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跳科一新属两新种记述

本文描述了两个来自于澳洲新南威尔士特怀纳姆山的跳虫新种,Zhuqinia jingwanae gen. & sp. nov.和Paronellides praefectus sp. nov.。新属大部分特征与Callyntrurini中的种群类似,二者都具大量末端尖的条纹状鳞片,因此Zhuqinia gen. nov.与其他爪跳族的关系较远。但是,它缺少齿节上的鳞片,与Callyntrurini有所不同。部分特征(背部大毛数量众多,背部感觉毛2, 2|1, 2, 2, ?, 3,端节末端具二齿等),Zhu

玉米小斑病菌对戊菌唑和叶菌唑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抗药性风险评估

由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 Nisikado et Miyake) Shoeml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现今防治该病害的化学药剂匮乏,前期通过离体筛选发现戊菌唑和叶菌唑对玉米小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玉米小斑病菌对戊菌唑和叶菌唑敏感性基线,评价玉米小斑病菌对这两个药剂的抗性风险,为玉米小斑病田间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00株玉米小斑病菌对戊菌唑的EC50值范围为0.0101~0.1494μg/mL,平均值为0.0349 ±0

环氟菌胺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 1关键字 1Abstract 1Key words: 11 选题背景 21.1 农药对土壤酶影响 21.1.1 农药对土壤蔗糖酶的影响 21.1.2 农药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21.1.3 农药对土壤脱氢酶的影响 31.2 环氟菌胺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3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1.1 试剂和药品 52.1.2 仪器和设备 62.1.3 供试土壤类型 62.2 实验方法 62.2.1 土壤试验 62.2.2 酶活测定 62.2.2.1 蔗糖酶活性测定方

甜菜夜蛾p450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分析

昆虫体内P450介导的杀虫剂代谢解毒作用的增强是昆虫产生抗药性的重要机制。其中P450酶量的增加是对杀虫剂代谢解毒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抗性相关的P450酶量的增加可能是基因转录过程中一种或多种调控因子共同调控的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甜菜夜蛾中CYP450基因在田间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YP321A8、CYP321A16、CYP332A1和CYP6AE10在抗性品系中有50~100倍的高表达,我们推断这4个CYP450 基因有可能与甜菜夜蛾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

生防假单胞菌杀线虫活性物质的鉴定

本研究前期发现,生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Pf-5菌株对根结线虫具有致死活性。为了研究该生防菌对线虫的致死机理,本研究以模式线虫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作用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表明,Pf-5菌株对秀丽小杆线虫具有很强的致死活性。利用荧光蛋白GFP标记的Pf-5(gfp)菌株的观察结果表明,Pf-5菌株能定殖在线虫的口针和食道部位。我们进一步利用pK18mobsacB无标记载体,构建了Pf-5△fitD突变体。结果表明,Pf-5△

番茄mir482编码基因克隆及过表达转基因植株构建筛选

前期研究表明,蜡质芽胞杆菌AR156通过同时激活SA、JA/ET两个信号通路诱导拟南芥及番茄产生系统抗病性,同时伴随着细胞水平上的活性氧迸发、胼胝质沉积和染色质凝集等现象的发生,以及分子水平上的SAR、ISR标志基因的表达。在对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并进行高通量测序时,我们发现sly-miR482在AR156处理后表达丰度明显降低,Northern blot检测结果和测序结果一致。因此我们假设sly-miR482在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解

番茄免疫受体蛋白sw5b与番茄斑萎病毒移动蛋白nsm互作分子机制研究

1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造成的损失逐渐上升,引起农业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实验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番茄免疫受体蛋白Sw-5b与病毒移动蛋白NSm的相互作用。本实验利用免疫共沉淀、 荧光双分子互补、GST pull-down等技术对Sw-5b各结构域与NSm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w-5b N末端结构域NTD1与NSm能发生直接物理互作。对抗性基因Sw-5b识的研究,可为番茄斑萎病毒抗性的研究与防治提供行之有效的策

nacl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为探讨紫花苜蓿的耐盐机制,研究不同NaCl浓度处理(0、0.3%、0.6%、0.9%、1.2%)及不同胁迫时间(7d、14d、21d、28d)下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巨能995、蓝月亮、威斯顿、吉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同一胁迫天数下,随着NaCl浓度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茎粗呈降低趋势,使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同一盐浓度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见,随NaCl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通过对紫花苜蓿的生理指

不同形式的氮沉降对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日益增加的氮沉降严重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多样性,以往研究主要采用单一氮源(有机或无机氮),而氮沉降中既有机氮也有无机氮。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特尼河研究站(49°32′~49°34′N,119°94′~119°96′E)开展了氮沉降模拟实验,来研究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对不同形式的氮沉降(无机态氮采用NH4NO3,有机态氮采用尿素和氨基乙酸)的响应。由于当年生长期的降水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40%以上[1],实验结果表明施加高含量的不同形式的氮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高施肥量

白草花叶病毒vpg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

白草花叶病毒(Pennisetum mosaic virus, PenMV)是导致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病毒之一。本课题以玉米原生质体和本氏烟表皮细胞为工具研究PenMV VPg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从PenMV全长侵染性克隆中扩增得到VPg,并将其构建到植物瞬时表达载体,然后分别在玉米原生质体和本氏烟表皮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以确定其亚细胞定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PenMV编码的VPg蛋白在玉米原生质体和本氏烟表皮细胞中均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

磁珠分离技术的氯噻啉上转换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

氯噻啉是一种作用于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新烟碱类内吸性杀虫剂,广泛应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优点。随着氯噻啉用量日渐增加,对其在农产品和环境中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其中,免疫检测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较快,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它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强、分析容量大、安全可靠等优点。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是将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的富集特性相结合的一种新颖的免疫学检测技术。Fe3O4磁性纳米材料(磁珠,MNPs)和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UCNPs)在分离富集效应和光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