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构建cdna质粒(附件)
分子克隆是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进行重组,随后导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得到复制与扩增的过程。这是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必用的基础技术。针对指导实验室已有的激酶底物候选蛋白cDNA,本项目将选用合适的文库表达载体,用酶切链接的分子克隆方法进行cDNA质粒构建。该项目让我们掌握了分子克隆方法的原理和技术,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分子克隆的概述 3
2分子克隆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3
3材料与方法 4
3.1材料与试剂 4
3.1.1仪器 4
3.1.2试剂 4
3.1.3部分主要试剂和配制 4
3.2方法 5
3.2.1选择目的片段 5
3.2.2目的片段的引物设计 5
3.2.3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6
3.2.4 1%DNA胶检验目的基因的扩增 6
3.2.5 PCR产物回收 6
3.2.6双酶切扩增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及载体的去磷酸化处理 6
3.2.7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双酶切的目的基因和载体 7
3.2.8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 7
3.2.9重组质粒转化 7
3.2.10重组质粒小提 8
3.2.11双酶切验证 8
4结果与分析 8
4.1载体 8
4.2引物设计结果 8
4.3目的基因PCR扩增鉴定结果 8
4.4转化结果 9
4.5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9
4.6测序鉴定 10
5讨论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分子克隆构建cDNA质粒
动物科学 沙吾列卓汗
引言
引言
分子克隆是指分离一个已知DNA序列,并以活体内方法得到许多拷贝的过程[1]。这种复制过程通常用于增加并得到DN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片段中的基因,也可用于添加一些随机的DNA序列、编码序列、如启动子、化学合成寡核苷酸或是任意的DNA片段[2]。
1.分子克隆的概述
常规分子克隆是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进行重组,然后导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获得复制与扩增的过程。分子克隆构建质粒的方法是通过酶切连接来实现的,主要步骤可包括:一、利用PCR技术在目的基因两侧添加酶切位点。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质粒暴露出酶切位点。三、暴露酶切点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通过T4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3]。
2.分子克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分子克隆技术是在上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分子克隆的出现对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创造了了解、识别、分离和转化基因、制造新物种的机会,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目前,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分离、载体构建、DNA片段连接、重组体的鉴定和筛选、细胞转化、物质的产生和基因的应用等。它不仅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 [5]。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与试剂
3.1.1仪器
离心机(GZS23517610006, GENESPEED)、37度培养箱(HHB11BSII)、移液器(V116824,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水浴锅(BSG12,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冰机(AF80, Scotsman)、超净台(SWCJID,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高压灭菌锅(GI54DS, ZEALWAY)、DNA电泳仪(EPS100, Tanon)、DNA凝胶成像仪(Tanon1600, Tanon)、PCR扩增仪(272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AZY1601726, NANODROP ONE)。
3.1.2试剂
cDNA(Bioworld)、引物(GENEWIZ)、DMSO(F515,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Phusion HighFidelity DNA Polymerse(F53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dNTP(NEW ENGLAND BioLabs)、5x buffer(F518,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BamHI内切酶(ROE36V, NEW ENGLAND BioLabs)、XhoI内切酶(ROE46B, NEW ENGLAND BioLabs)、NotI内切酶(ROE89V, NEW ENGLAND BioLabs)、CIP酶(M0290V, NEW ENGLAND BioLabs)、T4 DNA连接酶(MOR02S, NEW ENGLAND BioLabs)、连接酶缓冲液(B7002S, NEW ENGLAND BioLabs)、抗性平板、质粒小提试剂盒(Cat#D20104, Gen Star)、胶回收试剂盒(Cat#D20501, Gen Star)、感受态细胞(2nd Lab For a Beetter Lab, 上海唯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mpicillin溶液(A95185G, BIOSHRAP)、蒸馏水。
3.1.3部分主要试剂和配制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分子克隆的概述 3
2分子克隆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3
3材料与方法 4
3.1材料与试剂 4
3.1.1仪器 4
3.1.2试剂 4
3.1.3部分主要试剂和配制 4
3.2方法 5
3.2.1选择目的片段 5
3.2.2目的片段的引物设计 5
3.2.3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6
3.2.4 1%DNA胶检验目的基因的扩增 6
3.2.5 PCR产物回收 6
3.2.6双酶切扩增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及载体的去磷酸化处理 6
3.2.7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双酶切的目的基因和载体 7
3.2.8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 7
3.2.9重组质粒转化 7
3.2.10重组质粒小提 8
3.2.11双酶切验证 8
4结果与分析 8
4.1载体 8
4.2引物设计结果 8
4.3目的基因PCR扩增鉴定结果 8
4.4转化结果 9
4.5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9
4.6测序鉴定 10
5讨论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分子克隆构建cDNA质粒
动物科学 沙吾列卓汗
引言
引言
分子克隆是指分离一个已知DNA序列,并以活体内方法得到许多拷贝的过程[1]。这种复制过程通常用于增加并得到DN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片段中的基因,也可用于添加一些随机的DNA序列、编码序列、如启动子、化学合成寡核苷酸或是任意的DNA片段[2]。
1.分子克隆的概述
常规分子克隆是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进行重组,然后导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获得复制与扩增的过程。分子克隆构建质粒的方法是通过酶切连接来实现的,主要步骤可包括:一、利用PCR技术在目的基因两侧添加酶切位点。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质粒暴露出酶切位点。三、暴露酶切点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通过T4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3]。
2.分子克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分子克隆技术是在上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分子克隆的出现对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创造了了解、识别、分离和转化基因、制造新物种的机会,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目前,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分离、载体构建、DNA片段连接、重组体的鉴定和筛选、细胞转化、物质的产生和基因的应用等。它不仅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 [5]。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与试剂
3.1.1仪器
离心机(GZS23517610006, GENESPEED)、37度培养箱(HHB11BSII)、移液器(V116824,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水浴锅(BSG12,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制冰机(AF80, Scotsman)、超净台(SWCJID,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高压灭菌锅(GI54DS, ZEALWAY)、DNA电泳仪(EPS100, Tanon)、DNA凝胶成像仪(Tanon1600, Tanon)、PCR扩增仪(272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AZY1601726, NANODROP ONE)。
3.1.2试剂
cDNA(Bioworld)、引物(GENEWIZ)、DMSO(F515,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Phusion HighFidelity DNA Polymerse(F53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dNTP(NEW ENGLAND BioLabs)、5x buffer(F518,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BamHI内切酶(ROE36V, NEW ENGLAND BioLabs)、XhoI内切酶(ROE46B, NEW ENGLAND BioLabs)、NotI内切酶(ROE89V, NEW ENGLAND BioLabs)、CIP酶(M0290V, NEW ENGLAND BioLabs)、T4 DNA连接酶(MOR02S, NEW ENGLAND BioLabs)、连接酶缓冲液(B7002S, NEW ENGLAND BioLabs)、抗性平板、质粒小提试剂盒(Cat#D20104, Gen Star)、胶回收试剂盒(Cat#D20501, Gen Star)、感受态细胞(2nd Lab For a Beetter Lab, 上海唯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mpicillin溶液(A95185G, BIOSHRAP)、蒸馏水。
3.1.3部分主要试剂和配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