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长鬃山羊幼崽死亡病例的诊断与分析

台湾山羊,又名台湾长鬃山羊,是台湾本土一种特有的小型牛科动物。2015年3月11日出生3日的长鬃山羊幼崽因呼吸衰竭死亡,为查明动物死亡具体原因,特对其进行病理解剖,通过对实质器官的肉眼观察,及部分器官的病理切片分析,该动物肺部发生病变,镜检发现支气管腔和肺泡内存在大量胎粪颗粒及炎症细胞,综合分析该动物的死亡原因是吸入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2
1 材料与方法2
1.1 解剖材料2
1.2 发病情况与治疗状况2
1.3 试剂3
1.4 器材3
1.5 方法3
1.5.1 动物尸体解剖 3
1.5.1.1 动物尸体保存3
1.5.1.2 动物外观检查3
1.5.1.3 动物脏器解剖3
1.5.2 冰冻切片的制作 4
1.5.2.1 取材4
1.5.2.2 切片4
1.5.2.3 固定4
1.5.2.4 染色4
1.5.2.5 封片4
1.5.2.6 结果4
1.6 冰冻切片的镜检 5
1.7 实质器官保存 5
1.8 冰冻切片保存 5
2 结果与分析5
2.1 外观完整性检查结果 5
2.2 器官肉眼病变 5
2.3 组织病理学观察 7
2.3.1 肺脏病理切片镜检结果 8
2.3.2 肾上腺病理切片镜检结果 9
2.3.3 膀胱病理切片镜检结果 9
2.3.4 小肠病理切片镜检结果10
3 分析与讨论 11
3.1 结果分析11
3.2 讨论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12
一例长鬃山羊幼崽死亡病例的诊断与分析
引言
台湾长鬃山羊(学名:Naemorhedus swinhoei; 英文名:Formosan Serow),又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山羊、野山羊、台湾羚羊、台湾毡鹿,属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为台湾特有的保育类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I级保护物种[1]。长鬃山羊在全球仅分布于东南亚、日本和台湾,日本长鬃山羊自1955起被政府列为特别天然纪念物,受到法律严格保护,并设有15个长鬃山羊保护区。台湾长鬃山羊在1972年才被全面禁猎并列为珍贵稀有保育类物种,但盗猎事件频发。作为迁地保护的物种之一,台北市立动物园在80年代初开始从野外引入长鬃山羊并驯化圈养,目前已经形成一个约40头左右的稳定种群 。
台湾长鬃山羊,体型表现为躯体健硕、四肢骨骼粗壮,是一种中型草食动物。其正常体长约80160cm,肩高约8594cm,体重约50140Kg[2]。全身覆盖有粗糙短毛,背部的毛通常呈灰色或黑色,颈部毛呈白色至黑色,腹部的毛呈灰白色。长鬃山羊雌性和雄性额头上均有一堆空心、形状为圆锥形的洞角,其角度呈稍向后弯曲,长度约为1525cm。其前后肢皆有明显的蹄间腺,且眶下腺发达[3]。
为了更好的保护台湾长鬃山羊,扩大动物种群,丰富遗传基因多样性,增进两岸沟通交流。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于2011年4月从台北市立动物园引进两只台湾长鬃山羊 “喜羊羊”、“乐羊羊”[4]。2015年3月11日0点48分,“乐羊羊”成功诞下雌性长鬃山羊一只,命名“美美”。长鬃山羊幼崽出生时,体重约为1.86千克(正常体重约为2.22.8千克),三日后因呼吸衰竭死亡。为详细了解其病因,为日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借鉴,当天夜间,在四零四医院病理科进行病理解剖。经过剖检,死亡病因确诊为吸入性肺炎。
1 材料与方法
1.1 解剖材料
动物:死亡的台湾长鬃山羊幼崽1只,出生于2015年3月11日0点48分,死亡于2015年3月15日19时37分。
1.2 发病情况与治疗状况
雌性台湾长鬃山羊“乐羊羊”为第三胎,其从羊水破裂到幼崽分娩持续时间长,约1.5小时,而正常的分娩时间约为1545分钟。该长鬃山羊幼崽首次吃到初乳的时间较晚,大约在3月11日6点多,正常幼崽一般在出生后1小时左右吃到初乳,幼崽一直表现不喜运动,整体较虚弱。3月14日凌晨2时许,该长鬃山羊幼崽出现站立不稳,并伴有弓背现象,经检查发现幼崽有脱水现象,幼崽可视粘膜苍白。因此,对长鬃山羊幼崽进行及时的口服补充营养液体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并根据幼崽的生命迹象和状况,多次调整救治方案。增加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心衰现象增加强心药。但幼崽仍表现吮乳次数下降,并由原来的45次/分钟下降到12次/分钟,最终不吮乳,于3月15日19时不幸夭折。
1.3试剂
70%、80%、90%、95%浓度的酒精,无水乙醇,苏木精染液,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酒精溶液,中性树胶等。
1.4器材
切片刀、Leica CM1900冰冻切片机、恒温箱、酒精灯、滴管、保温箱、无菌工作台、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培养皿、镊子、染色缸、盖玻片、载玻片、中性树胶、树胶瓶、奥林巴斯显微镜等。
1.5方法
参照《动物解剖学实验指导》及《动物病理冰冻切片制作实验指导》
1.5.1动物尸体解剖
参照《动物解剖学实验指导》
1.5.1.1 动物尸体保存
将长鬃山羊幼崽的尸体放入保温箱中冷冻保存,便于当天病理解剖工作的开展和病理切片的制作。
1.5.1.2 动物外观检查
检查长鬃山羊幼崽体表有无损伤,是否出现被毛缺损等情况。检查幼崽是否有蹄部、腿部损伤,以排除外伤致死的可能性。
1.5.1.3 动物脏器解剖
使长鬃山羊幼崽仰卧在手术台上,将其进行系统解剖。于幼崽四肢系部环切皮肤,然后沿着内侧正中线纵切直至腹正中线。沿中轴线从下颌部位纵向切开皮肤至肛门处,暴露皮下组织。观察皮下是否有外伤淤血、出血点的存在,观察肌肉有无断裂或明显缺陷。之后,沿正中轴线顺序剥离皮肤,再沿着皮下组织分离,剥开四肢和躯干的皮肤,观察全身各体表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观察其颜色、大小,是否有明显的肿胀、炎症。观察其肌肉是否有明显的断裂、挫伤等,仔细观察肌肉上是否有出血点的存在。
沿正中腹白线剖开腹腔,切开肌肉和肋骨,切开胸膜、腹膜,打开幼崽的胸腔和腹腔,用手握住肩胛骨用力向下压住,切开膈肌,暴露各胸腔、腹腔脏器,观察脏器的色泽、大小,是否结构完整,有无出现明显破损、病变,观察胸腔、腹腔脏器是否发生黏连。
结扎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将心脏取下。结扎气管,取下肺脏和气管。结扎各出入脏器的主要动静脉,依次取下脾脏、肝脏、消化道、肾脏、膀胱等主要脏器。取下各脏器后,从各个脏器上取出疑似病变的部位各34块留作备用,为进行病理切片制作的做好准备。同时,进行病理解剖的过程,观察心脏、呼吸道、消化道、泌尿器官的形态,是否出现水肿、充血或者明显的炎症反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6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