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20200510204540]
摘要:为了研究团头鲂幼鱼阶段的投喂策略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确定其生长、饲料利用、鱼体组成和能量收支与投饲频率的关系。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平均为8.87±0.03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6组,对6组团头鲂幼鱼分别进行以每天1、2、3、4、5、6次的投喂频率,日投喂量为3%~5%,试验共持续7周。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存在明显影响。在投喂频率为3次/天时增重与饲料利用率最高,仅与投喂4次/天差异不显著(p>0.05)。而消化酶活性亦在投喂频率为3次/天时最高,但与投喂频率为2次/天、4次/天和5次/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建议团头鲂幼鱼期的投喂频率为3次/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投喂频率;团头鲂;生长;消化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日粮 2
1.2 试验幼鱼与分组3
1.3试验幼鱼日常管理3
1.4样品采集4
1.5测定指标与方法4
1.6数据统计及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6
2.1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生长性能的影响6
2.2投喂频率对团头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6
3 讨论 7
3.1 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生长性能的影响7
3.2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7
致谢7
参考文献8
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
引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原产湖北省武昌县,俗称武昌鱼, 团头鲂原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淡水鱼类,20年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西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引进养殖了团头鲂。它有以下六个优点:(1)在池养条件下,性腺能发育成熟;(2)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3)抗病力强、存活率高;(4)容易捕捞、起水率高;(5)含肉量高,脂多、味美;(6)一年半可长至商品规格 [1] 。目前团头鲂在南方地区产量约占总产量10%以上,成为我国池塘、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
一般来说,投喂频率就是指每天投喂饵料的次数,最适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了养殖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鱼类的投喂频率受到鱼种、饲料组成、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固定投喂率前提下,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地增加投喂频率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Biswas等(2010)的研究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尖吻鲈稚鱼的生长速度不断增加[2]。然而,当投喂的饲料无法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时,投喂频率的增加反而会抑制鱼体的生长性能。这是由于鱼类过多的索食活动消耗掉部分能量,造成了鱼类生长速度的放缓 [3]。
Biswas等的研究表明在固定投喂量的条件下,饲料转化率明显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2]。随着投喂频率的降低,尖吻鲈椎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而饲料转化率明显升高。但过高的投喂频率会使得鱼类“肠道过载”以及饲料的不充分消化利用 ,同样使得鱼类生长速率降低而饲料转化率升高[4] [5]。这与草鱼(Charles等,1984)上的研究结果相似。
鳡的组内体重变异系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即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鳓的体重趋于一致,这与Wang等对太阳鱼以及Karen等对比目鱼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表明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减少个体生长变异。
目前关于投喂频率对体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Barakat等的研究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金带篮子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体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而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变化不大[6]。对北极红点鲑(Jobling,l983)、真鲷(Nakagawa等,1995)、南方鲇(何利君等.2003)的研究均有此结果。投喂频率的增加,提高了鱼体脂肪含量,可能是因为鱼体摄入饲料中的过量部分转化为体脂肪贮存 [7]。
国内外关于投喂频率对鱼类消化吸收酶的影响的研究较少。Fengjun Xie等关于大黄鱼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表明,在胰脏与肠道组织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增加到一天投喂八次和十二次时,蛋白酶活力维持在稳定水平。但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8]。王武等的研究表明,瓦氏黄颡鱼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蛋白酶活力的高低受每次摄食率的影响较日摄食率大[9]。
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饲料的损失浪费,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个体生长变异,最终提高产量[10]。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将导致鱼个体出现较大的差异[11],造成饲料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确定适宜投喂次数、投喂时间和投喂量,对养殖鱼类摄食及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也做出较多研究。
关于投喂频率对水生动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报道甚少,仅限于投喂频率可以提高大黄鱼和瓦氏黄颡鱼蛋白酶活力,研究内容和指标均较少、研究程度很浅,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投喂频率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仅有零星报道,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野生资源日渐稀少,团头鲂已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解决苗种培育难题,发展科学养殖技术,实现团头鲂的规模化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鱼粉、豆粕、菜籽粕和棉粕作为蛋白源,粗麦粉、麦麸、α-淀粉做糖源,鱼油和豆油做脂肪源,具体成分组成见表1,各种原料分别粉碎过60目筛,先把磷酸二氢钙、添加剂等混匀,再加大料逐级充分混匀,后加适量水,用小型制粒机制成粒2.0 mm的颗粒饲料,在避光条件下晾干备用。
表1试验日粮的制定与成分1
Table 1 F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ormulation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1
成分 Ingredients (%) 近因组成Proximate composition 占干物质百分比(%, dry matter basis)
鱼粉 Fish meal 5.0 粗蛋白Crude protein 31.8
豆粕 Soybean meal 30.0 粗脂肪Crude lipid 6.9
棉粕 Cottonseed meal 15.0 总能Gross energy (MJ/kg) 18.6
菜籽粕 Rapeseed meal 15.0
鱼油:豆油Fish oil: soybean oil (1:1) 4.0
麦麸 Wheat bran 12.0
粗麦粉Wheat middlings 11.0
α-淀粉α-Starch 5.0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1.8
预混料Premixa 1.0
盐Salt 0.2
以下是矿物质与维生素在预混料中的配比:CuSO45H2O, 2.0 g; CoCl26H2O, 0.1 g; FeSO47H2O, 25 g; KI, 0.026 g; MnSO44H2O, 7 g; Na2SeO3, 0.04 g; ZnSO47H2O, 22 g; Vitamin A, 900000 IU; Vitamin D, 200000 IU; Vitamin E, 4500 mg; Vitamin K3, 220 mg; Vitamin B1, 320 mg; Vitamin B2, 1090 mg; Niacin, 2800 mg; Vitamin B5, 2000 mg; Vitamin B6, 500 mg; Vitamin B12, 1.6 mg; Vitamin C, 5000 mg; Choline, 60000 mg; Folic acid, 165 mg; Pantothenate, 1000 mg.
摘要:为了研究团头鲂幼鱼阶段的投喂策略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确定其生长、饲料利用、鱼体组成和能量收支与投饲频率的关系。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平均为8.87±0.03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6组,对6组团头鲂幼鱼分别进行以每天1、2、3、4、5、6次的投喂频率,日投喂量为3%~5%,试验共持续7周。结果表明: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存在明显影响。在投喂频率为3次/天时增重与饲料利用率最高,仅与投喂4次/天差异不显著(p>0.05)。而消化酶活性亦在投喂频率为3次/天时最高,但与投喂频率为2次/天、4次/天和5次/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建议团头鲂幼鱼期的投喂频率为3次/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投喂频率;团头鲂;生长;消化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日粮 2
1.2 试验幼鱼与分组3
1.3试验幼鱼日常管理3
1.4样品采集4
1.5测定指标与方法4
1.6数据统计及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6
2.1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生长性能的影响6
2.2投喂频率对团头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6
3 讨论 7
3.1 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生长性能的影响7
3.2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7
致谢7
参考文献8
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
引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原产湖北省武昌县,俗称武昌鱼, 团头鲂原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淡水鱼类,20年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西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引进养殖了团头鲂。它有以下六个优点:(1)在池养条件下,性腺能发育成熟;(2)以各种草类为主要食料;(3)抗病力强、存活率高;(4)容易捕捞、起水率高;(5)含肉量高,脂多、味美;(6)一年半可长至商品规格 [1] 。目前团头鲂在南方地区产量约占总产量10%以上,成为我国池塘、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
一般来说,投喂频率就是指每天投喂饵料的次数,最适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了养殖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鱼类的投喂频率受到鱼种、饲料组成、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固定投喂率前提下,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当地增加投喂频率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Biswas等(2010)的研究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尖吻鲈稚鱼的生长速度不断增加[2]。然而,当投喂的饲料无法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时,投喂频率的增加反而会抑制鱼体的生长性能。这是由于鱼类过多的索食活动消耗掉部分能量,造成了鱼类生长速度的放缓 [3]。
Biswas等的研究表明在固定投喂量的条件下,饲料转化率明显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2]。随着投喂频率的降低,尖吻鲈椎鱼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而饲料转化率明显升高。但过高的投喂频率会使得鱼类“肠道过载”以及饲料的不充分消化利用 ,同样使得鱼类生长速率降低而饲料转化率升高[4] [5]。这与草鱼(Charles等,1984)上的研究结果相似。
鳡的组内体重变异系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即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鳓的体重趋于一致,这与Wang等对太阳鱼以及Karen等对比目鱼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些表明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减少个体生长变异。
目前关于投喂频率对体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Barakat等的研究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金带篮子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体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而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变化不大[6]。对北极红点鲑(Jobling,l983)、真鲷(Nakagawa等,1995)、南方鲇(何利君等.2003)的研究均有此结果。投喂频率的增加,提高了鱼体脂肪含量,可能是因为鱼体摄入饲料中的过量部分转化为体脂肪贮存 [7]。
国内外关于投喂频率对鱼类消化吸收酶的影响的研究较少。Fengjun Xie等关于大黄鱼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表明,在胰脏与肠道组织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增加到一天投喂八次和十二次时,蛋白酶活力维持在稳定水平。但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8]。王武等的研究表明,瓦氏黄颡鱼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蛋白酶活力的高低受每次摄食率的影响较日摄食率大[9]。
适宜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饲料的损失浪费,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个体生长变异,最终提高产量[10]。不合理的投喂频率,将导致鱼个体出现较大的差异[11],造成饲料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确定适宜投喂次数、投喂时间和投喂量,对养殖鱼类摄食及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也做出较多研究。
关于投喂频率对水生动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报道甚少,仅限于投喂频率可以提高大黄鱼和瓦氏黄颡鱼蛋白酶活力,研究内容和指标均较少、研究程度很浅,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投喂频率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仅有零星报道,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野生资源日渐稀少,团头鲂已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解决苗种培育难题,发展科学养殖技术,实现团头鲂的规模化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鱼粉、豆粕、菜籽粕和棉粕作为蛋白源,粗麦粉、麦麸、α-淀粉做糖源,鱼油和豆油做脂肪源,具体成分组成见表1,各种原料分别粉碎过60目筛,先把磷酸二氢钙、添加剂等混匀,再加大料逐级充分混匀,后加适量水,用小型制粒机制成粒2.0 mm的颗粒饲料,在避光条件下晾干备用。
表1试验日粮的制定与成分1
Table 1 F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ormulation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iet1
成分 Ingredients (%) 近因组成Proximate composition 占干物质百分比(%, dry matter basis)
鱼粉 Fish meal 5.0 粗蛋白Crude protein 31.8
豆粕 Soybean meal 30.0 粗脂肪Crude lipid 6.9
棉粕 Cottonseed meal 15.0 总能Gross energy (MJ/kg) 18.6
菜籽粕 Rapeseed meal 15.0
鱼油:豆油Fish oil: soybean oil (1:1) 4.0
麦麸 Wheat bran 12.0
粗麦粉Wheat middlings 11.0
α-淀粉α-Starch 5.0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 1.8
预混料Premix
盐Salt
以下是矿物质与维生素在预混料中的配比:CuSO45H2O, 2.0 g; CoCl26H2O, 0.1 g; FeSO47H2O, 25 g; KI, 0.026 g; MnSO44H2O, 7 g; Na2SeO3, 0.04 g; ZnSO47H2O, 22 g; Vitamin A, 900000 IU; Vitamin D, 200000 IU; Vitamin E, 4500 mg; Vitamin K3, 220 mg; Vitamin B1, 320 mg; Vitamin B2, 1090 mg; Niacin, 2800 mg; Vitamin B5, 2000 mg; Vitamin B6, 500 mg; Vitamin B12, 1.6 mg; Vitamin C, 5000 mg; Choline, 60000 mg; Folic acid, 165 mg; Pantothenate, 1000 mg.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