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本文结合超声提取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对影响提取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市场上的葛根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粉末粒度作为自变量设计实验,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粉末粒度和乙醇浓度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2 ℃、乙醇浓度63%、超声时间31 min、粉末粒度120目,在此工艺条件下,葛根素提取率为5.3%,与预测值5.1%相似。目 录
1.绪论
1.1葛根概述 1
1.2葛根的化学成分 1
1.2.1异黄酮类化合物 1
1.2.2香豆素类化合物 1
1.2.3芳香类化合物 1
1.2.4三菇类化合物 1
1.2.5其它成分 2
1.3葛根素的理化性质 2
1.4葛根的药理应用 2
1.4.1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2
1.4.2降压作用 2
1.4.3调节血糖作用 3
1.4.4调节脑循环作用 7
1.4.5改善微循环作用 3
1.4.6抗心律失常作用 3
1.4.7对记忆的影响 3
1.4.8解酒护肝作用 4
1.5葛根素的分离与纯化工艺 4
1.5.1正丁醇萃取法 4
1.5.2柱层析法 4
1.5.3大孔树脂吸附法 4
1.5.4络合萃取法 5
1.5.5分子印迹技术 5
1.5.6微波辅助萃取法(MAE) 5
1.5.7超声提取法 5
2.实验内容
2.1仪器与材料 7
2.1.1仪器 7
2.1.2试剂及药材 7
2.2试验方法 7
2.2.1色谱条件 7
2.2.2对照品和溶液的制备 7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2.3方法学考擦 7
2.3.1线性关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5.7超声提取法 5
2.实验内容
2.1仪器与材料 7
2.1.1仪器 7
2.1.2试剂及药材 7
2.2试验方法 7
2.2.1色谱条件 7
2.2.2对照品和溶液的制备 7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2.3方法学考擦 7
2.3.1线性关系考察 7
2.3.2精密度试验 8
2.3.3稳定性试验 8
2.3.4加样回收率试验 9
2.3.5重复性试验 9
2.4单因素实验 10
2.4.1乙醇浓度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 10
2.4.2提取时间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 10
2.4.3提取温度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 11
2.4.4提取粒度对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 12
2.5响应面试验 13
2.5.1因素水平表设计 13
2.5.2响应曲面法 13
2.5.3回归模型方程 15
2.5.4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响应面图 16
2.5.5响应曲面法的分析 19
2.6讨论 19
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3
1.绪论
1.1 葛根概述
葛根系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1]。豆科葛属植物分布在亚热带的有30余种,在我国约有10种。包括野葛、粉葛、山葛、食用葛、黄花葛、蜜花葛、云南葛、三裂叶葛、小花葛等[2],野葛和粉葛被中国药典收录,野葛以野生为主,资源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多。除青海、新疆和西藏外,葛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盛产于湖南、广西、广东、四川、吉林等地[3]。葛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素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4],是传统医学上的常用药物。
1.2 葛根的化学成分
1.2.1异黄酮类化合物
葛根中有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营元、染料木素、染料木苷、芒柄花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1974年,方起程等[5]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野葛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成分,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1987年,金城等[6]率先从野葛中分离得到两种新化合物,8C芹菜糖(16)葡萄糖大豆苷和8C芹菜糖(16)葡萄糖染料木苷。
1.2.2香豆素类化合物
野葛中的异戊二烯大豆苷元衍生物,其实是相似黄酮类的一类化合物,它属于是香豆素中的香豆葛苷。1972年,卢艳华[7]等从野葛根中首次分得葛香豆雌酚。1985年,陈妙华等[8]首次从野葛中分得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
1.2.3芳香类化合物
1987年,日本学者野原培红等从野葛当中分离出三个芳香族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葛苷A类化合物、葛苷B类化合物、葛苷C类化合物。1993年,李生茂等[9]对葛根进一步分离得到了两个芳香类化合物。
1.2.4三菇类化合物
1985年,韩力等[10]在日本产的野葛当中用正丁醇提取法,从中得到了总皂苷部分,水解后用交联葡聚糖LH20色谱柱过滤,以甲醇洗脱,分得了7种齐墩果烷型的三菇类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等分析、鉴定,其中4个为已知成分,槐花二醇(sophoradiol )、槐二醇(cantoniensistriol)、大豆皂醇B、A (soyasapogenols B and A),另外三个为新的三萜类化合物,由质谱裂解产生的离子碎片说明这三个化合物均具有大豆苷元的骨架,为葛根皂醇C、A (kudzusapogenolC、 A)和葛根皂醇B甲酯(kudzusapogenol B methylester )。之后又从葛根中得到十二个新的三菇类皂苷,Soyasaponin A3 ,Kudzusaponins SA 1,Kudzusaponins SA2, Kudzusaponins SA3,Kudzusaponins SA4,Kudzusaponins SB 1,Kudzusaponins A 1,Kudzusaponins A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