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迭香酸对咖啡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论文以咖啡酸、迷迭香酸两种小分子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温度和pH对咖啡酸、迷迭香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相互作用的影响,为小分子药物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咖啡酸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恒定时,咖啡酸与HSA的结合常数随pH值的上升而上升;当pH值恒定时,其结合常数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咖啡酸与HSA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2)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值条件下,迷迭香酸存在时,咖啡酸联合与HSA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迷迭香酸的浓度恒定时,咖啡酸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降低。目 录
1 绪论
1.1 引言 1
1.2 研究意义及现状 1
1.2.1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意义 1
1.2.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现状 2
1.3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研究方法 2
1.4 研究对象 3
1.4.1 咖啡酸 3
1.4.2 迷迭香酸 3
1.5 本文的立题依据 4
2 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方法 6
2.1.1 仪器与试剂 6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
2.1.3 方法 6
2.2 结果与讨论 6
2.2.1 咖啡酸与HSA的猝灭类型 6
2.2.2 温度、pH值对咖啡酸与HSA作用的影响 6
2.2.3 咖啡酸与HSA的作用力类型 6
2.2.4 迷迭香酸对咖啡酸与HSA作用的影响 6
2.3 实验方法 7
2.3.1 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 7
2.3.2 咖啡酸与HSA的荧光光谱实验 8
2.3.3 迷迭香酸存在时,咖啡酸与HSA的荧光光谱实验 8
2.4 结果与讨论 8
2.4.1 咖啡酸与HSA的猝灭类型 8
2.4.2 温度、pH值对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SA作用的影响 6
2.3 实验方法 7
2.3.1 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 7
2.3.2 咖啡酸与HSA的荧光光谱实验 8
2.3.3 迷迭香酸存在时,咖啡酸与HSA的荧光光谱实验 8
2.4 结果与讨论 8
2.4.1 咖啡酸与HSA的猝灭类型 8
2.4.2 温度、pH值对咖啡酸与HSA作用的影响 16
2.4.3 咖啡酸与HSA的作用力类型 16
2.4.4 迷迭香酸对咖啡酸与HSA作用的影响 16
2.5 小结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3
1 绪论
1.1 引言
生活中,药物与人们息息相关,当药物进入人体内,药物在体内的血浆蛋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结合,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会因这种结合而延长,且游离浓度也会相应减少,因此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会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运输、代谢、排泄等过程。临床研究发现:易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在体内的游离浓度较小,所以药物的代谢较慢,但在存在竞争结合作用的药物的情况下,将会增加其游离浓度,所以可能发生毒性作用[1];反之,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在体内的游离浓度较大,代谢较快,作用时间短,在体内的安全性较好。因此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与体内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章综述研究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意义、现状、研究方法及本文的研究对象等,并简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主要内容。
1.2 研究意义及现状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两种不同的结合过程分为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力较强(一般为共价键)为不可逆过程,其主要为化学反应,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因为其结合型药物不能转化为游离型。但可逆过程是绝大多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过程,因为可逆过程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力(一般为:氢键(hydrogen bond)、离子键(ionic bond)、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 bond)、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等)较弱,所以可逆过程中两种药物可以发生相互转换,使血液中药物的游离浓度(即:有效药物浓度)发生变化而影响药物疗效。
1.2.1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意义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与血浆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一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导致分子量增加,不能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发挥药效。而另一部分呈游离而可以跨膜转运发挥药效,当游离药物被代谢后,结合态药物与血浆蛋白通过可逆反应使游离药物浓度稳定,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因此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表现在:首先,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会影响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表清除率(clearance rate)、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其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第三,可根据研究所得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参数来设计、合成、修饰、开发新的药物。
1.2.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现状
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对新药的研究开发、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临床合理用药及代谢动力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集中在:①通过研究不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基本参数,以此来表征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机制;②考虑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③研究多种药物同时与血浆蛋白作用时的竞争机制或协同机制;④发展和改进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等。目前,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内容主要包括:结合率、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点种类数 、结合距离、作用力类型、结合后蛋白构象的变化、药物的竞争结合以及协同结合作用等。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计算药物与血浆蛋白的基本参数来表征其与蛋白结合的机制及不同药物同时作用时的竞争或协同作用。
1.3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研究方法
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与人体血液中的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贮存、转运以及在体内的代谢。目前,研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方法中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FL)应用较多,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简单方便,而且样品的用量少、测定范围广。利用荧光光谱法可得到药物与蛋白的猝灭常数、猝灭机理、结合距离、结合位点的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作用力类型等参数,并能提供加入药物后,血浆蛋白的构象变化信息。
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同步荧光发、荧光增强法、荧光猝灭法、荧光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