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例分析与诊治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例分析与诊治[20200507184729]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猪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血症等多种临床症状。本次试验是从青海省海东市某养殖场仔猪腹泻死亡病例病料中检测大肠杆菌,并分离细菌,然后通过分离培养得到纯培养物,最后通过各项生化试验确诊该病为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最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并且分组进行临床试验。经治疗处理后,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大肠杆菌;分离培养;诊断;治疗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3
1.1病例来源3
1.2试验用品3
1.3 临床检查3
1.4病理检查3
1.5实验室检查3
1.5.1 显微镜检查3
1.5.2 细菌病原分离培养4
1.5.3 细菌纯培养4
1.5.4 生化试验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临床检查结果 4
2.2 病理检查结果 5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6
2.3.1 显微镜检查结果 6
2.3.2分离培养结果6
2.3.3纯培养结果6
2.3.4 糖分解试验结果7
2.3.5 生化试验结果8
3 治疗 8
3.1材料8
3.1.1试验动物 8
3.1.2 试验药品8
3.2 药敏试验 9
3.3临床试验 9
3.3.1试验方法 9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0
4讨论 11
4.1试验的意义11
4.2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11
4.3本次试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例分析与诊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仔猪腹泻是威胁养猪业的一大疾病,其中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在各种仔猪腹泻中占主要地位。在一些猪场发生严重的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在采用多种药物防治后仍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该病流行面广,终年发生。即使幸免于死的仔猪亦常生长滞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发病最早出现在仔猪出生后12 h 内, 病程长的也仅 1~3 d,主要以排黄色浆状稀粪为主,并含有凝乳小片。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由于抗原型复杂和病原菌对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2],使这种发生普遍而又未完全被控制的猪病成为养猪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青海省海东市某养殖场,于2014年3月7日上午发生以1~3日龄仔猪为主的以排蛋黄样稀粪,严重脱水,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症状是腹泻,只有少数有呕吐现象,排黄色水样粪便。同时,病猪虚弱、脱水,吃奶减少或停止。随后.仔猪病情明显加重。共有15头仔猪发病,日龄较小的5头仔猪死亡。选取已死亡的5头病猪进行了剖检、病理学诊断和病原分离检测。
1.2 实验用品
实验器材:温箱:37 ℃,冰箱,显微镜,平皿,试管,试管架,载玻片,酒精灯,接种棒,手术刀,手术镊等。
实验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氢氧化钾水溶液,磺胺酸冰醋酸溶液,仅一萘胺乙醇溶液等。
1.3 临床检查
包括搜集病猪基本情况、测定其体温、呼吸、心率,查看患病猪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排粪情况。触诊腹部脏器,观察动物敏感程度。检查肠道内容物的形状、有无积液等。仔细查看肛门附近以及后肢是否有粪便污染,粪便性状等。
1.4 病理检查
对送检的5只仔猪进行病理解剖以及大体病变的观察。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病仔猪的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内容物的性状。
1.5 实验室检查
1.5.1 显微镜检查
粪便:采取少许粪便,置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用火柴棒混合并涂成薄片,革兰染色,加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整个涂片,然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肠内容物:采取少许肠内容物,首先进行物理性状的检查,包括内容物的气味、颜色、黏稠度等。取肠内容物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成薄片,革兰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肠系膜淋巴结:在肠系膜淋巴结上切取一小块病变明显的组织,至于灭菌平皿中。用剪刀取一小块,取下后用其新鲜面在玻片上涂抹成一薄层。让已涂好的玻片自然干燥,干燥好的玻片,使涂抹面朝上,将背面在酒精灯外焰上来回摆动数次,稍微加热,用以固定。然后将已干燥固定的玻片进行革兰染色,待干燥后可进行镜检。
1.5.2 细菌病原分离培养
分别挑取5头病死仔猪的粪便、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于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培养。样本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样本的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于血琼脂上进行划线分离[3]。接种完毕后,在器皿底做好标记,平皿倒扣,置37℃培养24 h。将培养24 h的平板从温箱中取出,分别挑取单个菌落,在玻片上制成涂片,待自然干燥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固定玻片,革兰染色,镜检。
1.5.3 细菌纯培养
选取不含杂菌的单个菌落,接种到到三铁琼脂斜面培养,置37 ℃温箱培养2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h。
1.5.4 生化试验
经筛选,用初步判断为可疑大肠杆菌特性的三铁琼脂培养物,做生化试验。
糖类分解试验:将待试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培养基内,开口向下,置灭菌培养皿中,37 ℃培养24 h,观察结果[4]。
甲基红(M.R)试验:将待试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置37℃培养2~3 d取出,分别滴加甲基红试剂2~3滴,混匀,观察结果。
吲哚试验: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7 ℃培养24 h时后,取约2 mL培养液,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Ⅱ引哚试剂数滴,观察结果。
V~P试验: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7 ℃培养4 d、培养液2.5 mL先加入d一萘酚(2一仅一phth01)纯酒精溶液0.6 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 mL,摇动2~5 min,观察结果。
硝酸盐还原试验: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仅一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0.2 mL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 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观察结果[5]。
明胶液化试验:挑取18~24 h待试菌培养物于明胶培养基上,于20~22 ℃培养7~14 d。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7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观察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结果
患病仔猪表现为全身衰弱,出现腹泻,并且迅速死亡,接着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的粪便较稀,基本呈水样,颜色不一,多数是白色或者淡黄色,内含有小凝乳片,顺肛门直接流下,若干仔猪后肢被粪液沾染,体温一般稍微升高,食欲下降,表现为不愿意吃奶,只有少部分出现呕吐现象,极度消瘦、脱水,最后昏迷衰竭而死[6]。
5′⊕+⊕⊕⊕
1″+⊕⊕+-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猪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血症等多种临床症状。本次试验是从青海省海东市某养殖场仔猪腹泻死亡病例病料中检测大肠杆菌,并分离细菌,然后通过分离培养得到纯培养物,最后通过各项生化试验确诊该病为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最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并且分组进行临床试验。经治疗处理后,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大肠杆菌;分离培养;诊断;治疗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3
1.1病例来源3
1.2试验用品3
1.3 临床检查3
1.4病理检查3
1.5实验室检查3
1.5.1 显微镜检查3
1.5.2 细菌病原分离培养4
1.5.3 细菌纯培养4
1.5.4 生化试验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临床检查结果 4
2.2 病理检查结果 5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6
2.3.1 显微镜检查结果 6
2.3.2分离培养结果6
2.3.3纯培养结果6
2.3.4 糖分解试验结果7
2.3.5 生化试验结果8
3 治疗 8
3.1材料8
3.1.1试验动物 8
3.1.2 试验药品8
3.2 药敏试验 9
3.3临床试验 9
3.3.1试验方法 9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0
4讨论 11
4.1试验的意义11
4.2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11
4.3本次试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例分析与诊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仔猪腹泻是威胁养猪业的一大疾病,其中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在各种仔猪腹泻中占主要地位。在一些猪场发生严重的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在采用多种药物防治后仍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该病流行面广,终年发生。即使幸免于死的仔猪亦常生长滞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发病最早出现在仔猪出生后12 h 内, 病程长的也仅 1~3 d,主要以排黄色浆状稀粪为主,并含有凝乳小片。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由于抗原型复杂和病原菌对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2],使这种发生普遍而又未完全被控制的猪病成为养猪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青海省海东市某养殖场,于2014年3月7日上午发生以1~3日龄仔猪为主的以排蛋黄样稀粪,严重脱水,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疾病,症状是腹泻,只有少数有呕吐现象,排黄色水样粪便。同时,病猪虚弱、脱水,吃奶减少或停止。随后.仔猪病情明显加重。共有15头仔猪发病,日龄较小的5头仔猪死亡。选取已死亡的5头病猪进行了剖检、病理学诊断和病原分离检测。
1.2 实验用品
实验器材:温箱:37 ℃,冰箱,显微镜,平皿,试管,试管架,载玻片,酒精灯,接种棒,手术刀,手术镊等。
实验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氢氧化钾水溶液,磺胺酸冰醋酸溶液,仅一萘胺乙醇溶液等。
1.3 临床检查
包括搜集病猪基本情况、测定其体温、呼吸、心率,查看患病猪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排粪情况。触诊腹部脏器,观察动物敏感程度。检查肠道内容物的形状、有无积液等。仔细查看肛门附近以及后肢是否有粪便污染,粪便性状等。
1.4 病理检查
对送检的5只仔猪进行病理解剖以及大体病变的观察。解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病仔猪的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内容物的性状。
1.5 实验室检查
1.5.1 显微镜检查
粪便:采取少许粪便,置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用火柴棒混合并涂成薄片,革兰染色,加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整个涂片,然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肠内容物:采取少许肠内容物,首先进行物理性状的检查,包括内容物的气味、颜色、黏稠度等。取肠内容物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成薄片,革兰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肠系膜淋巴结:在肠系膜淋巴结上切取一小块病变明显的组织,至于灭菌平皿中。用剪刀取一小块,取下后用其新鲜面在玻片上涂抹成一薄层。让已涂好的玻片自然干燥,干燥好的玻片,使涂抹面朝上,将背面在酒精灯外焰上来回摆动数次,稍微加热,用以固定。然后将已干燥固定的玻片进行革兰染色,待干燥后可进行镜检。
1.5.2 细菌病原分离培养
分别挑取5头病死仔猪的粪便、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于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培养。样本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样本的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于血琼脂上进行划线分离[3]。接种完毕后,在器皿底做好标记,平皿倒扣,置37℃培养24 h。将培养24 h的平板从温箱中取出,分别挑取单个菌落,在玻片上制成涂片,待自然干燥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固定玻片,革兰染色,镜检。
1.5.3 细菌纯培养
选取不含杂菌的单个菌落,接种到到三铁琼脂斜面培养,置37 ℃温箱培养2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h。
1.5.4 生化试验
经筛选,用初步判断为可疑大肠杆菌特性的三铁琼脂培养物,做生化试验。
糖类分解试验:将待试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培养基内,开口向下,置灭菌培养皿中,37 ℃培养24 h,观察结果[4]。
甲基红(M.R)试验:将待试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置37℃培养2~3 d取出,分别滴加甲基红试剂2~3滴,混匀,观察结果。
吲哚试验: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7 ℃培养24 h时后,取约2 mL培养液,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Ⅱ引哚试剂数滴,观察结果。
V~P试验:将试验菌接种于通用培养基,于37 ℃培养4 d、培养液2.5 mL先加入d一萘酚(2一仅一phth01)纯酒精溶液0.6 mL,再加40%氢氧化钾水溶液0.2 mL,摇动2~5 min,观察结果。
硝酸盐还原试验:将试剂的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和B(仅一萘胺乙醇溶液)试液各0.2 mL等量混合,取混合试剂约0.1 mL加于液体培养物或琼脂斜面培养物表面,观察结果[5]。
明胶液化试验:挑取18~24 h待试菌培养物于明胶培养基上,于20~22 ℃培养7~14 d。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7 ℃。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观察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结果
患病仔猪表现为全身衰弱,出现腹泻,并且迅速死亡,接着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的粪便较稀,基本呈水样,颜色不一,多数是白色或者淡黄色,内含有小凝乳片,顺肛门直接流下,若干仔猪后肢被粪液沾染,体温一般稍微升高,食欲下降,表现为不愿意吃奶,只有少部分出现呕吐现象,极度消瘦、脱水,最后昏迷衰竭而死[6]。
5′⊕+⊕⊕⊕
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