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源对一株厌氧真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不同碳源对一株厌氧真菌发酵特性的影响[20200510204452]
摘要:【目的】本文比较研究了厌氧真菌分别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的发酵特性,以期更好的了解厌氧真菌对这两种碳源的利用及代谢情况。【方法】本文分别以葡萄糖和木糖为底物,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为接种物,厌氧培养96小时。利用气压转换仪和气相色谱仪在不同时间点测定产气量、氢气浓度和发酵液中的乙酸浓度。【结果】葡萄糖组的生长延滞期比木糖组的短,累积产气速度和氢气生成速度也比木糖组快。相同时间点的总产气量和氢气产量葡萄糖组显著高于木糖组(P<0.05)。48小时和72小时葡萄糖组发酵液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木糖组(P<0.05)。【结论】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发酵效率高于木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厌氧真菌;葡萄糖;木糖;代谢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1.1培养基的成份及其配制2
1.1.2菌种来源2
1.2方法 2
1.2.1发酵试验设计2
1.2.2总产气量测定3
1.2.3 氢气的测定3
1.2.4乙酸的测定3
1.3主要试剂和仪器3
1.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2.1厌氧真菌的发酵结果3
2.1.1 产气量3
2.1.2 乙酸生成情况4
3讨论 5
参考文献6
不同碳源对一株厌氧真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评估厌氧真菌的生长情况,通常有干物质消失率测定法和发酵产物定量分析法,但这些方法在采样时都要干扰菌株发酵和生长过程。1995年Theodorou等[1]首次成功地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厌氧真菌的发酵产气规律。2001年朱伟云等[2],用此方法首次大规模比较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的30株厌氧真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厌氧真菌的来源动物及地区性能影响这些菌降解植物片段的能力,动物采食的饲料种类也有一定的影响。气压转换技术,主要是利用气压转换仪,定时测定不同时间点发酵瓶中的气压和产气量。经数学模型处理,即可对厌氧真菌菌株进行生长动力学分析,又能够为评估厌氧真菌降解底物的能力提供依据。
自从1975年,Orpin首次证实了厌氧真菌的存在以来,国内外学者已从草食动物的消化道中分离出多种厌氧真菌,目前已发现六个属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20多个种[3]。厌氧真菌在反刍动物降解纤维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利用假根系统刺穿植物细胞壁组织,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从而将纤维素逐步降解。厌氧真菌能发酵利用的底物范围很广,如纤维素、木聚糖、葡聚糖等植物细胞壁结构性多糖,也有淀粉、糖原等贮存性多糖,还有葡萄糖、果糖、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单糖及寡糖[4-5]。厌氧真菌进行混合酸发酵产生甲酸、乙酸、乳酸、乙醇、琥珀酸、H2和CO2[6]。厌氧真菌的代谢受底物的影响很大。已有研究发现厌氧真菌利用不同碳源的代谢产物基本相同,主要为甲酸、乙酸、乙醇、乳酸、CO2和H2[6-7],但底物不同各产物的比例会发生变化。Neocallimastix hurleyensis体外发酵木糖的代谢产物以甲酸为主,而发酵葡萄糖时以乙酸为主。Neocallimastix patriciarum发酵纤维二糖时产生的甲酸和乙醇很少。当以纤维素为底物时,N. frontalis和Piromyces sp. E2均产生大量的甲酸和乙醇[8-9]。Boxma等[9]发现Piromyces sp. E2以0.3%的果糖为底物发酵时:35%的碳源在细胞质中降解成乙醇、甲酸、乳酸和琥珀酸,65%的碳源在氢酶体中降解成乙酸和甲酸。本试验以葡萄糖和木糖为底物,体外发酵96小时,旨在研究厌氧真菌利用不同碳源的发酵特性,以期更好的了解厌氧真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
本试验所用培养基参照Barichevich ( 1990 )的方法配制。向细颈瓶中依次加入文献中的溶液和溶质,然后加热至沸腾。接着向细颈瓶中通入CO2,4-5小时后调节pH至6.8,再加入L-半胱氨酸盐酸盐,等到培养基变为浅黄色后进行培养基的分装。分装时血清瓶中通入半分钟的CO2以排除空气,分装完毕迅速加盖异丁基塑胶塞,并以银盖密封,灭菌(115°C,20min)。发酵底物分别为葡萄糖和木糖。
1.1.2 菌种来源
试验菌种采用本实验室从本地山羊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10]。实验前将菌种复活后进行滚管纯化3-4次,确保其活性及纯度。
1.2 方法
1.2.1 发酵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以葡萄糖(P组)和木糖(M组)为底物进行发酵。每个组设6个重复并设空白对照。接种前半天前先将维生素和青链霉素加入培养基(培养基中抗生素的浓度为:青霉素,1600 U/mL;链霉素,2000 U/mL)。然后将培养基置于39℃培养箱预热;接种结束后,用气压转换仪 ( IGER,UK ) 平衡发酵瓶内气压,使初始气压与大气压平衡,39℃静置培养。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测定产气量和氢气产量。于相应采样点测定pH值,并取上清液于-20℃保存,以备测相应指标。1.2.2 总产气量的测定
总产物量的测定参照 Theodorou 等[1]的方法,于8 h、16h、24 h、32 h、40 h、48 h、56 h、64 h、72 h、80h和96 h测定发酵瓶内产气量。注意全程无菌操作,对气压转换器的针头和操作桌面用75%的酒精消毒,并对每组发酵瓶瓶盖用75%的酒精消毒。将各时间点的产气量相加得到累计产气量。
1.2.3 氢气的测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氢气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所用仪器为:GC-7890B型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于8 h、16h、24 h、32 h、40 h、48 h、56 h、64 h、72 h、80h和96 h测定发酵瓶内氢气产量。测定氢气产气量时,要对进样针和操作桌面用75%的酒精消毒,并对每组发酵瓶瓶盖也进行消毒。将各时间点的甲烷产量相加得到累计氢气产量。
1.2.4 乙酸的测定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样品测定前,取1 mL的发酵液到离心管中,再加入0.2 mL的25 %(w/v)偏磷酸巴豆酸混合溶液,巴豆酸作内标,-20 ℃保存,用前12000 rpm离心10 min,重复两次,取上清。色谱条件:色谱柱采用毛细吸管柱,柱温115 ℃,汽化温度200℃,采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温度200 ℃,载气为氮气。
1.3主要试剂和仪器
GC-7890B型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厌氧滚管,气压转换器( IGER,UK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厌氧分装系统,青链霉素粉剂。
1.4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 2007 初步处理后,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置信区间为95%。数据以6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厌氧真菌的发酵结果
2.1.1 产气量
如图1所示,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时的生长延滞期比以木糖为底物时短。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的产气量曲线呈现较好的“S”型曲线,在24-56小时,产气速率较快,在60小时后,产气量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而以木糖为底物的产气量曲线呈现出较平缓的“S”型曲线,在80小时后仍有气体产生。对比两条发酵曲线,每个时间点的总产气量,葡萄糖组均高于木糖组。
如图2所示,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发酵木糖和葡萄糖产生氢气的时间曲线与产气量曲线趋势相似。每个时间点的氢气累积产量,葡萄糖组均高于木糖组。
摘要:【目的】本文比较研究了厌氧真菌分别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的发酵特性,以期更好的了解厌氧真菌对这两种碳源的利用及代谢情况。【方法】本文分别以葡萄糖和木糖为底物,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为接种物,厌氧培养96小时。利用气压转换仪和气相色谱仪在不同时间点测定产气量、氢气浓度和发酵液中的乙酸浓度。【结果】葡萄糖组的生长延滞期比木糖组的短,累积产气速度和氢气生成速度也比木糖组快。相同时间点的总产气量和氢气产量葡萄糖组显著高于木糖组(P<0.05)。48小时和72小时葡萄糖组发酵液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木糖组(P<0.05)。【结论】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发酵效率高于木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厌氧真菌;葡萄糖;木糖;代谢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1.1培养基的成份及其配制2
1.1.2菌种来源2
1.2方法 2
1.2.1发酵试验设计2
1.2.2总产气量测定3
1.2.3 氢气的测定3
1.2.4乙酸的测定3
1.3主要试剂和仪器3
1.4数据处理3
2结果与分析3
2.1厌氧真菌的发酵结果3
2.1.1 产气量3
2.1.2 乙酸生成情况4
3讨论 5
参考文献6
不同碳源对一株厌氧真菌发酵特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评估厌氧真菌的生长情况,通常有干物质消失率测定法和发酵产物定量分析法,但这些方法在采样时都要干扰菌株发酵和生长过程。1995年Theodorou等[1]首次成功地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厌氧真菌的发酵产气规律。2001年朱伟云等[2],用此方法首次大规模比较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的30株厌氧真菌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厌氧真菌的来源动物及地区性能影响这些菌降解植物片段的能力,动物采食的饲料种类也有一定的影响。气压转换技术,主要是利用气压转换仪,定时测定不同时间点发酵瓶中的气压和产气量。经数学模型处理,即可对厌氧真菌菌株进行生长动力学分析,又能够为评估厌氧真菌降解底物的能力提供依据。
自从1975年,Orpin首次证实了厌氧真菌的存在以来,国内外学者已从草食动物的消化道中分离出多种厌氧真菌,目前已发现六个属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20多个种[3]。厌氧真菌在反刍动物降解纤维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利用假根系统刺穿植物细胞壁组织,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从而将纤维素逐步降解。厌氧真菌能发酵利用的底物范围很广,如纤维素、木聚糖、葡聚糖等植物细胞壁结构性多糖,也有淀粉、糖原等贮存性多糖,还有葡萄糖、果糖、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单糖及寡糖[4-5]。厌氧真菌进行混合酸发酵产生甲酸、乙酸、乳酸、乙醇、琥珀酸、H2和CO2[6]。厌氧真菌的代谢受底物的影响很大。已有研究发现厌氧真菌利用不同碳源的代谢产物基本相同,主要为甲酸、乙酸、乙醇、乳酸、CO2和H2[6-7],但底物不同各产物的比例会发生变化。Neocallimastix hurleyensis体外发酵木糖的代谢产物以甲酸为主,而发酵葡萄糖时以乙酸为主。Neocallimastix patriciarum发酵纤维二糖时产生的甲酸和乙醇很少。当以纤维素为底物时,N. frontalis和Piromyces sp. E2均产生大量的甲酸和乙醇[8-9]。Boxma等[9]发现Piromyces sp. E2以0.3%的果糖为底物发酵时:35%的碳源在细胞质中降解成乙醇、甲酸、乳酸和琥珀酸,65%的碳源在氢酶体中降解成乙酸和甲酸。本试验以葡萄糖和木糖为底物,体外发酵96小时,旨在研究厌氧真菌利用不同碳源的发酵特性,以期更好的了解厌氧真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培养基成分及其配制
本试验所用培养基参照Barichevich ( 1990 )的方法配制。向细颈瓶中依次加入文献中的溶液和溶质,然后加热至沸腾。接着向细颈瓶中通入CO2,4-5小时后调节pH至6.8,再加入L-半胱氨酸盐酸盐,等到培养基变为浅黄色后进行培养基的分装。分装时血清瓶中通入半分钟的CO2以排除空气,分装完毕迅速加盖异丁基塑胶塞,并以银盖密封,灭菌(115°C,20min)。发酵底物分别为葡萄糖和木糖。
1.1.2 菌种来源
试验菌种采用本实验室从本地山羊瘤胃液中分离得到的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10]。实验前将菌种复活后进行滚管纯化3-4次,确保其活性及纯度。
1.2 方法
1.2.1 发酵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以葡萄糖(P组)和木糖(M组)为底物进行发酵。每个组设6个重复并设空白对照。接种前半天前先将维生素和青链霉素加入培养基(培养基中抗生素的浓度为:青霉素,1600 U/mL;链霉素,2000 U/mL)。然后将培养基置于39℃培养箱预热;接种结束后,用气压转换仪 ( IGER,UK ) 平衡发酵瓶内气压,使初始气压与大气压平衡,39℃静置培养。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测定产气量和氢气产量。于相应采样点测定pH值,并取上清液于-20℃保存,以备测相应指标。1.2.2 总产气量的测定
总产物量的测定参照 Theodorou 等[1]的方法,于8 h、16h、24 h、32 h、40 h、48 h、56 h、64 h、72 h、80h和96 h测定发酵瓶内产气量。注意全程无菌操作,对气压转换器的针头和操作桌面用75%的酒精消毒,并对每组发酵瓶瓶盖用75%的酒精消毒。将各时间点的产气量相加得到累计产气量。
1.2.3 氢气的测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氢气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所用仪器为:GC-7890B型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于8 h、16h、24 h、32 h、40 h、48 h、56 h、64 h、72 h、80h和96 h测定发酵瓶内氢气产量。测定氢气产气量时,要对进样针和操作桌面用75%的酒精消毒,并对每组发酵瓶瓶盖也进行消毒。将各时间点的甲烷产量相加得到累计氢气产量。
1.2.4 乙酸的测定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样品测定前,取1 mL的发酵液到离心管中,再加入0.2 mL的25 %(w/v)偏磷酸巴豆酸混合溶液,巴豆酸作内标,-20 ℃保存,用前12000 rpm离心10 min,重复两次,取上清。色谱条件:色谱柱采用毛细吸管柱,柱温115 ℃,汽化温度200℃,采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温度200 ℃,载气为氮气。
1.3主要试剂和仪器
GC-7890B型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厌氧滚管,气压转换器( IGER,UK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厌氧分装系统,青链霉素粉剂。
1.4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 2007 初步处理后,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置信区间为95%。数据以6个重复的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厌氧真菌的发酵结果
2.1.1 产气量
如图1所示,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时的生长延滞期比以木糖为底物时短。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的产气量曲线呈现较好的“S”型曲线,在24-56小时,产气速率较快,在60小时后,产气量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而以木糖为底物的产气量曲线呈现出较平缓的“S”型曲线,在80小时后仍有气体产生。对比两条发酵曲线,每个时间点的总产气量,葡萄糖组均高于木糖组。
如图2所示,厌氧真菌Piromyces sp. F1发酵木糖和葡萄糖产生氢气的时间曲线与产气量曲线趋势相似。每个时间点的氢气累积产量,葡萄糖组均高于木糖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066.html