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研究消银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优化消银颗粒制备工艺。对方中13味中药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苦参碱的薄层色谱为指标,考察最优工艺过程。 制备工艺最佳流程为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外,其余玄参、苦参等制成饮片,加七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分为药渣和药液,药渣添加适量,70%乙醇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上述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药粉,混和均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阿司帕坦和糊精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包装,即得。金银花、红花因含较多挥发油,直接粉碎入药而剩余其他药材采取醇提取工艺为制备工艺。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1.3 消银颗粒组成 2
1.4 组方意义 2
1.5 组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2
2 消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2.1 消银颗粒药品标准 4
2.2 消银颗粒制备工艺流程图 6
2.3 实验部分 7
2.3.1 实验材料 8
2.3.2 试验方法 8
2.4工艺研究小结 14
3 结论 15
4 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消银颗粒是由地黄、牡丹皮、玄参、金银花、大青叶、蝉蜕、赤芍、红花等13味中药的组方,经适宜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复方颗粒剂,具有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应用于银屑病、湿疹等疾病的治疗.牡丹皮含丹皮酚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苷类成分,丹皮酚是抗炎镇痛的有效成分,但其水溶性低,具升华特性[1]。苦参碱是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能溶于水。此外,生地黄中梓醇和调节免疫的多糖、大青叶所含解热抗炎的有机酸类成分等在水中均有较好溶解性。中药颗粒剂作为汤剂的发展剂型,在提取过程中考虑药材的有效成分选择相应的工艺,同时考虑汤剂提取流程,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尽可能减少无效成分,便于制剂加工[2]。
目前消银颗粒的工艺流程中对含挥发油成分的金银花、红花进行的粉碎直接入药的工艺方法,对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是可取的,然而药粉入药又使得颗粒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梓醇和调节免疫的多糖、大青叶所含解热抗炎的有机酸类成分等在水中均有较好溶解性。中药颗粒剂作为汤剂的发展剂型,在提取过程中考虑药材的有效成分选择相应的工艺,同时考虑汤剂提取流程,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尽可能减少无效成分,便于制剂加工[2]。
目前消银颗粒的工艺流程中对含挥发油成分的金银花、红花进行的粉碎直接入药的工艺方法,对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是可取的,然而药粉入药又使得颗粒剂的溶液不够清澈,影响患者的口感,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其制备工艺,最大限度化的提高颗粒的溶解度,而又符合国家药典标准。
中药颗粒剂是指提取物与适当的赋形剂或用一系列粒径颗粒饮片粉末制备的颗粒状制剂,属于一类常用的中药剂型。规定的粒度范围是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15%。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6.0%。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的指导下,本课题通过实验探讨消银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熟悉消银颗粒制备工艺技术。
1.2 选题意义
为了使本品生产工艺合理,产品均一,有效成分相对一致,产品稳定性好,同时保证临床安全有效,服用携带方便,患者乐于接受。我们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及现代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醇提取工艺的加醇量进行了研究,对浓缩、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研究,对制剂的成型工艺、剂型及规格的选择与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确立了其完整的生产工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
1.3消银颗粒组成
消银颗粒由地黄、牡丹皮、玄参、金银花、大青叶、蝉蜕、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白鲜皮、红花、防风这十三种药材组成,具有祛风解毒化燥、抗炎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银屑病、皮肤湿症等疾病的治疗。
1.4组方意义
消银颗粒方中地黄、玄参、牡丹皮清热凉血润燥为君药。金银花、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当归、赤芍、红花凉血化瘀通络,共为臣药。苦参、白鲜皮、防风、牛蒡子、蝉蜕清热疏风,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3]。
1.5组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地黄:以苷类为主,其中又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4]。
牡丹皮:含丹皮酚、丹皮酚原苷、苦参碱、挥发油、苯甲酸、植物甾醇等。
玄参:含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苷类。还含有植物甾醇、三萜皂苷、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糖类。
赤芍:主要成分含苯甲酸、鞣质、芍药甙等
白鲜皮:白鲜地上部分含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槲皮素,异槲皮素,根含白鲜碱,γ崖椒碱,前茵芋碱,茵芋碱,白鲜明碱,胡芦巴碱,胆碱,O乙基降白鲜碱,O乙基降γ崖椒碱,O乙基降茵芋碱,异斑点沸林草碱,吴茱萸苦素,白鲜醇,娠烯酸酮,秦皮酮,黄柏酮,柠檬苦素,β谷甾醇,莱油甾醇,皂甙等。
大青叶: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包括吲哚类生物碱:靛蓝、靛玉红、喹哇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类;苷类化合物;无机元素含有锌、铁、钙、镁、锰、铜、钾、钠等
当归:含挥发性成分蒎烯、莰烯、月桂烯、正丁基内酯、藁本内酯、苯乙酮、对甲基苯甲醇、苯酚、对甲苯酚、异丁香酚、香草醛、壬二酸、樟脑酸、壬二酸二甲酯等。有机酸成分有阿魏酸、丁二酸、香草酸、烟酸、正二十四酸、棕榈酸等。还有糖类,维生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5]。
苦参:根中含生物碱,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皂苷,比如苦参碱,苦参素,苦参皂苷Ⅰ,Ⅱ、Ⅲ、Ⅳ等。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类(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等[6]。
牛蒡子:果实含牛蒡甙,水解生成牛蒡甙元及葡萄糖。又含罗汉松脂酚络石甙元,倍半木质素ALD及 ALF。种子含牛蒡甙,牛蒡酚A、、C、D、E、F、H。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和亚油酸。
蝉蜕:含氨基酸类,其中游离氨基酸12种,包括天冬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水解氨基酸17种,及丝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等。此外,蝉蜕中含24种微量元素,铝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钙、铁、锌、锰、磷、镁[7]。
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成分,尚含一定的挥发油、前胡素和色原酮苷
红花:花含有红、黄两种色素,从中分理出红花苷,前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还具有多酚类成分有绿原酸,儿茶酚等。
2 消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消银颗粒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
1.2 选题意义 1
1.3 消银颗粒组成 2
1.4 组方意义 2
1.5 组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2
2 消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2.1 消银颗粒药品标准 4
2.2 消银颗粒制备工艺流程图 6
2.3 实验部分 7
2.3.1 实验材料 8
2.3.2 试验方法 8
2.4工艺研究小结 14
3 结论 15
4 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消银颗粒是由地黄、牡丹皮、玄参、金银花、大青叶、蝉蜕、赤芍、红花等13味中药的组方,经适宜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复方颗粒剂,具有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应用于银屑病、湿疹等疾病的治疗.牡丹皮含丹皮酚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苷类成分,丹皮酚是抗炎镇痛的有效成分,但其水溶性低,具升华特性[1]。苦参碱是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能溶于水。此外,生地黄中梓醇和调节免疫的多糖、大青叶所含解热抗炎的有机酸类成分等在水中均有较好溶解性。中药颗粒剂作为汤剂的发展剂型,在提取过程中考虑药材的有效成分选择相应的工艺,同时考虑汤剂提取流程,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尽可能减少无效成分,便于制剂加工[2]。
目前消银颗粒的工艺流程中对含挥发油成分的金银花、红花进行的粉碎直接入药的工艺方法,对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是可取的,然而药粉入药又使得颗粒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梓醇和调节免疫的多糖、大青叶所含解热抗炎的有机酸类成分等在水中均有较好溶解性。中药颗粒剂作为汤剂的发展剂型,在提取过程中考虑药材的有效成分选择相应的工艺,同时考虑汤剂提取流程,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尽可能减少无效成分,便于制剂加工[2]。
目前消银颗粒的工艺流程中对含挥发油成分的金银花、红花进行的粉碎直接入药的工艺方法,对最大限度的保留有效成分是可取的,然而药粉入药又使得颗粒剂的溶液不够清澈,影响患者的口感,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其制备工艺,最大限度化的提高颗粒的溶解度,而又符合国家药典标准。
中药颗粒剂是指提取物与适当的赋形剂或用一系列粒径颗粒饮片粉末制备的颗粒状制剂,属于一类常用的中药剂型。规定的粒度范围是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15%。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6.0%。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的指导下,本课题通过实验探讨消银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熟悉消银颗粒制备工艺技术。
1.2 选题意义
为了使本品生产工艺合理,产品均一,有效成分相对一致,产品稳定性好,同时保证临床安全有效,服用携带方便,患者乐于接受。我们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及现代药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醇提取工艺的加醇量进行了研究,对浓缩、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研究,对制剂的成型工艺、剂型及规格的选择与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确立了其完整的生产工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有效。
1.3消银颗粒组成
消银颗粒由地黄、牡丹皮、玄参、金银花、大青叶、蝉蜕、赤芍、当归、苦参、牛蒡子、白鲜皮、红花、防风这十三种药材组成,具有祛风解毒化燥、抗炎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银屑病、皮肤湿症等疾病的治疗。
1.4组方意义
消银颗粒方中地黄、玄参、牡丹皮清热凉血润燥为君药。金银花、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当归、赤芍、红花凉血化瘀通络,共为臣药。苦参、白鲜皮、防风、牛蒡子、蝉蜕清热疏风,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3]。
1.5组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
地黄:以苷类为主,其中又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4]。
牡丹皮:含丹皮酚、丹皮酚原苷、苦参碱、挥发油、苯甲酸、植物甾醇等。
玄参:含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苷类。还含有植物甾醇、三萜皂苷、生物碱、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糖类。
赤芍:主要成分含苯甲酸、鞣质、芍药甙等
白鲜皮:白鲜地上部分含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槲皮素,异槲皮素,根含白鲜碱,γ崖椒碱,前茵芋碱,茵芋碱,白鲜明碱,胡芦巴碱,胆碱,O乙基降白鲜碱,O乙基降γ崖椒碱,O乙基降茵芋碱,异斑点沸林草碱,吴茱萸苦素,白鲜醇,娠烯酸酮,秦皮酮,黄柏酮,柠檬苦素,β谷甾醇,莱油甾醇,皂甙等。
大青叶: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包括吲哚类生物碱:靛蓝、靛玉红、喹哇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类;苷类化合物;无机元素含有锌、铁、钙、镁、锰、铜、钾、钠等
当归:含挥发性成分蒎烯、莰烯、月桂烯、正丁基内酯、藁本内酯、苯乙酮、对甲基苯甲醇、苯酚、对甲苯酚、异丁香酚、香草醛、壬二酸、樟脑酸、壬二酸二甲酯等。有机酸成分有阿魏酸、丁二酸、香草酸、烟酸、正二十四酸、棕榈酸等。还有糖类,维生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5]。
苦参:根中含生物碱,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皂苷,比如苦参碱,苦参素,苦参皂苷Ⅰ,Ⅱ、Ⅲ、Ⅳ等。
金银花:含有绿原酸类(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等[6]。
牛蒡子:果实含牛蒡甙,水解生成牛蒡甙元及葡萄糖。又含罗汉松脂酚络石甙元,倍半木质素ALD及 ALF。种子含牛蒡甙,牛蒡酚A、、C、D、E、F、H。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和亚油酸。
蝉蜕:含氨基酸类,其中游离氨基酸12种,包括天冬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水解氨基酸17种,及丝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等。此外,蝉蜕中含24种微量元素,铝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钙、铁、锌、锰、磷、镁[7]。
防风: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成分,尚含一定的挥发油、前胡素和色原酮苷
红花:花含有红、黄两种色素,从中分理出红花苷,前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还具有多酚类成分有绿原酸,儿茶酚等。
2 消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消银颗粒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