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球菌,为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自1984年从链球菌属中分出来自行成属,从最初的2个种变成了现在的41个种[1]。肠球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之一,曾应用于食品工程中,用于发酵和防制食物腐烂,还可以利用其作为益生菌在人体和动物体内,用于治疗腹泻、肠应激综合症,降低胆固醇水平,或提高免疫力、改善生长等。作为一种机会致病菌,肠球菌可引起人腹膜炎、脑膜炎、尿道炎及心内膜炎等;也可引起动物如猪的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鸡鸭的败血症,羊的脑炎等[2]。因此成为近年来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耐药屎肠球菌感染成为重要威胁。本文从江苏某养殖场分离的肠球菌菌株中,鉴定出屎肠球菌,并对其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分析猪源屎肠球菌对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为后续研究和猪场指导用药等提供指导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1.1菌株2
1.1.2主要试剂2
1.1.3主要仪器2
1.2 实验方法2
1.2.1 细菌的分离纯化及培养3
1.2.2 细菌DNA的粗提取3
1.2.3 PCR扩增 3
1.2.4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3
1.3药敏试验4
1.4 实验技术路线图4
2.结果及分析5
3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猪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调查
引言
肠球菌是革兰阳性(G+)球菌,是分布于人和动物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特定条件下可引发机体感染,成为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菌。肠球菌可引起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菌血症、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症。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机体正常菌群失调,临床上肠球菌感染不断上升,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3]。
在临床肠球菌感染中,粪肠球菌占据优势,约占80%~90%;其次是屎肠球菌,约占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其他肠球菌属约占5%以下。在美国,肠球菌已经成为医院内尿路感染和创伤感染的第二位致病菌,菌血症的第三位致病菌[4]。
肠球菌对目前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天然耐药,如头孢类抗菌药等;更重要的是,肠球菌对常用的另一些抗生素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如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的高水平耐药。特别是对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菌株在逐年增加[5]。在临床上,肠球菌对正常人不致病,但对免疫低下者可致机体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6]。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许多地区均有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报道,如张正等[7]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的553株肠球菌进行了耐药分析,发现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达到2.94%。
到目前为止,关于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动物源特别是猪源肠球菌的地方性流行趋势相对较少。鉴于动物源耐药肠球菌有向人类传播的潜在风险,基于全球健康(One Health)的概念的提出和推进,肠球菌耐药性的监测变得十分重要。本实验对猪场猪只的肠球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开展猪源肠球菌耐药性调查,为耐药肠球菌的防治和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 50株屎肠球菌。为2017年10月份,对来自江苏某养殖场健康猪粪便拭子分离纯化所得。
1.1.2 主要试剂 水解酪蛋白胨(MH)培养基、肠球菌培养基、TSB培养基、TE buffer、双蒸水、Taq酶等。
1.1.3 主要器材 恒温培养箱、冰箱、离心机、制冰机、水浴锅、DYY6C电泳仪、Alphalmager2200凝胶成像系统。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细菌的分离:将从健康猪粪便拭子在超净台中放入分装好的肠球菌培养基试管中,37℃ 180 rpm振摇培养33.5 h后用接种环将菌液分区接种于MH平板上。
细菌的纯化:待平板上长出单菌落之后,将接种环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后,冷却1min,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用Z字划线法进行划线分离纯化,挑取的菌落用记号笔标注。
细菌保种:将已经纯化的细菌接种到含有TSB肉汤的EP管中,置于恒温箱37℃培养24 h,然后转移到2 mL冻存管于-20℃冰箱冻存,留待提取DNA。
细菌的鉴定:对需要进一步鉴定的纯培养细菌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其大小、形态和染色特征。
1.2.2 细菌DNA的粗提取
将冰箱内的冻存管取出,置于超净台下,放置一段时间,使菌液融化呈液态;取出高压好的1.5 mL EP管,加入1000 μL的MH培养液,然后加入50 μL菌液,并做好标记,置于摇床中,培养24 h。待长出细菌后,取出并第一次离心(离心条件6000r/min,4 ℃),离心10 min。然后弃上清液,加入100 μL TE buffer,重悬,再沸水浴10min,取出,冰水浴5 min,然后进行第二次离心(离心条件为12000 r/min,4℃),离心8 min。结束取出,取上清液[8]。
注意事项:
摇床培养的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容易导致细菌死亡;离心过程中,严格遵守离心机使用流程,注意离心管保持对称,不够的用等量蒸馏水补齐。
1.2.3 PCR扩增
本次实验的PCR反应体系如下:
Mix 25 μL
上游引物 1.5 μL
下游引物 1.5 μL
模板 2 μL
dd H?O 20 μL
总体积 50 μL
PCR扩增程序如下:
94 ℃ 预变性10 min
94 ℃ 变性30 s
57 ℃ 退火30 s
72 ℃ 延伸3060 s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