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种鸡群禽白血病的诊断
禽白血病是病毒性肿瘤病,还可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性,引起鸡的免疫失败、继发感染等,近年来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实习所在的某肉种鸡养殖场病死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剖检,发现在实习期间种鸡群的死淘率为1.89%,高于该场往年正常的平均水平;剖检的30个病死鸡中,具有消瘦,肝脏肿大、弥撒肿瘤结节、破裂出血,脾脏肿大、色泽变淡,肠道肿瘤等禽白血病特征的为18例;采集10份疑似病例的肝、脾病变组织送检,实验室检测出6份为禽白血病病毒基因阳性。因此,初步确诊该鸡群较高的零星死亡为禽白病所致。最后,根据禽白血病的传播途径,针对行业对畜牧业的监控、管理现状和本人实习的某养殖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临床禽白血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材料和方法 2
1.1 病例来源 2
1.2 方法 3
1.2.1 流行病学调查 3
1.2.2 剖检观察 3
1.2.3 实验室检测 3
2 结果 3
2.1 流行病学统计结果 3
2.2 临床诊断结果 4
2.2.1 临床症状 4
2.2.2 剖检病变 4
2.2.3 实验室检测结果 8
3 分析及讨论 8
3.1 分析 8
3.2 禽白血病的防控 8
3.2.1 理论依据 8
3.2.2 具体措施 8
3.3 讨论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一例肉种鸡群禽白血病的诊断
引言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引起的一种易传染的肿瘤性疾病。ALV 是一种基因组为单股RNA 的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 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 可分为A、B、C、D、E、F、G、H、I 和J 10 个亚群。但自然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 和J 6 个亚群[1]。其中J 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 而E 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因 ALV 毒株、带毒鸡品种、发病日龄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多种病理变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2]。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在 4 月龄后发病,性成熟期达到高峰。剖检常可见肝、脾、肾、法氏囊等处出现肿瘤结节,偶尔可在心肌、性腺、骨髓、肠系膜和肺等器官发现病灶。肿瘤结节呈灶状或弥漫形分布,颜色灰白或淡黄,大小不一,切面均匀一致。组织病理学可见灶状或多中心的肿瘤组织,它们由成淋巴细胞组成,全部处于原始发育阶段。试验表明,LL 肿瘤依赖于法氏囊而发生,肿瘤结节由最初的法氏囊细胞分化而来。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常在 36 月龄发病,临床表现为增生型和贫血型两种。剖检可见表现全身性贫血,皮下、肌肉和内脏出血。增生型特征病变为:肝脾肿大;肾红肿且质地软;骨髓增生、软化,呈暗红、樱桃红色。贫血型特征病变表现为内脏萎缩,尤其是脾;骨髓颜色变淡;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显著下降。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骨髓和肝脏的窦状隙及毛细血管内有大量成红细胞积聚。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鸡,自然状态下少见。病程较长。剖检可见实质器官增大变脆;肝脏出现灰色弥散性肿瘤结节;骨髓变硬、呈红色或灰色。组织学病理可见大量成髓细胞聚集在血管内外及外周血液中。
骨髓细胞瘤病:由 ALVJ 引起,具有特征性病变。肿瘤病变常发生于骨髓,最初在胸肋骨、骨盆、髓膝关节周围以及头椎骨,骨膜下可见白色石灰样憎生的肿瘤组织,隆起于骨表面,随着毒血症的进一步发展,肿瘤组织广泛地出现在肝脏、脾脏、肾脏、卵巢和睾丸[3]。骨瘤病变往往出现得最早,这可能是因为胸骨的骨板薄而松软,容易被穿透。
骨硬化病:剖解病变表现为,骨干或长骨端区增厚,呈海绵状,早期易被切开,剥去骨膜可发现坚硬的石化骨。组织病理学可见,骨细胞数目增多且体积变大,嗜酸性;新生骨为嗜碱性和纤维性;破骨细胞增多等。
血管瘤:常见于各日龄的皮肤和内脏。剖检可见血泡或实体瘤,呈细胞增生性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血管高度扩张,壁薄。近年来,我国许多蛋鸡场发生血管瘤的比例显著增加,常发生于开产前后。病毒分离鉴定表明该血管瘤主要由 ALVJ 引起。
其他病变:如肾瘤、肾胚细胞瘤、肝癌和结缔组织瘤等,自然状况下均极少见。
近两年来,各地蛋鸡场在开产后发生白血病/血管瘤的病例报告普遍显著上升[4]。该病已成为影响我国蛋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不仅对广大养殖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如不及时解决也可能影响我国鸡蛋市场。实际上,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发髓样细胞瘤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已随引种传入我国,先是给我国白羽肉鸡带来了很大损失,又进一步传入我国地方品系三黄鸡和蛋用型鸡。
本人在实习期间,观察到泰州市某种鸡养殖场发生病鸡零星死亡,病死率高于往年平均水平。通过对30例病死鸡的病理解剖,观察到消瘦,肝脏肿大、弥撒肿瘤结节、破裂出血,脾脏肿大、色泽变淡,肠道肿瘤等禽白血病特征病变,存在继发感染的特征。在收集整理了临床数据,病理表现后,又采集了病死鸡的病变明显的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检测,确定了病死鸡大多因感染禽白血病病毒所致。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为本人实习的某肉种鸡养殖企业,该场存栏14万套种鸡,公司规划年上市肉鸡1500万羽。鸡群种类有:优质黄鸡、芦花鸡、九斤王、青脚麻、AA、竹丝鸡、灵山和天仙。产蛋鸡舍有8间,每间存鸡5千多只。另有育成舍4间,育雏舍2间。本次实习期间仅对产蛋鸡进行剖检。种鸡大群状况良好,在饲养过程中部分零星死亡。经仔细观察,发现少量病鸡消瘦,部分腹围增大,无其他明显症状。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 对本人实习的某养殖企业种鸡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观察病鸡的临床症状,统计疫病流行期间蛋鸡群的死亡率。
1.2.2 剖检观察 先后剖检30只病死鸡,观察其病理变化,记录不同器官的特征性病变。
1.2.3 实验室检测 采集10份疑似病例的肝、脾病变组织送检,检测是否存在禽白血病病毒基因。另外,从大群中随机采集种鸡泄殖腔棉拭子30份送检测,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p27抗原,判断大群是否存在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2 结果
2.1 鸡群流行病学统计结果
该种鸡场有产蛋种鸡4万多只,大群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可见零星死亡(表12)。在实习期间,调查发现两栋鸡舍内蛋鸡群的母鸡死亡率分别为1.28%及1.79%,公鸡死亡率分别为25%和5.33%,高于该场种鸡往年正常死淘水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材料和方法 2
1.1 病例来源 2
1.2 方法 3
1.2.1 流行病学调查 3
1.2.2 剖检观察 3
1.2.3 实验室检测 3
2 结果 3
2.1 流行病学统计结果 3
2.2 临床诊断结果 4
2.2.1 临床症状 4
2.2.2 剖检病变 4
2.2.3 实验室检测结果 8
3 分析及讨论 8
3.1 分析 8
3.2 禽白血病的防控 8
3.2.1 理论依据 8
3.2.2 具体措施 8
3.3 讨论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一例肉种鸡群禽白血病的诊断
引言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引起的一种易传染的肿瘤性疾病。ALV 是一种基因组为单股RNA 的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 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 可分为A、B、C、D、E、F、G、H、I 和J 10 个亚群。但自然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 和J 6 个亚群[1]。其中J 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 而E 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因 ALV 毒株、带毒鸡品种、发病日龄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多种病理变化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2]。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在 4 月龄后发病,性成熟期达到高峰。剖检常可见肝、脾、肾、法氏囊等处出现肿瘤结节,偶尔可在心肌、性腺、骨髓、肠系膜和肺等器官发现病灶。肿瘤结节呈灶状或弥漫形分布,颜色灰白或淡黄,大小不一,切面均匀一致。组织病理学可见灶状或多中心的肿瘤组织,它们由成淋巴细胞组成,全部处于原始发育阶段。试验表明,LL 肿瘤依赖于法氏囊而发生,肿瘤结节由最初的法氏囊细胞分化而来。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常在 36 月龄发病,临床表现为增生型和贫血型两种。剖检可见表现全身性贫血,皮下、肌肉和内脏出血。增生型特征病变为:肝脾肿大;肾红肿且质地软;骨髓增生、软化,呈暗红、樱桃红色。贫血型特征病变表现为内脏萎缩,尤其是脾;骨髓颜色变淡;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显著下降。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骨髓和肝脏的窦状隙及毛细血管内有大量成红细胞积聚。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发生于成年鸡,自然状态下少见。病程较长。剖检可见实质器官增大变脆;肝脏出现灰色弥散性肿瘤结节;骨髓变硬、呈红色或灰色。组织学病理可见大量成髓细胞聚集在血管内外及外周血液中。
骨髓细胞瘤病:由 ALVJ 引起,具有特征性病变。肿瘤病变常发生于骨髓,最初在胸肋骨、骨盆、髓膝关节周围以及头椎骨,骨膜下可见白色石灰样憎生的肿瘤组织,隆起于骨表面,随着毒血症的进一步发展,肿瘤组织广泛地出现在肝脏、脾脏、肾脏、卵巢和睾丸[3]。骨瘤病变往往出现得最早,这可能是因为胸骨的骨板薄而松软,容易被穿透。
骨硬化病:剖解病变表现为,骨干或长骨端区增厚,呈海绵状,早期易被切开,剥去骨膜可发现坚硬的石化骨。组织病理学可见,骨细胞数目增多且体积变大,嗜酸性;新生骨为嗜碱性和纤维性;破骨细胞增多等。
血管瘤:常见于各日龄的皮肤和内脏。剖检可见血泡或实体瘤,呈细胞增生性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血管高度扩张,壁薄。近年来,我国许多蛋鸡场发生血管瘤的比例显著增加,常发生于开产前后。病毒分离鉴定表明该血管瘤主要由 ALVJ 引起。
其他病变:如肾瘤、肾胚细胞瘤、肝癌和结缔组织瘤等,自然状况下均极少见。
近两年来,各地蛋鸡场在开产后发生白血病/血管瘤的病例报告普遍显著上升[4]。该病已成为影响我国蛋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不仅对广大养殖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如不及时解决也可能影响我国鸡蛋市场。实际上,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引发髓样细胞瘤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已随引种传入我国,先是给我国白羽肉鸡带来了很大损失,又进一步传入我国地方品系三黄鸡和蛋用型鸡。
本人在实习期间,观察到泰州市某种鸡养殖场发生病鸡零星死亡,病死率高于往年平均水平。通过对30例病死鸡的病理解剖,观察到消瘦,肝脏肿大、弥撒肿瘤结节、破裂出血,脾脏肿大、色泽变淡,肠道肿瘤等禽白血病特征病变,存在继发感染的特征。在收集整理了临床数据,病理表现后,又采集了病死鸡的病变明显的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检测,确定了病死鸡大多因感染禽白血病病毒所致。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为本人实习的某肉种鸡养殖企业,该场存栏14万套种鸡,公司规划年上市肉鸡1500万羽。鸡群种类有:优质黄鸡、芦花鸡、九斤王、青脚麻、AA、竹丝鸡、灵山和天仙。产蛋鸡舍有8间,每间存鸡5千多只。另有育成舍4间,育雏舍2间。本次实习期间仅对产蛋鸡进行剖检。种鸡大群状况良好,在饲养过程中部分零星死亡。经仔细观察,发现少量病鸡消瘦,部分腹围增大,无其他明显症状。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 对本人实习的某养殖企业种鸡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观察病鸡的临床症状,统计疫病流行期间蛋鸡群的死亡率。
1.2.2 剖检观察 先后剖检30只病死鸡,观察其病理变化,记录不同器官的特征性病变。
1.2.3 实验室检测 采集10份疑似病例的肝、脾病变组织送检,检测是否存在禽白血病病毒基因。另外,从大群中随机采集种鸡泄殖腔棉拭子30份送检测,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p27抗原,判断大群是否存在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2 结果
2.1 鸡群流行病学统计结果
该种鸡场有产蛋种鸡4万多只,大群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可见零星死亡(表12)。在实习期间,调查发现两栋鸡舍内蛋鸡群的母鸡死亡率分别为1.28%及1.79%,公鸡死亡率分别为25%和5.33%,高于该场种鸡往年正常死淘水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