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中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附件)

摘 要本文以陕产中药附子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附子中多酚类有效成分,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包括乙醇体积分数、时间、功率、料液比四个条件;包含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达到提取工艺优化。最终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12),实验得出2.79%的提取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方便,省时高效,实验所需条件要求较低,节能环保。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还有更加广泛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待开发,以后会在很多的领域被使用到,譬如说绿色环保食品行业,中医药健康产业,大型化化工生产等。
目 录
1 概述 1
1.1 附子的综述 1
1.1.1 附子的化学成分 1
1.1.2 附子的药理作用 2
1.2 多酚的综述 2
1.2.1 多酚的化学组成 2
1.2.2 多酚的药理作用 3
1.3 超声波辅助的应用 4
2 实验部分 5
2.1 材料与器材 5
2.1.1 材料 5
2.1.2 器材 5
2.2 实验方法 5
2.2.1 原料预处理 5
2.2.2 标准曲线的确定 5
2.2.3 附子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6
2.2.4 附子多酚的提取方法 6
2.3 实验结果 7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7
2.3.2 正交试验结果 11
2.3.3 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13
2.4 验证试验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概述
1.1 附子的综述
附子为有价值的中药之一,取自乌头植物的主要块茎,属于毛茛科。运用不妥会致使中毒,经过处理可以去除其部分毒性。附子为生长繁殖多年的木本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分在下品之列。主要分布于海拔在0.852.15千米的地带,如四川西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等地,一般采挖在六月下旬、七月和八月上旬。附子经过不同的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品种,其经一定浓度的盐水浸泡,经过反复晾干、晒干后就可炮制成盐附子;其煮到透心,切成薄片经浸泡染色,晒干后就是俗称的黑顺片;盐附子浸泡后同甘草、黑豆一起煮至透心,取出干燥后即可得到淡附子;除这些外还有白附子、炮附子[1]。在临床上附子主要用于治疗身冷盗汗、四肢冰凉、脉微欲绝的亡阳证等多种疾病,效果显著,生药不宜内服只可外用。附子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一直以来倍受国内众医药学家的重视。近年来,附子及其复方中药制品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癌症,炎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1.1.1 附子的化学成分
附子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2]。其毒性产生的关键就在于酯类生物碱的酯键,发生水解反应后可产生氨基醇,使毒性降低到最小。
表1.1 毒性化学成分及毒性程度
分类
化学成分
毒性程度
单酯类生物碱
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
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
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
较小
胺醇类碱
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
次乌头胺(hypacomne)

1.1.2 附子的药理作用
表1.2 附子的药理作用
作用
作用机制
强心作用
使β受体亢进,分泌儿茶酚胺
抗炎作用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控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3]
保护心肌作用
抑制内质网非特异性反应使细胞凋亡
线粒体保护作用有关[4]
镇痛作用
增加脊髓后角强啡肽的释放,
∝阿片受体介导[5]
抗肿瘤作用
提升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引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影响致癌细胞蛋白质的翻译和转录[6]
抗衰老作用
活性氧致使催化酶基因减少,降低了相关蛋白质的转录与翻译过程,调控性激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7]
1.2 多酚的综述
多酚又称单宁,属于酚类物质中的一种,它具有多元酚羟基结构。多酚是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的产物[8],在各类植物的很多部位都可以检测得到,不管是地下部分的根,还是地上部分的叶、皮、包括成熟的果实中都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早在18世纪末,就有大量植物多酚的研究报道表明多酚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9]。近些年来,植物多酚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在多个相关领域,包括医学治疗、食品生产、营养保健等,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以来,对其的研究与开发愈加全面,细致,深入。根据多酚不同的分子量大小和结构特征,适用方向也不同。对多酚的提取也从传统技术改进为更适用于当代食品、医学、工业的生产,传统技术通常把非多酚物质和有效成分共同提取出来,效果不佳,如果减弱或增强浸提条件,反而使得多酚类物质被毁坏,造成资源浪费。植物多酚作为现今已被发现的能源来说,它不同于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而是一种储备量极其丰富的,可循环的,可重复利用的绿色能源之一[10]。
1.2.1 多酚的化学组成
多酚由致癌性极强的多环芳烃,亲水性极强的羟基(OH),羧基(—COOH)和酚羟基等多个活性官能团组成。多酚亲水性极强,羧基和大量的酚羟基存在于分子中,使其显弱酸性。多酚在PH<7的环境下不产生化学反应,在PH>7的环境中易进行氧化反应,发生褐色改变[11]。因其化学性质十分活跃,在有氧气存在或是高温条件下时易发生氧化反应,变成醌类物质[12]。除此之外,按照酚环的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可将其分为酚酸、类黄酮、木聚素和木酚素等[13]。
郭文[14]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茯苓多酚中至少含有4种多酚类组分:绿原酸、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3,5二反式咖啡酰奎宁酸、3,4二反式咖啡酰奎宁酸及槲皮素。刘丽,常文[15]等从石榴皮中分离获得多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水仙苷,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甲氧基对苯二酚4O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对香豆酸葡萄糖酯,苯乙醇芸香糖苷。
1.2.2 多酚的药理作用
作用
作用机制
抗氧化作用
清除活性氧游离基,
保持身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免疫功能,
与过渡金属离子复杂氧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