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血浆hcy水平的影响(附件)

摘 要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secondary polycythemia)主要由于组织缺氧,致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多,引起红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目前,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西药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防治凝血或血栓形成的药物,副作用较大。丹红注射液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抗组织缺氧作用也比较明显。本课题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EPO的方法建立大鼠模型,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值(RBC),确保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Hcy水平。应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丹红注射液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血浆Hcy的影响,Hcy含量下降则说明药物有效。本论文通过丹红注射液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血浆Hcy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丹红注射液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丹红注射液扩大临床适应症奠定理论基础。目 录
1 引言
1.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相关血液因子的概述 1
1.2 丹红注射液及组成药物的概述 2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5
2.1.1 实验动物 5
2.1.2 实验器械和设备 5
2.2 实验方法 6
2.2.1 动物分组 6
2.2.2 动物模型制备 6
2.2.3 药物干预 6
2.2.4 标本采集 6
2.2.5 检测方法 7
2.2.6 统计学方法 7
3 结果
3.1 建模后各组Hcy、Hb、HCT、RBC检测结果比较 8
3.2 给药后各组Hcy、Hb、HCT、RBC检测结果比较 9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引言
1.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相关血液因子的概述
继发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建模后各组Hcy、Hb、HCT、RBC检测结果比较 8
3.2 给药后各组Hcy、Hb、HCT、RBC检测结果比较 9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引言
1.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相关血液因子的概述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其它疾病引起的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EPO)分泌增加,从而导致的红细胞恶性增多的疾病。红细胞数量是影响血液黏度和血流状态的重要因素,当红细胞数量增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血液瘀滞,血流缓慢,就会促进血栓的形成,红细胞携氧功能减低,造成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常见症状有头晕、头胀、头疼、心悸、乏力、失眠、眼花等;有时候会有黏膜及眼结膜充血,心绞痛,面部、手指、唇及耳廓呈暗红色到发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引起机体组织细胞缺氧,机体组织细胞的缺氧会导致机体血浆Hcy代谢受阻,含量升高。在临床上常见的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阿祥仁[1]等在对不同海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与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Hcy与MDA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与红细胞SOD、GSHPx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过高的Hcy氧化生成高胱氨酸时产生的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的毒性作用,使血管内皮的损伤加重,并导致微血管痉挛性收缩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可造成血管阻力增加,血液黏度增高,加重血流瘀滞。倪惠珍[2]等在探究益心康泰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中发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Hcy水平明显升高时,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增加;而NOS在缺氧等病理情况下,活性增加,使NO异常大量释放,诱发其细胞毒性作用,生成ONOO、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使缺氧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而丧失其正常的血管舒张功能,促使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发展。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体内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血浆Hcy的生成和代谢保持着严格的动态平衡,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障碍,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缺乏都会造成Hcy在体内蓄积,使其含量高于正常水平。通常认为成人空腹血清总Hcy水平正常值为015μmol/L,理想值<10μmol/L,高于15μmol/L被认为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高血同。高血酮是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载脂蛋白在血管壁堆积,影响纤溶蛋白的活性。
血红蛋白是高等动物体内负责运载氧气的一种蛋白质(缩写为Hb或HGB)。血红蛋白的增减在临床上能有效反映贫血程度,血红蛋白的量与红细胞数量不一定成平行关系。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铁原子,铁原子可以与氧气结合,血红蛋白的这一特点,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65~195g/L,青少年(儿童)为:110~160g/L。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的因素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和脱水。
血细胞比容(HCT)是指在一定容积全血中血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与红细胞比容很接近。血液分为血细胞和血浆,而血细胞中大多数为红细胞,因此二者的值很接近。若是红细胞比容过低,则说明红细胞数少或红细胞体积过小;若是红细胞比容高,则说明红细胞数量多或红细胞体积过大。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红细胞计数增大,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临床上可作为判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1.2 丹红注射液及组成药物的概述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用于月经不调、闭经经痛、产后瘀滞腹痛、神经衰弱、心烦不眠、冠心病、心绞痛、肝脾肿大、痈肿丹毒等症;性微寒、气微、味微苦涩。丹参主要成分[3]有脂溶性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二萜醌类包括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成分;酚酸类包括丹参酸、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酚、迷迭香酸,以及熊果酸、异阿魏酸等。丹参的药理作用有很多,比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抗血栓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肿瘤作用。我国应用丹参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载:“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除瘕、止烦渴,益气”。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管状花。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之痛之功效,可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疮痈肿痛;质轻、柔软、性温、气微香、味微苦。红花的主要成分有二氢黄酮类、木脂素类、多糖、挥发油、脂肪油和有机酸类,二氢黄酮类包括红花苷、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红花素、红花黄色素;木脂素类包括2,3二苄基丁内木脂素葡萄糖苷、2羟基牛蒡子苷。红花药理作用有:对心血管的治疗作用,抗凝血、抗血栓作用,镇痛、镇静作用。《本草纲目》 记载,其可“活血,止痛,润燥,散肿,通经”。
丹红注射液是用丹参和红花的提取物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有丹参酸、丹参酮、丹参酚酸和红花酚苷、红花黄色素、儿茶酚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0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