.2 铁筷子属植物化学成分
德国学者早在 19 世纪末即对Helleborus 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6],不久前苏联、德国及前南斯拉夫的学者进行了有关铁筷子属 Helleborus植物的药理试验与化学成分的研究,并且总结了一些主要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与其构造,为了更深入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1 甾体及其苷类
Helleborus 属植物富含大量的甾体皂苷成分,按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7]:
1.2.1.1 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蟾蜍二烯羟酸内酯是一种乙型强心苷类化合物。至今为止仅在鸢尾科、毛茛科、楝科、百合科、檀香科、景天科这六个科的一小部分植物中发现这种化学成分。这种化合物是Helleborus属植物的有效成份之一,亦是本科植物的特有成分,这类化合物主要存在形式是苷,该种化合物的作用可以起到升压、强心、也可以使呼吸兴奋,最近几年药理试验表明,其药理活性不仅仅包括抗病毒、抵御肿瘤的作用而且能使糖元的产生量增加,更能有效地控制乳酸生成的胰岛素样作用 [8,9]。
1897 年,第一次从观赏植物Helleborus Niger.中分离出含有强心活性的物质 Hellebrin是一位德国科学家在欧洲发现的;1943年,Walter Karrer运用了化学的方法推断出了Hellebrin的大致分子构造,其结论为该物质里面有六元内酯环的构造;继而1964年,Hellebrin的分子构型又得到了Reznichenko等人的认证,由试验得出Hellebrin的苷元和从蟾酥中分离得到的强心类化合物蟾蜍他里定(Bufotalidin)均为同一化合物,正因为如此才将该类化合物称为蟾蜍二烯羟酸内酯(Bufadienolide)。自此,就一直从该属植物里分得到新的Bufadienolide类化合物。
1.2.1.2 植源性蜕皮激素
蜕皮激素存在于昆虫体内的,尽管含量微小但是能后掌控昆虫的生理活性以及生长发育的一类甾体化合物,它的基本构造由 7烯6酮多羟基甾醇组成[10]。Butenandt和Karlson从500000g家蚕蛹中得到25mg α蜕皮激素(αecdysterone),并从中知道了其α,β不饱和烯酮的甾体化合物构造。直到1960 年秋季,Kalson等人通过试验从蚕蛹中分离得到了生物活性更强大的β蜕皮激素(βecdysterone), 并确定了它的基本构架,继而收到了科研人员的热衷[11]。
1966年,Nakanishi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抗肿瘤植物台湾罗汉松 (Podocarpusnakaii)的试验时,偶然的分离出四个含有蜕皮活性的蜕皮激素类化合物,所测得的百日青甾酮A( Ponasterone A
1 绪论
1.1 铁筷子简介 1
1.2 铁筷子属植物化学成分 1
1.2.1甾体及其苷类 1
1.2.1.1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2
1.2.1.2植源性蜕皮激素 2
1.2.1.3螺甾烷醇型皂苷 3
1.2.1.4呋甾烷醇类皂苷 3
1.2.2黄酮类化合物 3
1.2.3挥发油类 4
1.3 铁筷子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4
1.3.1强心作用 4
1.3.2抗肿瘤作用 4
1.3.3对呼吸中枢的兴奋及局部麻醉作用 5
1.3.4抗菌消炎活性 5
1.3.5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作用 5
1.3.6作化妆品特殊添加剂 5
1.4 铁筷子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5
1.4.1超声提取技术 5
1.4.2大孔吸附树脂 6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2 铁筷子的超声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材料 7
2.2 方法 7
2.2.1超声提取方法 7
2.2.2铁筷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7
2.2.3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7
2.2.4正交试验设计及各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2大孔吸附树脂 6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6
2 铁筷子的超声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材料 7
2.2 方法 7
2.2.1超声提取方法 7
2.2.2铁筷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7
2.2.3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7
2.2.4正交试验设计及各因素的水平设定 8
2.2.5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8
2.3 结果与分析 8
2.3.1标准曲线的确立 8
2.3.2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8
2.3.2.1提取时间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8
2.3.2.2提取温度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8
2.3.2.3液料比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9
2.3.2.4乙醇浓度对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9
2.3.3正交试验 10
2.4 最佳工艺检验结果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1.1 铁筷子简介
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系毛茛科铁筷子属(Helleborus)多年生草本植物[1]。铁筷子生长的环境为阴凉干燥的环境。其开花时间为春季,是一种优良的珍贵的野生花卉。不但适合适合盆栽观景,而且是布置材料的不二选则,可种植于草坪,树林下,作为点缀园艺,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陕产铁筷子大多生长在秦岭山区的灌木丛中或山地疏林中,其次宁夏、湖北及四川也有分布[2]。
铁筷子属大约有二十种左右,遍布于欧洲及亚洲等地。其中有一种 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又称黑毛七、小山桃儿七、嚏根草等[3],是我国民间的一种有明确疗效的中草药。入口其性凉,味稍苦,并带有小毒,但其适用症状较多,对跌打损伤,活血化瘀有着显著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膀胱炎、尿道炎等而且对疮疖肿毒也有不错的治愈效果[4]。此外,铁筷子不仅被选作城市绿化植物,而且还被多个区域视为珍稀植物保护品种。铁筷子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因此铁筷子对我国的毛茛科植物的研究具有科学价值。由于可用于科研、药用、园林、观赏等不同方面,而且到目前为止对于铁筷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可以利用合理的化学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可以起到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植物的化学成分,怎样合理的利用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5]。
1.2 铁筷子属植物化学成分
德国学者早在 19 世纪末即对Helleborus 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6],不久前苏联、德国及前南斯拉夫的学者进行了有关铁筷子属 Helleborus植物的药理试验与化学成分的研究,并且总结了一些主要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与其构造,为了更深入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2.1 甾体及其苷类
Helleborus 属植物富含大量的甾体皂苷成分,按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7]:
1.2.1.1 蟾蜍二烯羟酸内酯
蟾蜍二烯羟酸内酯是一种乙型强心苷类化合物。至今为止仅在鸢尾科、毛茛科、楝科、百合科、檀香科、景天科这六个科的一小部分植物中发现这种化学成分。这种化合物是Helleborus属植物的有效成份之一,亦是本科植物的特有成分,这类化合物主要存在形式是苷,该种化合物的作用可以起到升压、强心、也可以使呼吸兴奋,最近几年药理试验表明,其药理活性不仅仅包括抗病毒、抵御肿瘤的作用而且能使糖元的产生量增加,更能有效地控制乳酸生成的胰岛素样作用 [8,9]。
1897 年,第一次从观赏植物Helleborus Niger.中分离出含有强心活性的物质 Hellebrin是一位德国科学家在欧洲发现的;1943年,Walter Karrer运用了化学的方法推断出了Hellebrin的大致分子构造,其结论为该物质里面有六元内酯环的构造;继而1964年,Hellebrin的分子构型又得到了Reznichenko等人的认证,由试验得出Hellebrin的苷元和从蟾酥中分离得到的强心类化合物蟾蜍他里定(Bufotalidin)均为同一化合物,正因为如此才将该类化合物称为蟾蜍二烯羟酸内酯(Bufadienolide)。自此,就一直从该属植物里分得到新的Bufadienolide类化合物。
1.2.1.2 植源性蜕皮激素
蜕皮激素存在于昆虫体内的,尽管含量微小但是能后掌控昆虫的生理活性以及生长发育的一类甾体化合物,它的基本构造由 7烯6酮多羟基甾醇组成[10]。Butenandt和Karlson从500000g家蚕蛹中得到25mg α蜕皮激素(αecdysterone),并从中知道了其α,β不饱和烯酮的甾体化合物构造。直到1960 年秋季,Kalson等人通过试验从蚕蛹中分离得到了生物活性更强大的β蜕皮激素(βecdysterone), 并确定了它的基本构架,继而收到了科研人员的热衷[11]。
1966年,Nakanishi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抗肿瘤植物台湾罗汉松 (Podocarpusnakaii)的试验时,偶然的分离出四个含有蜕皮活性的蜕皮激素类化合物,所测得的百日青甾酮A( Ponasterone A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