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的影响

现代集约化肉鸡养殖中油脂作为一种高能量饲料原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脂添加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肉鸡科学利用不同油脂提供数据支持。本试验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432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以大豆油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添加猪油、棕榈油、棉籽油,饲料中油脂添加量为前期(1-20d)1.8%,中期(20-40d)3.2%,后期(40-52d)4.2%,试验期52天。试验结果表明,从生产性能看,与大豆油组相比,猪油组无显著影响;棕榈油显著降低了52日龄的肉鸡重量、1-52日龄的日增重;棉籽油显著降低了52日龄的肉鸡重量、1-52日龄的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52日龄的料重比。从屠宰性能看,与大豆油组相比,各组均无显著差异。从肉品质量看,与大豆油组相比,猪油组无显著影响;棕榈油组无显著影响;棉籽油组显著提高了45 min pH。从胸肌脂肪酸组成看,与大豆油组相比,猪油组显著降低了PUFA、PUFA n-6、PUFA n-3的含量;棕榈油组显著提高了SF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n-6/n-3的比值,显著降低了PUFA、PUFA n-6、PUFA n-3的含量;棉籽油显著提高了SF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n-6/n-3的比值,显著降低了USFA、 PUFA n-3的含量,显著降低了USFA:SFA的比值。从腿肌脂肪酸组成看,与大豆油组相比,猪油组显著降低了PUFA、 PUFA n-6、 PUFA n-3的含量;棕榈油显著提高了MUF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n-6/n-3的比值,显著降低了PUFA、 PUFA n-6、 PUFA n-3的含量;棉籽油组显著提高了SF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n-6/n-3的比值,显著降低了USFA、PUFA n-3的含量,显著降低了USFA:SFA的比值。不同油脂对肉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与其脂肪酸组成密切相关。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4
引言(或绪论)4
1材料与方法4
1.1试验材料 4
1.2试验设计 5
1.3饲养管理5
1.4样品采集5
1.5测定指标5
1.5.1生产性能5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屠宰性能5
1.5.3肉质指标6
2结果分析 7
2.1生产性能7
2.2屠宰性能7
2.3肉质指标8
2.3.1胸肌肉品质8
2.3.2胸肌脂肪酸组成8
2.3.3腿肌脂肪酸组成9
3讨论10
3.1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10
3.2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11
3.3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肉质指标的影响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的影响
引言
油脂是指含有碳、氢和氧元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根据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三类。现代集约化肉鸡养殖中,常将油脂作为一种高能量的饲料原料,以满足肉鸡对饲料能量的需求。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脂,能增加日粮中的脂肪含量,会大大提高肉鸡的饲养效果。脂肪中的三酰甘油水解后的甘油与脂肪酸是动物的高质量浓度能源,燃烧1 g脂肪可放出 39.36 kJ的热能,是糖类(17.58 kJ)的 2.24 倍,是蛋白质(23.86 kJ)的 1.65 倍[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油脂添加不仅仅能够满足肉鸡的能量需求,还能够不同程度上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等产生影响。不同油脂添加会对骨代谢产生影响,减少肉鸡腿病的发生[2]。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能提高肉鸡胰腺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肠道内容物消化酶的活性[3]。石榴籽油和亚麻油能够调节肉鸡白细胞水平,其主要成分共轭脂肪酸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活性[4]。饲喂含动物脂肪的饲料会对雏鸡生长性能和肝脏组织病理学产生不良影响;而饲喂特级初榨橄榄油则有利于其生长发育,没有引发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5]。
油脂在肉鸡生产中的有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不同油脂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何合理地添加利用不同油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肉鸡的肉料比,提升肉品本身的风味,成为现代肉鸡养殖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进行饲喂,旨在研究不同油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的影响,为黄羽肉鸡科学利用不同油脂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青脚麻鸡),由安徽和威农牧有限公司提供,在南京市青龙山林场鸡场饲养。大豆油、猪油、棕榈油、棉籽油由某油脂企业提供。
1.2 试验设计
选用一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青脚麻鸡)432羽,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以大豆油组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为猪油组、棕榈油组和棉籽油组。试验周期52天,分3个阶段饲养,分别为120日龄、2140日龄、4152日龄,其中第一阶段油脂添加量为1.8%;第二阶段油脂添加量为3.2%;第三阶段油脂添加量为4.2%。
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参考美国《家禽营养需要》(NRC,1994)及及我国黄羽肉鸡营养需要标准(NY/T332004)进行饲粮配方设计,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黄羽肉鸡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组成(%)
120日龄
2140日龄
4152日龄
玉米
59.64
62.3
64.5
豆粕
32.7
28
24.5
玉米蛋白粉
1.6
2.5
3.3
油脂
1.8
3.2
4.2
L赖氨酸盐酸盐(98%)
0.2
0.26
0.2
石粉
1.1
1.1
1.0
磷酸氢钙
1.8
1.5
1.2
DL蛋氨酸(固体)
0.16
0.14
0.1
预混料
1.0
1.0
1.0
备注:实验各组间饲粮配方代谢能及粗蛋白含量基本一致;预混料组成包含矿物质、多维、防霉剂等。
1.3 饲养管理
试验在南京青龙山鸡场进行,试验期为52天。试验期间人工添料、试验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光照、温度、免疫程序按常规操作规程进行。分别在1日龄、20日龄、40日龄、52日龄进行个体称重和各组饲料称重。记录饲料消耗量和各组的死淘数量。
1.4 样品采集
在第52天试验结束时,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2只鸡,每组12只,称重后肝素钠抗凝管采血,3000 rpm离心10 min制备血浆,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肉鸡屠宰后,立即取出肝脏、胸肌、腿肌、胸腺、脾脏、法氏囊,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称重记录后,编号入塑料袋中迅速置冰箱保存备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2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