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繁殖力的关系
【目的】为了了解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繁殖力的关系,本实验在室内研究了三代(亲代、F1、F2)卷蛾赤眼蜂雌蜂的个体大小与抱卵量。【方法】在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0%~80%、温度25±1℃的室内条件下,以米蛾卵作为繁育寄主,解剖连续培养的三代的卷蛾赤眼蜂,观察雌蜂,测量成蜂的性比、个体大小、抱卵量,对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繁殖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卷蛾赤眼蜂为孤雌生殖品系,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孤雌生殖。卷蛾赤眼蜂羽化24h后,雌蜂的平均抱卵量是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的,表现出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卷蛾赤眼蜂的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卷蛾赤眼蜂的繁殖力的一个良好指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昆虫 2
1.2供试寄主 3
1.3卵卡的制作3
1.4雌蜂抱卵量和个体大小3
1.4.1实验方案3
1.4.2解剖方法3
1.4.3赤眼蜂个体大小的测量3
1.5数据分析方法3
2结果与分析3
2.1卷蛾赤眼蜂子代性比的统计3
2.2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的分布情况3
2.3卷蛾赤眼蜂雌蜂的个体大小与繁殖力关系4
3讨论 5
致谢6
参考文献7
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繁殖力的关系
引言
引言
赤眼蜂,赤眼蜂属膜翅目、细腰亚目、小蜂总科、赤眼蜂科、赤眼蜂属,是一种卵内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约0.5~1.0毫米,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赤眼蜂成虫可将其卵用腹部末端产卵器向害虫卵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以寄主卵为营养,让寄主卵无法发育,以此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1]。
赤眼蜂的寄主十分范围广泛,据资料记载,包括鳞翅目Lepidoptera在内的10个目,近50个科,200多个属,400多种昆虫的卵[2]均属于赤眼蜂的寄生范围内。其中,以鳞翅目的寄主昆虫占主要部分,而鳞翅目中,又以螟蛾科Pyralidae和夜蛾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Noctuidae为主体部分,分别有164种和147种。虽然一种赤眼蜂可以寄生多种寄主昆虫,但对同一种赤眼蜂而言,不同种寄主的适合性可能存在差异,并影响育出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如个体大小、寄生能力等[3]。
赤眼蜂在寄生过程中,分为的寄生行为有寄主的栖境定位、寄主的定位、寄主的识别和接受及寄主的适合性等。有学者指出,在寄主被雌蜂寻找到之后,雌蜂会通过自身来检测该种寄主是否适合寄生,并可以根据自身的寄生经验和所选寄主的卵的气味及形状大小、卵的营养丰富度、分布情况以及密度等来判断所产卵量以及其子代性比分布情况[3]。黄寿山等学者指出,对于不同的寄生蜂而言,其寄主范围也不尽相同,不同种类的寄生蜂具有明显寄主的选择性以及偏好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寄主分泌化学信息物质的不同[3]。研究表明,拟澳洲赤眼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的卵能逐步适应,具有寄主适应能力。在大量实验观察下,雌性赤眼蜂的产卵行为为先接触寄主卵,再行走,继而用触角去敲击寄主的卵表面,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接而腹部进行蠕动、停顿和颤动,最后拔出其产卵器离开寄主这几个过程[4]。对于不同种类的赤眼蜂,在寄生行为中每个阶段花费的时间也不一定相同,并且通过不同的腹部运动,产出的后代性别也不同,赤眼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后代性比。例如玉米螟赤眼蜂,所耗费的产卵时间在欧洲玉米螟卵和麦蛾卵上是不相同的,并且能依据其寄主卵的大小不同来增加或减少产卵的数量,通过产卵行为来控制子代雌雄比。
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中,其中一个基本参数是繁殖力(fecundity),繁殖力也是监测生产中大量饲养害虫天敌品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有学者依据卵细胞的发育情况和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将寄生蜂分为了卵细胞发育成熟型(proovigenic parasitoids)和卵细胞继续发育型(synovigenic parasitoids)两种类型。卵细胞发育成熟型(proovigenic parasitoids)是指雌性寄生蜂在羽化前短时间内或羽化后短时间内,雌蜂的卵细胞大致或已经发育成熟,在卵巢中含有大量成熟的卵,之后成蜂的一段时间还会进行取食,但主要目的是维持体能来寻找到合适的寄主进行繁育。而另一类卵细胞继续发育型(synovigenic parasitoids)[5]是指寄生蜂在羽化时,雌性寄生蜂的卵细胞还未发育成熟,卵巢中没有或者只有极少部分的卵发育成熟,而羽化后的成蜂觅食吸取的营养,主要用来供应卵巢内卵细胞的正常发育,因此,其繁殖力即抱卵量常常超出了其卵巢里所能容纳的最多卵量。
在对赤眼蜂的研究中,有实验者对赤眼蜂进行了营养缺失处理,发现赤眼蜂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最多存活时间为3天,并且在羽化24h后产卵量达到高峰值 [5];同时有研究表明,24h内,雌性成蜂的抱卵量与赤眼蜂个体大小有密切关系,赤眼蜂个体大小可以作为一个评估赤眼蜂繁殖力的良好指标。但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卵细胞继续发育型的赤眼蜂占了赤眼蜂的大部分种类,且赤眼蜂羽化时24h内的抱卵量仅仅与赤眼蜂繁殖力小部分相关[5]。1917年,Gatenby在赤眼蜂的胚胎发育的一般性方面发表了相应论文[6],此后,很多学者们都开始对赤眼蜂个体的发育与繁殖进行相应的研究。赤眼蜂是一种卵细胞继续发育型(synovigenic parasitoids) 昆虫,初羽化蜂体内的卵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抱卵量只占到其潜在繁殖力的一小部分,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取食寄主卵或蜂蜜、蔗糖等营养物质,卵巢内的待产卵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因此,赤眼蜂的产卵量用赤眼蜂羽化后连续多天的抱卵量之和来评价更好。个体大小是用来评估赤眼蜂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赤眼蜂的寿命和繁殖力与个体大小有密切关系[5]。因此,本实验以米蛾卵为寄主,测量了这卷蛾赤眼蜂的体长,考察了亲代与子代雌性赤眼蜂的连续多天的抱卵量,分析了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其繁殖力的关系,为室内繁育及田间释放提供参考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蜂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昆虫 2
1.2供试寄主 3
1.3卵卡的制作3
1.4雌蜂抱卵量和个体大小3
1.4.1实验方案3
1.4.2解剖方法3
1.4.3赤眼蜂个体大小的测量3
1.5数据分析方法3
2结果与分析3
2.1卷蛾赤眼蜂子代性比的统计3
2.2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的分布情况3
2.3卷蛾赤眼蜂雌蜂的个体大小与繁殖力关系4
3讨论 5
致谢6
参考文献7
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繁殖力的关系
引言
引言
赤眼蜂,赤眼蜂属膜翅目、细腰亚目、小蜂总科、赤眼蜂科、赤眼蜂属,是一种卵内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约0.5~1.0毫米,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赤眼蜂成虫可将其卵用腹部末端产卵器向害虫卵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以寄主卵为营养,让寄主卵无法发育,以此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1]。
赤眼蜂的寄主十分范围广泛,据资料记载,包括鳞翅目Lepidoptera在内的10个目,近50个科,200多个属,400多种昆虫的卵[2]均属于赤眼蜂的寄生范围内。其中,以鳞翅目的寄主昆虫占主要部分,而鳞翅目中,又以螟蛾科Pyralidae和夜蛾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Noctuidae为主体部分,分别有164种和147种。虽然一种赤眼蜂可以寄生多种寄主昆虫,但对同一种赤眼蜂而言,不同种寄主的适合性可能存在差异,并影响育出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如个体大小、寄生能力等[3]。
赤眼蜂在寄生过程中,分为的寄生行为有寄主的栖境定位、寄主的定位、寄主的识别和接受及寄主的适合性等。有学者指出,在寄主被雌蜂寻找到之后,雌蜂会通过自身来检测该种寄主是否适合寄生,并可以根据自身的寄生经验和所选寄主的卵的气味及形状大小、卵的营养丰富度、分布情况以及密度等来判断所产卵量以及其子代性比分布情况[3]。黄寿山等学者指出,对于不同的寄生蜂而言,其寄主范围也不尽相同,不同种类的寄生蜂具有明显寄主的选择性以及偏好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寄主分泌化学信息物质的不同[3]。研究表明,拟澳洲赤眼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的卵能逐步适应,具有寄主适应能力。在大量实验观察下,雌性赤眼蜂的产卵行为为先接触寄主卵,再行走,继而用触角去敲击寄主的卵表面,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接而腹部进行蠕动、停顿和颤动,最后拔出其产卵器离开寄主这几个过程[4]。对于不同种类的赤眼蜂,在寄生行为中每个阶段花费的时间也不一定相同,并且通过不同的腹部运动,产出的后代性别也不同,赤眼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后代性比。例如玉米螟赤眼蜂,所耗费的产卵时间在欧洲玉米螟卵和麦蛾卵上是不相同的,并且能依据其寄主卵的大小不同来增加或减少产卵的数量,通过产卵行为来控制子代雌雄比。
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中,其中一个基本参数是繁殖力(fecundity),繁殖力也是监测生产中大量饲养害虫天敌品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有学者依据卵细胞的发育情况和繁殖力之间的关系,将寄生蜂分为了卵细胞发育成熟型(proovigenic parasitoids)和卵细胞继续发育型(synovigenic parasitoids)两种类型。卵细胞发育成熟型(proovigenic parasitoids)是指雌性寄生蜂在羽化前短时间内或羽化后短时间内,雌蜂的卵细胞大致或已经发育成熟,在卵巢中含有大量成熟的卵,之后成蜂的一段时间还会进行取食,但主要目的是维持体能来寻找到合适的寄主进行繁育。而另一类卵细胞继续发育型(synovigenic parasitoids)[5]是指寄生蜂在羽化时,雌性寄生蜂的卵细胞还未发育成熟,卵巢中没有或者只有极少部分的卵发育成熟,而羽化后的成蜂觅食吸取的营养,主要用来供应卵巢内卵细胞的正常发育,因此,其繁殖力即抱卵量常常超出了其卵巢里所能容纳的最多卵量。
在对赤眼蜂的研究中,有实验者对赤眼蜂进行了营养缺失处理,发现赤眼蜂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最多存活时间为3天,并且在羽化24h后产卵量达到高峰值 [5];同时有研究表明,24h内,雌性成蜂的抱卵量与赤眼蜂个体大小有密切关系,赤眼蜂个体大小可以作为一个评估赤眼蜂繁殖力的良好指标。但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卵细胞继续发育型的赤眼蜂占了赤眼蜂的大部分种类,且赤眼蜂羽化时24h内的抱卵量仅仅与赤眼蜂繁殖力小部分相关[5]。1917年,Gatenby在赤眼蜂的胚胎发育的一般性方面发表了相应论文[6],此后,很多学者们都开始对赤眼蜂个体的发育与繁殖进行相应的研究。赤眼蜂是一种卵细胞继续发育型(synovigenic parasitoids) 昆虫,初羽化蜂体内的卵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抱卵量只占到其潜在繁殖力的一小部分,羽化后的赤眼蜂会取食寄主卵或蜂蜜、蔗糖等营养物质,卵巢内的待产卵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因此,赤眼蜂的产卵量用赤眼蜂羽化后连续多天的抱卵量之和来评价更好。个体大小是用来评估赤眼蜂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赤眼蜂的寿命和繁殖力与个体大小有密切关系[5]。因此,本实验以米蛾卵为寄主,测量了这卷蛾赤眼蜂的体长,考察了亲代与子代雌性赤眼蜂的连续多天的抱卵量,分析了卷蛾赤眼蜂个体大小与其繁殖力的关系,为室内繁育及田间释放提供参考信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蜂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