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绿僵菌njmp2103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褐飞虱是我国及亚洲其它稻区的主要害虫,每年给作物生产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长期以来,褐飞虱的防治始终以化学防治为主,由此带来很严重的褐飞虱抗药性的问题,对粮食生产安全产生了重大威胁。因此,研究生物农药以及新的防治稻飞虱的措施已经成为相关作物生产从业者所着重考虑的问题。而真菌生物防治拥有化学防治甚至细菌病毒防治没有的优点,绿僵菌更是近来表现突出的昆虫病原真菌。本文将介绍平沙绿僵菌NJMp2103对对褐飞虱室内毒力测定的实验材料,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得到几种不同浓度平沙绿僵菌NJMP2103对应的褐飞虱的死亡率,
平沙绿僵菌njmp2103的杀虫谱测定
人们当前广泛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虽然为人来带来了便利和财富,但是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引起生态平衡被破坏,害虫抗药性增强,害虫再猖獗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在生产中的利用十分重要。绿僵菌是一种对田间害虫有较高毒力的真菌,通过研究绿僵菌对各种田间害虫的毒力,可以更好的将绿僵菌这种生物杀虫剂投入生产使用。本实验采用的试验用绿僵菌来自从田间采集的僵虫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对绿僵菌的杀虫谱的测定对以后绿僵菌的作用方式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幼虫期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高温对其种群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利用小麦苗上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研究了短期高温热击3龄幼虫对稻纵卷叶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经39℃和41℃每天热击3小时后,分别热击3天,以及仅短期热击3小时后,幼虫的存活率、蛹的孵化率以及成虫的繁殖力。结果表明,经过39℃驯化3代的种群的3龄幼虫再经39℃热击3h后,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经41℃驯化15代的3龄幼虫再经39℃高温热击3h后其羽化
截形叶螨线粒体种群遗传结构与体内共生菌的关系研究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一种重要的农林经济害虫,广布于中国各地区。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种共生菌,它通过寄主卵的细胞质进行母系遗传,并能通过调控寄主的生殖以实现在宿主种群中的稳定存在和扩散。本研究通过线粒体DNA分子标记研究截形叶螨种群遗传结构与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关系。结果表明,与Wolbachia的影响相比,地理因
手性农药甲基异柳磷对映体的细胞毒性
本论文以手性有机磷杀虫剂甲基异柳磷为研究对象,首先用HPLC串联Lux Cellulose-3手性柱对甲基异柳磷进行对映体分离,利用实验测定电子圆二色谱与计算圆二色谱图进行比对,确定了两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其中Peak1为S体,Peak2为R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甲基异柳磷外消旋体及其对映异构体对Hep G2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表明,在高浓度处理组,两对映体均表现出较高的毒性,对映体间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时R-甲基异柳磷的毒性显著大于S-甲基异柳磷(药剂浓度39.5mg/L时,R体的毒性是S的3.2倍)。研究
抗吡虫啉苹果绵蚜nachr亚基基因elα2和elα5的序列分析
苹果绵蚜是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国内部分地区苹果绵蚜对吡虫啉已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吡虫啉是第一个开发出来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靶标为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目前,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相关的抗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两方面。为了明确苹果绵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机理,本文比较分析了苹果绵蚜两个已知nAChR基因Elα2和Elα5的序列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种群Elα2和Elα5存在一系列的氨基酸多态性,推测可能与苹果绵蚜对吡虫啉的抗性有关。
拟南芥核输入载体plantkap调控抗病性的机制
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是植物抵御病原物侵害的一种机制,信号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前人研究发现,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 (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 NPR1)是水杨酸信号通路中非常重要的正调控因子,需要以单体形式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 PR)的基因表达。而入核过程需
持续有机污染物pcb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鱼体内分布
本文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联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鮰鱼中7种环境指示类、12种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鱼组织样品经液氮冷冻后粉碎处理,二氯甲烷正己烷(V/V, 1:1)提取,浓硫酸消解净化。采用HP-5(30 m*0.32 mm*0.32 μm)毛细管柱分离,程序升温,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能量70 eV,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7种环境指示类和12种类二恶英类多氯联苯的平均回收率为73.16~115.06%,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6~9.3%,检出限为0
新的大豆疫霉分泌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鉴定及功能分析
在大豆疫霉的基因组中存在着许多的外泌蛋白基因。除了典型的 RXLR,CRN 和 NLP 等家族外,还有许多功能未知的蛋白家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 OG5_154821 外泌家族,在侵染过程中高表达。利用植物表达载体在烟草上过表达该家族的部分成员基因,筛选到候选效应分子 Ps_128701 能够引起细胞坏死;Ps_135475可以抑制辣椒疫霉对烟草的侵染。但是这两个基因如何发挥功能仍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施用生物质炭对灰飞虱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为了揭示和全面评价生物质炭在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作用,本研究以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为材料,在土壤中施用3种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其用量的处理,种植水稻并观察取食水稻的灰飞虱个体发育和生殖力表现。实验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处理下的灰飞虱若虫存活率、雌性比例和产卵量较不施用生物质炭对照下表现均下降,其中产卵量下降显著;(2)灰飞虱若虫历期和产卵量受生物质炭种类与用量之间互作的影响;(3)施用水稻生物质炭处理下的灰飞虱雌虫寿命显著短于施用玉米和小麦生物质炭。研究结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