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薄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择出最佳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及超声功率对薄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最终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5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350 W,提取得率4.221%。该工艺能有效的提取出薄荷叶中的总黄酮,提取效率高,方法可靠,稳定。
目 录
1 概述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薄荷性状研究 1
1.3 薄荷叶化学成分 1
1.3.1 挥发油 2
1.3.2 黄酮类化合物 2
1.3.3 三萜及甾体类类化合物 2
1.3.4 其他成分 2
1.4 薄荷叶药理作用研究 3
1.4.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3
1.4.2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3
1.4.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4
1.4.4 对平滑肌的作用 4
1.4.5 抗病原体作用 4
1.5薄荷的临床应用 4
1.5.1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4
1.5.2镇痛作用 5
1.5.3治疗皮肤疾病 5
1.5.4治疗炎症 5
1.5.5其他临床应用 5
1.6 提取工艺研究 6
1.6.1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 6
1.6.2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新发展 6
2 实验部分 7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
2.2 实验方法 7
2.2.1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7
2.2.2 单因素试验 11
2.2.3 正交设计 15
2.2.4 工艺验证 16
2.3 小结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薄荷叶是生活中常见的唇型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分[1],薄荷的茎叶均可药用,性味辛、凉,气香,在我国属于比较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薄荷广泛生长于全国各地,尤其在湖边、河滩和园地等处较为常见,是一种既可以做药材,又能够食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薄荷在我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上百年前,起初民间开始将鲜薄荷当做蔬菜作为食用,后来逐渐有人开始将薄荷叶采摘后晾干,泡茶饮用,而自唐朝以来薄荷叶便作为一种药材供人使用。如今薄荷用途更为广泛,已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众多领域。据《本草纲目》记载,薄荷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头痛、目赤、咽喉痛、牙痛等症状。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薄荷的功效和生理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目前针对薄荷中挥发性薄荷醇、薄荷脑等成分的研究较多[2],而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薄荷中黄酮类的研究更为少见[3]。因此笔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为了对薄荷这一传统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药物利用最大化提供依据,从而对薄荷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
1.2 薄荷性状研究
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约90cm长,30~60cm高,叶片为长圆形,周围呈锯齿状,长约4~7cm,宽为1~3cm,侧脉大约4~7对。花顶生,一般开白色、淡紫色、或粉红色的花。花期为八月前后,果期在十月。
薄荷属植物在全世界大约有30种,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为一年生植物。苏格兰薄荷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薄荷,其产地在英国;而美国是薄荷的主要产地;中国现有薄荷品种较多的为欧薄荷、辣椒荷及唇萼薄荷等。
1.3薄荷叶化学成分研究
薄荷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三萜及其甾体类化合物以及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等成分[4]。
1.3.1 挥发油
挥发油中包括酮、醇、酯、萜烯和萜烷类等化学成分,是目前薄荷的化学组分中研究探讨较为广泛的一类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主要受薄荷的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生长条件以及繁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种植培育的薄荷中, 薄荷新鲜叶中含有0.7%~1%的挥发油,干燥叶片中含有1.5%~2%。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是左旋薄荷醇(menthol),大约占75%,其次是左旋薄荷酮(menthone),占10%左右。Ruimin Lin等人用GCMS法测出每千克薄荷中薄荷醇的平均含量为121mg;林彤[5]等人通过实验分析了薄荷中挥发性物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从而证明薄荷挥发油中的薄荷酮和薄荷醇含量较为稳定,基本不受采收时间影响。
1.3.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是植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天然色素,同时也是构成薄荷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薄荷中主要含有的黄酮类物质为异黄酮苷(menthoside)、异瑞福灵(isoraifolin)以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luteolin7glucoside)等。曾建伟[6]等人在对薄荷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时,首次从薄荷叶中提取得到了刺槐素、蒙花苷、椴树素、香叶木等成分。在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薄荷中黄酮类化学组分积累的研究中,林彤等[5]测定出后期采收薄荷的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17%,高于初期采收的平均含量1.94%,从而表明苏薄荷中黄酮的含量具有一定规律。
1.3.3 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
薄荷叶中三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包括齐墩果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以及熊果酸等;沈红[7]等研究了薄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在不同生长时期内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薄荷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在生长初期时以7月下旬较高为0.3977%,其中齐墩果酸含量占0.1543%、熊果酸占0.2434%;在10月上中旬薄荷生长的后期阶段,薄荷三萜酸类化学组分的含量较高,达到0.5220%,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分别达到0.2294%和0.2926%。
1.3.4 其他成分
薄荷叶中不仅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同时还含有大黄素 (emodin)、大黄酚(ehrysophanol)以及大黄素甲醚(physcion)等一些常见的醌类化合物[9]。除此之外,薄荷叶中尚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类成分,其中包括缬氨酸(valine)、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以及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等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甘氨酸(glycine)、丝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人体非必需氨基酸类成分,这些氨基酸为人类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内研究学者陈秋林[8]等人对薄荷的茎、叶及整株植物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薄荷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最多,含量为9.705%;而薄荷茎和整株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则分别为3.997%和7.00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